市教師培訓提高長效機制的意見

時間:2022-10-21 04:16:00

導語:市教師培訓提高長效機制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教師培訓提高長效機制的意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努力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以人為本,促進基礎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推進全市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決定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十項工程”,努力構建教師培訓提高的長效機制,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在職教師培訓,努力構建教師培訓提高長效機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教師的水平決定教育的水平,教師的質量決定教育的質量,教師的創新能力決定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在職教師培訓,是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要求,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名師、建設名校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廣大教師的迫切愿望。

多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和教育部7號令《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全面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師培訓工作,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為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應該充分看到,我市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水平還不高,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支撐能力還不夠強;部分縣區和學校對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的認識程度還不夠高,沒有把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來抓;教師參加培訓進修學習的內驅力和積極性、主動性還沒有真正調動起來,培訓的內容、方式、方法和手段有待進一步研究、深化和創新;教師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和水平不適應現代教師培訓工作的需要,教師培訓的效果還不夠明顯;促進教師參加進修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的有效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充分認識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把中小學教師培訓納入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同步考慮、統籌安排、優先發展,把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我市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點轉移到加強教師培訓、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為教育發展提供有力的師資支撐的軌道上來,切實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實現教師全員素質提高,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實現教育工作的科學發展。

二、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十項工程”,全面加強教師培訓工作

1.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工程,實現全員素質提高

全面落實《教師法》、教育部7號令《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和省教育廳有關要求,緊緊圍繞“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深入開展教師全員崗位培訓。每年確定全市統一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內容,對小學、初中、高中和幼兒園教師分層次進行培訓。要科學確定培訓內容,轉變培訓模式,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擬引進中國教師研修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優勢和國家級網站的人才優勢,開展全員崗位培訓,使我市的中小學教師接受一流的培訓,真正解決培訓者、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方法以及工學矛盾等問題,全面提高全員培訓的水平和質量,并借助網絡管理技術,實現對中小學教師全員崗位培訓的有效管理。

2.實施骨干教師培養工程,打造*名師隊伍

要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的有關要求和我市制定的《加強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市中小學骨干教師管理辦法》,全面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構建層次、結構、數量合理的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全市特級教師和省、市、縣級骨干教師要達到7000名以上(中小學教師總數的10%),其中市級及以上骨干教師3500名以上(中小學教師總數的5%),使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四個層次的各個學科都要有骨干教師,而且,要考慮骨干教師在城鄉、學校之間的均衡。目前,全市有在職的特級教師120人,有省級骨干教師209人,市級骨干教師729人;有56名教師參加了國家級骨干培訓,有1013名教師參加了省級骨干培訓,有1657名教師參加了市級骨干培訓,各縣(市)區也都開展了骨干教師培訓和評選工作,全市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的體系和機制已經基本形成。要對現有特級教師、骨干教師開展高級研修培訓,搭建促進骨干教師水平不斷提高的平臺;繼續開展市級骨干教師培訓和評選,不斷壯大骨干教師隊伍;要組織特級教師講學團,開展講學活動,組織特級教師、骨干教師支教活動,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各縣(市)區和各學校要根據全市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研究制訂本地、本校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

3.實施農村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工程,促進城鄉教師均衡發展

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要求和我市制定的《*市農村教師隊伍素質提高計劃》,全面落實對農村教師培訓、教師補充、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以及促進城鎮學校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等各項政策措施,全面抓好農村教師培訓和隊伍建設,努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以開展師范院校高年級學生頂崗實習開展教師脫職培訓為突破口,全面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各縣(市)區要按照《*市農村教師隊伍素質提高計劃》的要求,積極組織針對農村教師的專項培訓。

4.實施教師學歷提升工程,提高教師學歷層次。

對未達??茖W歷的小學教師和未達本科學歷的初、高中教師,要按照專業對口原則,通過成人高考、自學考試、現代遠程教育等途徑,提高小學教師??坡?、初中教師本科率以及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學歷層次。要組織具有??茖W歷的小學教師進修本科學歷,組織具有本科學歷的小學、初中、高中教師進修教育碩士和研究生學歷,逐步提高小學教師本科率和中小學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省級示范性高中要有30%以上的教師取得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要通過組織教師學歷培訓,帶動中小學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

5.實施教師綜合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工程,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

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扎實推進中小學教師綜合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工作,使每名教師接受不少于一周的脫職培訓。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培訓速度,盡快使所有教師接受培訓,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

6.實施班主任培訓工程,提高班主任隊伍素質

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在2009年完成首輪培訓任務。要開展班主任高級研修,建立班主任持證上崗和班主任隊伍素質不斷提高的體系。要對新擔任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在上崗之前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班主任培訓。

7.實施教師培訓基地現代化工程,努力提高培訓能力和水平

要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教師進修學校建設,努力實現辦學條件現代化,切實提高培訓能力和水平。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的要求,使教師進修學校真正成為區域教師培訓中心、指導中心、管理中心和資源中心。要積極探索進校、教研室、電教站一體化模式,有條件的縣區要推行教研、電教、進校一體的新體制,實施“資源整合”,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縣區“教師學習資源中心”和“教師專業發展總校”。要全面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抓好進校專職教師的培養培訓,實行進校教師動態管理的機制,每五年教師隊伍流動更新率20%左右;要組建有教育局機關人員、中小學校長、基層骨干教師參加的進校兼職教師隊伍,建立全方位的培訓者隊伍。加強市級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師范學院以及分校的資源,建立市級教師培訓基地,開展市級培訓。

8.實施校本培訓工程,健全教師培訓體系

要按照市教育局《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的意見》和省教育廳《關于建設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的意見》的要求,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縣、鄉、校管理網絡,推進校本培訓的深入實施。明確校長是校本培訓的設計者和第一責任人地位,建立健全校本培訓的規章制度,激發教師學習提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校本培訓制度化、科學化,形成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素質的教師培訓體系。要積極推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建設,開展省級、市級、縣區級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創建和評選工作,推進校本培訓、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實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9.實施教師脫職培訓工程,創新教師培訓模式

要以改革師范學生教育實習辦法,開展師范院校高年級學生頂崗實習,組織被頂替出來的教師到*師范學院進行脫職培訓為突破口,全面開展教師脫職輪訓。目前,*師范學院已經將實習時間增加到8周,為開展教師脫職培訓創造了條件。開展師范高年級學生到農村學校頂崗實習,組織被頂替出來的教師到*師范學院進行脫職培訓工作,將于2009年開始實施。要開展中小學教師業務考核,實行末位淘汰,或組織考核成績達不到要求的教師進行脫職培訓。市將充分利用*師院及其分校的資源,建立教師脫職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師范生頂崗實習和寒暑假的時間,開展中小學教師脫職培訓。

10.實施教師培訓保障工程,促進教師培訓工作的全面實施

要嚴格落實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各項政策,把教師參加培訓情況和培訓效果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與教師職稱評定和聘任、教師聘任、評先評優和績效工資掛鉤,為全面開展教師培訓提供政策保障。要按照有關規定,全面落實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市、縣、校教師培訓專項經費,為教師培訓提供經費保障。

三、加強領導,強化管理,努力構建教師培訓提高的長效機制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有效領導機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在職教師培訓納入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學校發展規劃,做到同步考慮,統籌安排,優先發展。要建立教育局局長親自抓,分管局長具體抓,主管科室和教師進修學校具體負責日常事務、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縣區級教師培訓領導體制。要明確鄉鎮在組織教師培訓中的地位,建立鄉鎮教師培訓領導和組織機構。中小學校長是學校教師培訓的第一責任人,要明確分管校長和具體辦事機構,加大學校層面抓教師培訓工作的力度,組織開展好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各學校要嚴格按上級下達的培訓任務選派教師參加各種培訓。要全面理順教師培訓工作的領導和管理體制,形成市、縣(市)區、鄉鎮、學校教師培訓領導和管理網絡。為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擬依托*師范學院,建立*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負責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研究、管理和對各縣(市)區教師培訓工作的業務指導。

2.強化管理,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激勵約束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教師全員培訓機制。要認真落實《教師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所有在職教師,都要按照專業對口的原則,參加相應的崗位培訓,確保每名中小學教師每年接受48學時的培訓,在5年內接受240學時的培訓;要充分利用中國教師研修網的資源優勢和管理優勢,強化全員培訓教學組織和管理,確保培訓收到實際效果。

二是要建立骨干評選和引領機制。要按照《加強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市中小學骨干教師管理辦法》,認真組織骨干教師評選,形成爭先創優機制;要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形成骨干引領、全面提高的機制。

三是要建立教師脫職培訓機制。要建立健全*師范學院高年級學生頂崗實習制度,組織被頂替出來的教師脫職培訓;要開展中小學教師業務考核,實行末位淘汰或脫職培訓制度,全面建立教師脫職培訓機制。

四是要建立教師培訓工作的考核機制。要加強對教師培訓工作的考核,把教師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和教師隊伍素質提高情況納入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年度考核內容,作為評估縣區或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標。

五是要建立教師個人參加培訓效果的考核機制。要加強對教師參加培訓和學習效果的考核,把教師參加培訓情況和學習效果納入對教師個人考核的內容,建立教師培訓考核檔案,作為教師評定職稱、職稱聘任、教師聘任、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要嚴格執行繼續教育培訓和證書管理的有關規定,對不參加培訓或考核不合格的不予登記、不予評定和聘任職稱、不準評先評優。

六是要建立校本培訓的考核機制。要加強對中小學開展教師校本培訓的指導和考核,開展省級、市級、縣(市)區級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評選活動,建立推進校本培訓深入有效實施的校本培訓考核機制。

3.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經費保障機制

要落實河北省制定的“各縣要從城鄉教育費附加中提取5%用于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各市縣財政在安排預算時,要將中小學教師(含職業中學)每人每年30元培訓費納入預算”的規定,確實落實教師培訓專項經費,為全面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提供經費保障。

各縣(市)區和各學校,要按照財政部、教育部《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支出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06〕5號)中關于“教師培訓費按照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用于教師按照學校年度培訓計劃參加培訓所需的差旅費、伙食補助費、資料費和住宿費等開支”的規定,落實學校層面的教師培訓經費,要確實到位,??顚S?,保證教師參加培訓的正常開支。

鑒于河北省對向中學教師收取每人每學年65元、小學教師每人每學年55元培訓費的政策有所調整,改為教育行政部門負擔或向教師所在學校收取,目前,省教育廳提出了“將中小學公用經費總額的3%的教師培訓經費用于縣級培訓機構集中開展各項教師培訓工作”的要求,各縣(市)區可以將中小學公用經費總額的3%集中使用,用于縣區集中開展教師培訓。

4.加強研究,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科研帶動機制

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要全面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教育科學研究,以科研促進教師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全面提高教師培訓效益,并帶動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

縣區教師培訓機構要加強與各高校、科研機構的聯系與合作,深入中小學開展調查研究,緊密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師實際需求,充分體現教師培訓的先進性、實用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教師培訓質量和效益,把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提升到一個新水平,把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到一個新層次。

要更新教師培訓理念,努力轉變教師培訓模式,為學習者創建學習、交流的平臺,做教師學習的支持者、促進者、引領者,使教師參加培訓學習真正感到樂趣、真正受益、感到充實,充分調動、激發教師參加培訓學習提高的內驅力,調動教師發自內心的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

要充分發揮現代網絡技術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培訓工作。要建好、用好縣級教師進修信息中心,建立上聯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機構,下接鄉鎮、學校的教師培訓遠程教育網絡,搭建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教師終身學習平臺,將教師培訓網絡引進學校、引進教師的家中。

要加強教研、電教、進校的有機結合,有效整合教師培訓資源,形成教師培訓的合力,形成區域相互促進、各負其責,共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局面,避免出現重復培訓。要使培訓陣地前移,全面實施對校本培訓的指導。

要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和政策的宣傳,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自身素質提高的重要性,教育廣大教師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實現自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