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金融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02 01:29:00

導語:企業金融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金融發展工作意見

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

為積極有效推進強工興市戰略,創造性地執行好國家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樹信心、促發展,實現經濟發展“保穩促調,轉型升級”的工作目標,現就金融支持企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大對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發展的考核力度。要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發展考核辦法,將金融機構對重點優強企業和成長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長情況進行重點考評,原則上要求商業銀行每年新增的中小企業貸款不低于新增貸款的60%。

二、建立中小企業信貸工作機制。各金融機構要緊緊抓住當前貨幣政策轉向的有利時機,積極向上爭取信貸規模。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政策性銀行要拓展商業性貸款業務,商業銀行必須設立中小企業信貸工作機構。要簡化貸款辦理手續和流程,積極推行“四包一掛”信貸管理方式,及時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三、創新金融服務。要依托行業協會,積極開辦“多戶聯保、逐年授信、動態調整、周轉使用”的中小企業聯保貸款業務,并推動中小企業通過票據轉讓、票據貼現、票據質押貸款融資,對金融機構持有的已貼現商業匯票,人行要給予再貼現支持。

四、合理確定貸款利率。要積極構建平等互惠互利銀企關系,合理確定貸款利率,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幫助企業共渡難關。對市政府確定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抵押能力較強的優勢成長型中小企業,原則上執行貸款優惠利率;適當降低授信業務的存款回報要求,降低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

五、完善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機制。每年從工業發展基金中適當安排資金,用于兌現落實省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有關政策,以調動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積極性。

六、加強信貸監督管理,防止信貸資金移用。加強信貸資金流向監督,防止信貸資金挪用于異地投資,防止信貸資金進入股市、期市、房市。對擅自改變資金用途情節嚴重的企業,金融機構要及時通報情況,共同采取制約措施。

七、各金融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市府辦關于明確工業用地貸款抵押評估指導價的有關規定。

八、激活存量資產,拓展企業融資渠道。拓展應收賬款質押、動產質押、商鋪使用權抵押、林權抵押、股權質押等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貸擔保形式。(一)擴大動產抵押范圍。一是擴大財產范圍,在原先用作抵押的“生產設備、原材料、產品”基礎上增加“半成品”。二是擴大申請人中抵押人范圍,由“企業”增加為“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等。增強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抵押融資的能力。(二)開展股權出質登記。一是允許企業以自有或第三人持有的在我市注冊登記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在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辦理出質登記。二是允許境內自然人或境內企業以其在本市注冊登記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向在本市注冊登記的進行改制、重組的內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內資股份有限公司出資,降低企業改制、重組成本,促進資本自由流轉。(三)企業辦理動產抵押登記和股權質押登記免收登記費。

九、深入開展銀企合作活動。人行和經貿局要積極組織推薦一批優質項目和企業,通過開展推介會、銀企懇談會等形式,促成金融機構和項目業主及時對接,落實項目資金和流動資金貸款。各金融機構要增強社會責任,正確處理支持經濟發展與風險防范的關系,樹立與企業合作共贏的新觀念。

十、支持小額貸款公司發展。人行要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征信系統與公民身份核查系統;各金融機構要及時解決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用足融資額度,享受基準利率。

十一、引導信用擔保機構規范發展。要加強對擔保行業的管理和服務,引導信用擔保業擴大擔保范圍,規范擔保機制,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問題;鼓勵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開展擔保資金銀行托管業務,健全擔保機構風險控制機制,促進銀行、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間的良性互動。

十二、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保險支持。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大力拓展中小企業財產保險和雇主責任保險業務,并在省、市級名優產品中發展產品責任險種。認真落實中小企業進出口信用保險費款項下的獎勵政策,提高中小企業規避進出口風險的能力。

十三、維護重點企業資金鏈安全。金融機構要以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為己任,千方百計增加貸款,滿足企業資金的正常需要。對正常運轉的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存量貸款不改變,不變相提高貸款條件,不壓貸、不抽貸、不延貸;對實際有項目、有土地、有廠房,但權證暫時未辦者,銀行應區別情況給予抵押;對生產經營正常、產品銷路好但流動資金暫時不足的企業,對新投產并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項目以及老企業技術創新、節能降耗等項目,銀行要適當降低貸款抵押條件。

十四、優化信用環境,改善信貸支持創業創新條件。要建立公安、檢察院、法院、工商、建設、國土、勞動、環保、稅務、人行等部門信息共享機制,發揮信息網絡作用。完善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保護債權人利益,嚴懲欺詐和惡意違約行為。促進信用擔保、會計審計事務、投資咨詢、資產評估、第三方信用評級等中介機構規范健康發展,增強經濟主體信用意識,努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十五、進一步形成工作合力。鎮鄉、街道、部門要高度關注當前企業運行情況,關心企業家隊伍建設,及時排查發現企業資金運轉苗頭性、趨勢性問題,積極應對。要重視保護企業和區域信用,營造經濟金融運行安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