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19 11:48:00

導語:政府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意見

一、總體思路

今年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新農村項目建設為重點,從解決農民最關心、最急迫、最直接受益的問題入手,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滾動發展。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夯實立村產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治理“臟、亂、差”,改善村容鎮貌,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

二、工作任務

今年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方式組織實施。市里重點抓天崗鎮窩集口村、黃松甸鎮偉光村、天崗開發區永勝村三個省級試點村;各鄉鎮街在20*年試點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再選擇一個基礎條件相對薄弱的村做為20*年度試點村,通過典型示范、鞭策后進,整體推進全市新農村建設進程。

(一)省級試點村的主要任務。

1、做大做強立村產業。窩集口村繼續抓好果樹和煎餅兩項產業,以采摘節為載體,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和效益;偉光村要突出食用菌產業,推廣標準化種植,提高內在品質,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加工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永勝村要以農村勞動力轉移、果品種植及流通為重點,擴大產業規模和水平,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2、抓好建設項目的立項和實施。從本地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區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確定建設項目,制定建設計劃,明確建設時限,并精心組織實施。今年,村主街路和巷路全部實現硬覆蓋,完成亮化。中心屯完成改水改廁,90%以上農戶利用沼氣能源,有條件的農戶推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按照總體規劃,啟動鄰近屯的屯屯通工程。

3、建立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教育引導農民轉變等靠要思想,樹立“自已的事自己辦,大家的事大家辦”意識,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制定村規民約,健全和完善農民“一事一議”籌資投勞管理辦法,建立村屯環境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在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落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民養老保險和農業保險的措施和具體辦法。

(二)市級試點村主要任務

1、科學制定建設規劃。結合本地實際,立足長遠發展,進行全面規劃,明確近期、中期和長期建設目標和發展任務。規劃內容要涵蓋產業發展、村建設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各村8月30日前編制完成村總體規劃、村建設規劃、村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新農村建設方案,并精心組織實施。

2、鞏固壯大立村產業。圍繞全市的主導產業,加強對農民的示范引導,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特則特”的原則,確立立村產業,利用2--3年的時間,形成“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加強對青壯年剩余勞動力的培訓,拓寬就業渠道和領域,促進剩余勞動力充分就業。

3、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從解決農民最急迫,最直接見效的問題入手,在廣泛征求農戶意見的基礎上,確定建設項目,制定建設計劃。中心屯巷道全部硬覆蓋,主街路全部綠化,庭院實現凈化。有條件的村完成文化廣場建設。要全部實現飲用安全水,50%以上農戶使用衛生廁所。積極引導農民利用清潔能源,每村建成10--20戶沼氣利用示范戶。

4、積極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引導農民多形式進行聯合與協作,每個村至少要成立1個專業合作社或專業協會,通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組織機構、運行機制,利益聯結辦法,使其在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上真正發揮作用。

(三)其他村的主要任務

堅持從實際和現有條件出發,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專業化”的發展模式,研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以“四清”為重點,突出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徹底改變“糞土亂堆、柴草亂垛、垃圾亂倒、畜禽亂放”的臟亂差狀況。有條件的村,根據廣大農民的意愿,確定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建設項目,采取多種形式,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取得階段性成效。

三、保證措施

1、健全機構,加強領導。各鄉鎮街要把新農村建設擺到首要位置,落實領導責任。要成立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分管領導具體抓,并要抽調2--3人專門負責此項工作。要采取各機關干部、站辦所包村等方式,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指導和領導。“七大工程”牽頭部門,要認真履行好職責,深入基層,研究措施,精心組織工程的實施。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根據部門職責,在技術、人才、信息、物資、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群團組織要設立載體,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市里將新農村建設工作納入到各鄉鎮街、市直部門重點工作目標考核責任制中,建立考評體系,市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要加強督查指導,及時通報工作情況。

2、強化培訓,提升素質。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加大培訓力度。一方面結合村兩委換屆選擇工作,加強對村干部的培訓,提高村干部駕駛全局的能力;另一方面把建設新農村和培育新農民結合起來,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培育一批知識型、創業型、文明型的新型農民,整體提升農民素質,提高廣大農民的參與程度。

3、部門幫扶,共同參與。各幫扶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幫扶方案,明確幫扶內容,落實幫扶措施,切實搞好幫扶工作。要協助鄉鎮街制定試點村規劃,篩選建設項目,謀劃經濟發展,并科學組織實施。要深入鄉村調查研究,積極化解矛盾,解決實際問題。市直機關工委、市精神文明辦要設計活動載體,組織市直各幫扶部門和各垂直管理部門采取物質幫扶或資金支持的方式,加強對試點村的幫扶。要加強對省級試點村的扶持,重點建設項目幫扶部門在資金、物資上重點傾斜。幫扶市級試點村的部門也要結合實際積極捐物、捐款或在規劃制定、農民素質提升等方面實施幫扶。

4、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合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農民主體、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廣辟投資渠道,構建多元化投入建設格局。教育引導農民轉變等靠要思想,倡導自立自強精神,積極投資投勞。村里要加快發展產業,增加公共積累,投入村公益事業建設。鄉鎮要自加壓力,多方協調資金物質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通過開展“結對子”、“幫扶共建”等活動,形成多元投資、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