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關于促進餐飲業發展意見

時間:2022-02-03 09:49:00

導語:政府關于促進餐飲業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關于促進餐飲業發展意見

一、提高思想認識,明確餐飲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建好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質量,發展品牌企業,創新特色菜品,提升餐飲文化,推動連鎖經營,把*建設成為以贛鄱文化為底蘊、品牌企業為主導、餐飲街(區)為支撐、突出贛菜*風味、薈萃全國特色菜品之精華、并與建設區域商貿中心及物流中心相適應的江南美食名城。不斷推進餐飲業品牌化、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帶動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又好又快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二)發展目標。至2012年,全市餐飲服務業經營收入達70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5%,占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2%;重點扶持以贛菜為主的20家餐飲連鎖龍頭企業,其中年營業額5000萬元以上的達10家,年營業額1億元以上的3家,國家百強餐飲企業1家;著力打造建設10條(個)餐飲街(城),社區餐飲集聚點100個;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增至20萬,經培訓獲職業技能資格、資質證書的達80%;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贛菜品種1000個,核心菜品50個。

二、合理規劃布局,提升餐飲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三)制訂發展規劃。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要求,在符合*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的前提下,堅持合理布局,提高檔次的原則科學制訂和實施*市餐飲業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全市商業網點規劃。在新城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過程中,合理配置餐飲網點,優化完善服務功能;重點做好餐飲網點與配套設施的建設規劃和規范服務。對于新建、改建的大型餐飲場所,要先期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交通影響評價。

(四)促進業態創新。鼓勵社會各種經濟成分的實體和個體經營戶參與餐飲業的投資與發展,采取積極的扶持政策,促進餐飲業態的創新,推動各類早餐、快餐、地方小吃、社區餐飲、團體供膳、外賣送餐、主題餐廳、食街排擋、“農家樂”協調、有序發展,以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五)推動基地建設。結合全市農業產業化工作,抓好以種、養殖業為主的原輔材料基地建設,促進餐飲業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推進特色原輔材料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加快新品種的引進、示范和推廣,帶動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半成品加工。大力推進加工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的標準化、科學化、現代化建設。

三、加強規范管理,營造餐飲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優化經營環境。努力構建餐飲業誠信經營體系,建立餐飲行業誠信機制,引導餐飲企業開展誠信經營;要嚴格餐飲企業采購環節管理,建立食品和原材料的采購追溯制度。規范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禁止向經營者巧立名目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要避免多頭檢查、重復檢查;制止以收費為目的亂評比、亂授牌活動以維護餐飲企業合法權益,為餐飲業營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環境。

(七)規范行政收費。餐飲企業員工的有效衛生健康證書在全市范圍內通用,在市內跨縣區從業人員不需重復體檢。對建有污水防治設施、繳納污水處理費和污水進入市政管網并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場處理的餐飲企業,不再征收排污費,但排污超標的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八)規范經營行為。餐飲業經營者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管理的有關規定從事經營活動,明確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明示營業時間、供應品種、服務項目,嚴格執行明碼標價的規定。經營戶應當文明經營,熱情服務,不得強行拉客,不得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和危害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在餐飲業的原料采購、包裝、運輸、驗收、保管、加工制作,廚房、餐具清洗和消毒,以及餐廳餐桌清潔等環節,要建立完整的衛生安全質量標準體系和操作規程。強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推行餐廚垃圾資源無害化處理。探索建立餐飲廢油的回收利用工作機制,大力發展環保型綠色餐飲。

(九)打擊非法經營行為。保護合法餐飲企業的利益,鼓勵合法餐飲企業做大做強;對中小餐飲企業堅持誰審批,誰管理的原則,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及不符合環保、交通和衛生條件的餐飲企業,積極維護餐飲業良好的市場環境。

(十)完善標準體系。加強標準化建設,全面推行國家級酒家酒店分等定級工作,開展名宴、名點、名菜認定和綠色餐飲、品牌餐飲企業的評定,逐步推行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和升級。

四、重視人才培養,打造餐飲業發展的特色品牌

(十一)重視人才培養。要把培養專業技術骨干和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積極開展產學結合、技術合作,積極發展烹飪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著力培育符合餐飲行業需要的高級人才。加強餐飲培訓工作,全面開展服務業從業人員技術培訓,規范執業資格證書,實行持證上崗;啟動技術職稱評定,開展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認定;組織烹飪、餐飲服務大師、名師評定和技能大賽。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吸引國內、外高級、專業餐飲人才,從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

(十二)提升餐飲文化。深入挖掘美食文化,加強餐飲與文藝、體育、旅游等行業的融合,通過開展美食文化節等交流活動,擴大贛菜輻射面和影響力,提高贛菜的國內外知名度,促進贛菜與綠色食品文化、旅游文化以及中華飲食文化、世界飲食文化的融合;重點創建*地方特色餐飲服務品牌,創新贛菜的代表性菜譜、菜肴及“*名菜”,以名菜彰顯名店,名店弘揚名菜;努力提高餐飲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以適應大眾對綠色、健康、環保菜品的追求。

(十三)培育品牌企業。強化品牌意識,鼓勵餐飲企業爭創品牌,做大做強。引導餐飲企業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通過技術改造來提升傳統餐飲業的競爭力。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指導有條件的品牌餐飲企業通過兼并、收購、參股、控股等多種方式,組建大型餐飲企業集團;積極鼓勵餐飲企業參與新農村的市場建設;同時引進市外知名餐飲企業,恢復“老字號”餐飲企業,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品牌餐飲企業。

五、加大扶持力度,激發餐飲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十四)實施扶持獎勵。將餐飲業納入我市服務業發展范圍,由市財政在扶持企業發展資金-服務業引導資金中安排資金,主要用于重點項目的貸款貼息,經營結構的調整,新興業態的推廣,品牌企業的扶持,特色菜品的研發,大型會展的舉辦,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獎勵。

(十五)支持規模經營。餐飲企業建立原輔料加工基地,對符合《*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申報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的企業,可申報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并可按照《*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規定給與資金扶持。餐飲企業從事生豬、肉牛等養殖,其規模達到補助條件的,與其它養殖戶一樣享受國家財政扶助。

(十六)實行稅費優惠。餐飲企業從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對餐飲企業購置實際使用于《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從企業當年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可在之后五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對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在新增加的崗位中,當年新招用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與其簽訂一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三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定額標準為每人每年4800元。下崗失業人員從事餐飲個體經營的,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下崗失業人員從事餐飲個體經營的,按每戶8000元給予定額免稅,如有新的政策,按新規定執行。

(十七)定向培訓員工。商務流通主管部門要協調相關部門,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金和再就業培訓資金,有計劃地為餐飲行業定向培訓員工。

(十八)實行水電氣同價。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的要求,對餐飲企業使用水電氣采取調整措施,并逐步實行餐飲業與工業企業使用水電氣同價。

(十九)提供停車便利。餐飲企業用于配送、送貨的自備車輛,交管部門要采取分時段、分區域、分車種的辦法,在確保交通順暢的前提下,盡可能給予通行便利。市政、交警部門要積極推進車輛停放場所的設置和管理工作,對餐飲街(城)、市級大型餐飲企業,在有條件的地區,由交管部門就近劃出一定數量的停車位,幫助賓館、飯店、酒樓等餐飲場所緩解停車難問題,以方便消費者停車。

六、加強組織領導,夯實餐飲業發展的組織保障

(二十)成立領導小組。為形成對促進餐飲業發展的管理合力,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由商貿、財政、勞動、規劃、工商、質監、物價、衛生、農業、環保、市政、交管、國稅、地稅等部門參加的*市餐飲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餐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有關問題,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商務主管部門;各縣(區)可以設立相應的機構。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結合轄區實際,制定實施意見,建立目標責任制和績效考評機制,確保組織到位,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工作落實。

(二十一)發揮中介作用。充分發揮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等社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做好行業服務與監督工作。各相關行業組織要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增強信息傳遞、資料統計、人員培訓、技能鑒定、咨詢服務、合作交流、行業競賽、會展舉辦等服務功能,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十二)加強監測統計。各縣、區要依托行業協會、重點餐飲企業,建立餐飲業的統計調查和信息管理制度,對餐飲行業的發展、市場運行等情況進行跟蹤分析,擴大餐飲業的數據采集渠道和分析覆蓋面,掌握餐飲業發展的第一手資料,不斷完善促進餐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各縣區要根據本意見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市直各相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切實將促進餐飲業發展的要求和部署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