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三房改造行動工程建設意見

時間:2022-04-03 10:27:00

導語:區三房改造行動工程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三房改造行動工程建設意見

編者按:推進“*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工程建設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為了切實抓好此項工作的進行,經州委、州政府研究決定,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見

一、切實抓好“*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工程建設規劃的編制公務員之家

(一)指導思想。

“*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工程建設規劃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科學實施的要求,以生產發展、促進*族群眾增收為中心,分地區依據主導產業結構、民族地域文化等,按“河壩盡量集中,山區相對集中,適度移民”的原則進行規劃。

(二)編制的基本原則。

1.規劃先行,有序推進。各縣市應在縣市鄉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工程建設規劃,并與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做到“四劃合一”。在規劃的指導下,對村莊進行撤、并和新設置定點,村莊發展要以鄰近的中心集鎮、行政村為中心進行布局。

2.產業支撐,持續發展。“*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工程建設必須以發展生產為基礎,以*族群眾增收為目標,與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抓好具有不同產業特點的村莊建設,提高農村的經濟實力和*族群眾的生活水平。

3.政府引導,群眾參與。要充分調動廣大*族群眾的積極性,尊重群眾的意愿,充分發揮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主體作用。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以政府投入為主,直接受益的分戶建設項目以群眾自己的投入為主,政府適當補助。同時,既要防止包辦代替、大包大攬,又要防止增加他們的負擔,沒有條件的項目不搞,群眾不愿意的項目不強行搞。

4.因地制宜,突出特點。根據我州村莊數量多、布局分散、發展不平衡、地形地貌復雜、民風民俗多樣等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河谷、二半山、高山地區農村的自然條件和不同經濟基礎,在規劃時要防止強求一律,避免“千村一面”、“軍營式”規劃和搞形式主義。在規劃中要注重挖掘當地的*族文化元素,充分體現不同地域的*族風貌特點。公務員之家

(三)總體目標。

從今年開始,全州每年要按2萬戶進行規劃與建設,力爭4年內完成8萬戶“*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工程建設的目標。重點放在昭覺、布拖、美姑、金陽等11縣。

(四)科學選址。

1.在“*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工程建設的選址中,各縣市規劃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科學選址,合理選址。要避開自然災害高發的滑坡地段、泥石流易發地段和有地質沉降的地方,選址地點要請地勘部門進行現場勘測。

2.有條件的縣市選址地點應盡量靠在離公路較近的地方,以便政府將來對村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公路沿線選址應離國道20m、省道15m、縣道10m、鄉道5m。

3.選址不能零星選,原則上實行相對集中選,以成片建設為主,以便節約建設用地和減少政府將來對交通、電力、通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投資。

二、搞好“*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工程的設計工作

(一)設計的依據及原則。

“*區三房改造計劃”建筑方案主要針對*族群眾的住宅。按照“安全、經濟、適用、省地、有特色”的原則,依照《*省農村居住抗震設計指導技術原則修訂稿》、《*省農村居住建筑抗震構造圖集》進行設計。要按照安全、節能、節材的要求,盡量做到就地取材、因材設計,方便施工,結構合理,既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又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

(二)設計結構及戶型。

以石(木)結構、磚混結構、生土墻等建筑形式為主。正房每戶按70㎡、80㎡、90㎡三種戶型進行設計,輔房中廚房每戶按10~20㎡,廁所、圈舍每戶按20㎡進行設計,大戶取上限,小戶取下限。

(三)設計功能及要求。

根據涼山*族民風民俗及方便農村戶生產、生活的實際,建筑風貌原則上按兩層及兩層以下(平房)設計。建筑功能上主要考慮圈舍、經濟庭園、太陽能安裝、配套沼氣、雜物間、糧食儲物間、曬壩、堂屋、廚房、廁所、火膛等。同時,考慮到不同*區溫差較大的實際情況,建筑物應充分考慮抗風、保暖、防雨、防雪的功能。

州規劃和建設局組織*市建筑勘測設計院*州城鄉建筑設計所等單位設計的“*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建筑方案,已于2月24日通過了省建設廳組織的專家組審查,受到了省建設廳有關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目前,省建設廳正在組織有關單位加緊編印該圖集,預計5月份可下發到全州各縣市。

三、進一步強化“*區三房改造行動計劃”工程建設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百年大計,質量為本”。各縣市規劃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將規劃建設管理職能向村鎮延伸,工作重心向下移,要派專人對“*區三房改造”工程建設的質量實施監督管理。要組織更多的科技、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技術人員下鄉服務,分期分批地開展對村鎮干部的專業知識培訓和農民工匠的培訓,切實提高農民工匠的施工質量水平。大力推行建設責任主體負責制。各縣市、鄉鎮政府要選派干部駐村指導,把“*區三房改造”建設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綜合目標考核,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和部門。各鄉鎮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配備1名專(兼)職建設助理管理員,以確保“*區三房改造”建設工程質量、規劃、管理等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實。公務員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