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生態葬法的建議
時間:2022-06-20 09:36:00
導語:縣生態葬法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喪葬方式,鞏固我縣“青山白化”專項整治成果,保護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我縣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現就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加快推進生態葬法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生態葬法是指遺體火化后,通過草坪葬、樹葬、壁葬、撒江、撒海和骨灰集中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處理骨灰的葬法。全面推行生態葬法要以骨灰處理生態化為抓手,結合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土地資源,將骨灰處理向生態化轉變,進一步推動“綠色殯葬”,達到綠化環境、節約土地、移風易俗的目的。
二、工作目標
我縣深化殯葬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加快推進生態葬法,進一步遏制亂葬濫埋和“青山白化”現象,嚴禁在“三沿五區”范圍內新建墳墓(三沿兩側視野范圍內嚴禁新建墳墓),不斷改善我縣生態環境質量。今明兩年重點抓好骨灰存放設施建設和繼續治理“三沿五區”亂葬濫埋。到年底,全縣生態葬法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三沿五區”墳墓治理率達70%以上;到2006年底全縣生態葬法覆蓋率達70%,“三沿五區”墳墓治理率達90%以上,基本實現“三沿五區”無墳化目標。
三、工作內容
(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生態墓區建設。生態葬法的形式多樣,各鄉鎮應根據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地選擇建設生態公墓或骨灰存放處。在平原地區,可建設骨灰堂(墻),對已建的骨灰堂(墻)要加強管理,完善設施,積極引導喪戶存放;在山區、半山區,可以建造鄉村公益性生態墓地,對已建的原鄉村公益性墓地,要全部改建生態墓區,并將原有的墳墓全部采用綠化覆蓋。骨灰存放設施原則上以行政村為單位建設,根據實際情況也可由若干大自然村或若干相鄰行政村聯合建設。既可以新建,也可以對原有的骨灰存放設施進行改建。生態墓區的建設,要充分體現綠色、環保、自然,原則上根據各鄉鎮、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不搞一刀切。在規劃中要避開“三沿五區”,具體規劃應當與村鎮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一致,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編制,原則上每一行政村建設一處,也可以規劃2個或多個行政村合建一處。各鄉鎮要排出建設任務時間表,年底前必須達到生態葬法覆蓋率30%以上的標準。
(二)嚴格標準,規范生態墓區建設。新建骨灰存放設施要按照每年6‰的死亡率及20年的使用期規劃確定使用面積。新建鄉村公益性生態墓地的,按照墳碑小型平置、地表無墳頭、墓區生態化的原則,做到墓穴小型化、墓碑工藝化、墓區園林化,墓穴每穴占地面積單穴不得大于0.7平方米,雙穴不得大于1平方米;墓碑長度不得大于0.6米,寬度不得大于0.4米,墓碑安放平置式或斜臥式,斜度不得大于30度,離地面高度不得超過40公分;墓碑顏色不得選用白色石料;墓地綠化覆蓋率要求達到80%以上。墓地表面除安放墓碑位置外,不得采用面磚、花崗巖等建筑性材料進行裝飾。
(三)加大力度,全力推進生態墓區建設。在青山白化整治期間建造應急性生態墓區或骨灰樓的,民政、規劃建設、國土資源、林業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工作從快、手續從簡、收費從低、監督從嚴”的要求,為生態墓區建設業主辦理有關手續。同時,縣政府對鄉鎮、村新建的骨灰存放設施建設實施以獎代補。凡在年12月底前,生態葬法覆蓋率達到行政村總數30%以上的鄉鎮,經縣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考核驗收合格,縣政府將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獎勵補助,并列入年度考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輿論宣傳,積極營造有利于葬法改革的社會環境。推行葬法改革的過程,也是一次人民群眾思想意識領域深刻變革的過程。要多形式、全方位,廣泛宣傳葬法改革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普及科學知識,教育群眾轉變傳統觀念,移風易俗,倡導厚養薄葬;要堅持典型引路和榜樣示范,引導群眾理解和接受國家的殯葬改革政策,自覺支持和參與葬法改革。各鄉鎮要做好宣傳工作,將殯改宣傳經常化、常規化。
(二)加強協調,齊抓共管。葬法改革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難度大,需要各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密切配合,努力形成政府牽頭、部門協作,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民政部門作為殯葬改革的行業主管單位,要做好殯葬改革宣傳教育工作,加強殯葬管理,在職能范圍內處理違反殯葬管理規定的行為;負責生態公墓的審批和監管;積極協助鄉鎮制定骨灰存放設施規劃,并監督指導鄉鎮組織實施。工商部門負責整頓規范喪葬用品市場,取締生產、銷售土葬用品、迷信用品及無照生產、經營喪葬用品的單位和個人,為深化殯葬改革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國土、林業、建設部門要做好骨灰堂(墻)和生態墓地用地的審批,指導拆遷墳墓的復墾還耕和還林綠化工作;交通、旅游部門負責協助指導三沿及風景區內墳墓的清理整治工作;城管、衛生、環保、公安部門要積極配合清理亂葬濫埋現象,處理各種影響環境、市容景觀和衛生的殯葬行為,對利用喪葬搞封建迷信活動或拒絕、阻礙殯葬管理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以及借以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或騙取財物的,要依法懲處。
(三)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推進生態葬法,實現“三沿五區”無墳化,關鍵是要建立長效管理的機制,堅持常抓不懈。縣、鄉(鎮)、村要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目標考核,把生態葬法納入生態鄉鎮、文明鄉鎮、文明村、示范村等目標考核內容。從管牢土地、跟蹤骨灰兩個主要源頭和新建改建一批骨灰存放設施入手,堵疏結合,標本兼治。要建立骨灰跟蹤制度,遺體火化后,各鄉鎮、村要跟蹤骨灰去向,及時掌握情況,督促喪戶將骨灰葬入生態墓地或骨灰堂(墻),從源頭上制止違規行為的發生。各鄉鎮要制訂《鄉村生態墓區管理實施辦法》,對生態公墓、骨灰堂(墻)落實專人負責管理,堅決杜絕公墓超面積建造墳墓的違法行為。
- 上一篇:縣村兩委換屆選舉動員會發言
- 下一篇:縣西部大開發動員大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