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改革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11 09:44:00
導語:三農改革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一步加大發展現代農業力度,為認真貫徹黨的屆三中全會精神。促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展,根據縣政府部署,現就我縣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促進“三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
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刻貫徹黨的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圍繞推進農村改革與發展這一主題。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加快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
1、建設標準化、規模化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一是實行生產標準化。將創建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種養殖基地,建設科技示范場、無規定動植物疫病區等與推進農業品牌化有機結合起來,健全完善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范,開展全程質量控制,規范生產過程,實現基地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和產品的無害化、優質化。二是加強技術指導。重點開展生產技術培訓指導,大力推行實用生產技術,積極推廣應用安全高效農業投入品,為農民實施標準化品牌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持。三是推行產銷市場化。引導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明確種養殖面積、品種和收購價格,采取政府引導、協會監管等方式,保證合同有效執行,切實保護種養殖戶和企業、協會、合作社的利益。
2、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按照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農業結構調整思路,走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培植壯大優質專用糧食、白柳、桑蠶、果茶、蔬菜、花生、畜產品、水產品等支柱產業,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培植發展更多更好的特色專業鄉(村)。力爭到2012年,全縣建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生產專業鄉鎮3個,專業村60個。
3、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加強日常監督管理,整合現有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形成切實可行的日常管理行政執法管理體系。一是建立檢測機構。在積極充分發揮整合農業、畜牧等部門和有關鄉鎮、龍頭企業現有檢測資源的基礎上,各鄉鎮應做好規劃調研,合理設置配備檢測資源,沒有建立的應抓緊時間建立;每個生產基地都要配備速測儀;有條件的鄉鎮、村、合作社要結合實際,添置儀器設備,建立速測室,力爭到年,建立輻射全縣、服務全縣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網絡體系。二是建立管理檔案。基地管理人員以及加工企業要在基地選擇、生產管理、運輸加工、包裝儲存等各個環節建立檔案,詳細記錄管理措施、防治措施、生產加工等內容,建立從源頭管理到銷售全過程可追溯的控制管理體系。三是加強農業化學投入品經營使用與監督管理。農業、林業、畜牧、漁業、工商、公安等有關部門要根據《農業化學投入品經營使用與監督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對全縣農業投入品市場進行管理監督。
三、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一是充分利用我縣農產品資源和區位優勢,對代表臨沭特色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項目進行認真包裝,大力推銷,廣泛聯系客商,多方捕捉信息,及時為企業招商牽線引路搭橋,幫助企業開展好項目對接、市場對接,產業與科技對接等工作,千方百計抓好招商引資,靠招商引資帶動產業升級。爭取全縣每年新建2--3個投資過500萬元的農產品加工流通項目。
二是按照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立足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改組、改造,加快農產品加工、保鮮、儲運技術和設備的引進、開發,圍繞蔬菜加工、條柳編制品、生豬屠宰、花生加工、茶葉等已具備一定基礎的產業龍頭企業群,發展壯大一批競爭力強和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龍頭企業共同發展格局,重點培育壯大以興大、大圣等企業為龍頭的蔬菜生產加工產業鏈,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建立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
三是本著自愿互利、利益均沾、風險共擔、實現雙贏的原則,積極引導龍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發展加工項目和建設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通過開展企業與基地、農戶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訂單,規范龍頭企業、基地和農戶的經營行為,建立完善政府扶持、企業帶動、合作組織為橋梁紐帶和農戶受益四位一體的運行機制,讓農戶能夠更多的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增值利潤。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基金,最大限度的減少因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造成的損失,采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形式,保護農民利益。引導農民以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與龍頭企業形成日益緊密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四是充分發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培訓農民、開拓市場、協調生產的作用。合作社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服務、民主管理。要堅持正確的辦社方向,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完善社員代表大會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勞動用工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形式上成立,程序上合法,制度上健全,運行上有效,服務上完善,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尤其要抓好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在廣大社員中廣泛開展合作思想、合作原則、合作技巧、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使每個合作社成員都能成為會經營、善管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農民。
五是加大對龍頭企業實行優惠扶持政策。首先要搞好金融服務,對于國家、省、市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的生產基地建設等,中央、省、市財政有資金支持的,縣財政要安排配套資金;對于重點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建設等,要與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農業良種產業化工程、農業基本建設等項目有機銜接,統籌安排有關資金;縣財政支農資金要重點向龍頭企業傾斜,金融部門要把扶持發展縣重點龍頭企業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扶持“三農”的信貸政策,做好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工作。其次是改善龍頭企業發展外部環境,要轉變政府職能,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要因地制宜培育和興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優質產品和產業基地,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保障和動力;要支持扶持龍頭企業開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和申報工作;要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
四、全面貫徹屆三中全會精神,依法搞好土地流轉
堅持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不動搖,本著依法、自愿、有償、有序的原則,依托龍頭企業、農產品市場,以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為抓手,通過龍頭企業租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承接、種養大戶轉接、一般農戶互換等多種形式,把農戶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起來,整合土地資源,實現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轉,為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企業化、產業特色化發展打下基礎。同時,培育和推廣各類典型、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促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
- 上一篇:農電局廉政建設年底報告
- 下一篇:深究嵊泗旅游電子商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