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衛生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28 09:22:00

導語:農村衛生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衛生工作意見

年,我市鄉村衛生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工作要求,落實新一輪鄉村衛生服務才能建立任務,進一步穩固和發展新農合準則,抓好鄉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持續組織施行中心津貼鄉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大力推進鄉村衛生服務治理一體化工作,努力提高鄉村衛活力構服務才能,進一步提高全市鄉村衛生工作的全體程度。

一、合理制訂新農合賠償方案。依照省縣政府下發《關于穩固和發展新型鄉村協作醫療準則的意見》(府廳發〔2012〕81號)的要求,保證參合率到達92%以上,落實全省統一的賠償形式:“五統一”即統一起付線、統一封頂線、相對統一賠償比、統一賠償方法、統一門診大病(慢性病)病種。落實具體推進兒童大病醫療保證試點工作,在兒童先芥蒂、白血病救治的基本上,開展提高重性神經病、乳腺癌、宮頸癌、終末期腎病等大病保證救治程度的試點。

二、增強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增強對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的行政監管,開展醫療服務、治理質量評價工作。在30%的統籌地域開展按人頭付費、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付出方法改革,推進醫療機構改變運轉機制,合理節制醫藥費用。認真落實國家基本藥物準則,落實提高國家基本藥物報銷比例的政策。

三、增強新農合基金監管。認真貫實新農合基金治理和財政、管帳準則,堅持“雙印鑒”和“上報對賬單”的做法,增強對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監督治理,提高新農合治理經辦機構的精密化治理程度。落實新農合基金監管政策,保證基金安全、不變運轉。統籌基金昔時節余準則上節制在15%以內,累計節余不超越昔時統籌基金的25%。

四、堅持便民利民的新農合運轉機制。加大省、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直補”的力度,保證一次性報賬率到達90%以上。持續探究和完善參合農民在相鄰縣、鄉醫療機構住院醫藥費用按縣內同級別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賠償的做法。大力推行救助對象住院新農合賠償與醫療救助賠償的“一站式”服務形式,讓參合農民最大水平地受益。

五、增強新農合經辦機構才能建立。進一步落實新農合縣、鄉經辦機構的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切實做到有人做事、有當地做事、有經費做事、有才能做事。加速推進新農合信息系統建立措施,完成新農合營業治理的數字化、信息化和科學化,提高新農合工作效率和服務程度。鄉鎮衛生院參合農民住院醫藥費用網上直報率到達50%。

六、積極做好新農合準則改革試點工作。堅持以大病統籌為主,積極探究門診賠償與住院賠償有用聯接的賠償形式。選擇1個統籌地域,在鄉鎮衛生院開展住院費用分段累加賠償試點。在50%的統籌地域持續開展門診統籌工作。

七、大力推進鄉村衛生服務才能建立。抓好新一輪的衛生服務才能建立工程。開展“農民稱心鄉鎮衛生院”創立活動,全市10%的衛生院到達創立規范,50%的院長由縣級衛生行政部分公開競聘,30%的鄉鎮衛生院建有HIS系統,40%的中間衛生院供應口腔技能服務。

八、積極開展“提高前輩縣”創立活動。持續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全省鄉村衛生工作提高前輩縣”創立活動,對未取得提高前輩縣的5個縣(市、區)要求扎實開展工作,爭奪年創評成功;對已取得提高前輩縣的5個縣(市)要求不克不及渙散,堅持提高前輩地位。經過開展提高前輩縣創立活動,切實做到具體提高我市鄉村衛生工作程度。

九、抓好鄉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依照國家規范堅持鄉村居民健康檔案,重點為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病患者堅持檔案,并動態治理,鄉村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到達30%以上,并做好重點人群的健康治理工作。

十、穩妥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治理改革。探究堅持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執行人員、營業、藥械、財政等方面一體化的治理體制。抓好村衛生室的信息化建立工作,產權公有的村衛生室到達10%,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治理率到達30%,村衛生室處方及格率到達90%,輸液治理率到達60%。指導鄉村大夫承當公共衛生服務津貼發下班作。

十一、組織施行中心津貼鄉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

依照中心津貼鄉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方案要求,持續做好鄉鎮衛生院長治理常識培訓,對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能人員、鄉村大夫進行相關專業常識和技藝的培訓,開展教室教育與視頻教育相結合的形式,嚴厲治理培訓資金,努力提高鄉村衛生人員的技能程度。

十二、積極探究堅持高效精干的鄉村衛生公益性治理體制和運轉機制。穩固和推進鄉鎮衛生院財政由縣衛生局集中治理的改革。開展鄉村醫療機構開展績效審核,逐漸堅持以服務數目、服務質量及稱心度為首要內容的審核系統,進一步指導鄉村衛活力構轉換服務形式,提高運轉效率和服務質量。組織做好優異百名鄉鎮衛生院院長評選活動,持續向國家引薦全國優異鄉村大夫。

十三、增強查詢研討,加大督查力度,落實省衛生廳布署的其它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