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德育教學改善意見

時間:2022-03-07 01:27:00

導語:中小學德育教學改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德育教學改善意見

加強和改進我縣中小學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結合我縣中小學德育工作實際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目標

(一)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則

堅持教書與育人、教育與自我教育、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教育與管理、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二)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標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德育工作主要通過生動活潑的校內外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常識教育和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和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初中除了繼續進行“五愛”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外,側重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他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社會公德及法制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高中階段,注重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觀點教育,引導他們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核心價值體系。各階段的德育工作目標要加強整體銜接,切忌簡單重復或脫節。

(三)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組織領導

為保證我縣中小學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縣教育局成立以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中小學德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基礎教育股。各校(園)也要相應成立中小學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一名校(園)領導分管中小學德育工作。

二、進一步突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

1、開展十個“主題月”活動。一二月為“傳統文化月”三月為“感恩月”,四月為“禮儀月”,五月為“慈善月”,六月為“誠信月”,七、八月為“社會實踐月”,九月為“生命教育月”,十月為“弘揚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教育月”十一月為“科普環保月”,十二月為“家校活動月”。

2、民族精神教育。每年9月結合“生命教育月”主題活動,開展好“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各校(園)要結合新學年開學、新生入學教育、慶祝教師節、迎接國慶等活動,利用校(園)內外各種媒介、渠道和陣地,采取參觀、演講、主題班(團、隊)會等多種形式,集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3、誠信教育。培養中小學生誠實待人、守時守信的優良品質。在小學開展“好孩子要誠信”教育,在初中開展“社會公德講誠信”教育,在高中開展“我愿做個誠實人”教育。大力倡導誠信作業、誠信考試,堅決杜絕中小學生考試作弊、作業抄襲等不誠信現象。

4、養成教育。認真執行《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引導中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5、心理健康教育。根據中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規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他們處理好在學習、成長、擇業、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他們正確認知自我、調控自我、承受挫折、與人交往、適應環境的能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積極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活動。

6、法制教育。加強以憲法為核心內容的法制教育,提高中小學生自覺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三生教育”、“珍惜生命、遠離”教育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邪教教育,堅決防止、邪教進校(園)。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配合有關部門共同做好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做好學困生的幫教轉化工作,有效遏制乃至杜絕在校生的違法犯罪行為。

7、安全教育。完善校(園)內安全防范機制,健全責任制和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對師生和校(園)各類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中小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全面排查校(園)內部安全隱患。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堅決杜絕重大安全責任事故,遏制一般責任事故的發生。探索建立校(園)安全事故風險防范機制,維護師生合法權益。

8、網絡文明教育。要加強對中小學生文明上網和網絡安全的教育,認真落實《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積極創建并管理好校(園)網站、德育網站,探索利用網絡實施德育的途徑和方法,營造綠色網上空間。

三、拓展中小學德育工作途徑

1、加強德育課程建設。要精心組織好小學階段《品德和社會》、《品德與生活》,中學階段《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職業高中的《職業道德》》及地方課程等系列教材的課堂教學工作,確保教學人員、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的落實,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本校的道德教育資源。小學高年級和中學每學期至少要結合國內外的重大事件舉辦一次時事政策和形勢報告會,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2、強化各類課程的德育功能。認真落實各學科“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目標。結合學科知識教學,關注學生良好學習品質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將教學與德育有機融合。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祖國的歷史文化、基本國情、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自然等學科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音樂和美術要充分發揮其學科的美育作用,提高學生對人類藝術美的感受力,陶冶其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審美情趣;體育要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奮力拼搏的頑強意志以及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3、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要將主題教育活動和德育實踐活動列入校(園)整體工作計劃和教育、教學計劃之中。實踐活動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做到時間、地點、內容、范圍落實,主題突出,注重實效。要利用綜合實踐課時和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每學年至少看一場電影、觀摩一場藝術演出、參觀一次教育場館。執行初中學生一般每學年不少于10天,高中學生一般每學年不少于15天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長才干,鍛煉成長。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做到“三化一性”即凈化、綠化、美化,突出教育性。要充分挖掘校(園)的文化資源,努力形成校本文化特色。要結合文體周、節日,開展各種主題校(園)文化活動和學生社團活動,積極創辦校刊、校報、校(園)廣播站,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培育校(園)精神。

四、切實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1、健全中小學德育工作全員負責制。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充分體現教師的愛與責任的職業特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校(園)全體教職員工都應按照“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要求,結合各自工作特點,承擔育人職責,要建立健全相應的考核獎懲制度,開展中小學優秀德育工作者評先推優。

2、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班主任的選拔、聘任、培訓、考核、評優制度,選派思想素質

、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要重點圍繞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師德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全力抓好班主任隊伍,尤其是新班主任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校本培訓。對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和班主任工作成績突出者,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鼓勵優秀教師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形成“人人爭當班主任,年年當好班主任”的良好氛圍。建立班主任檔案制度,對每學年的在職班主任進行統一登記,作為審定班主任任職年限和業績的重要依據。各校(園)每學年至少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討會,專題研究班主任隊伍建設。

3、加強學校團隊建設。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少先隊員、共青團員、青年黨員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選拔優秀青年教師做好學校團隊工作。認真辦好中學生業余團校和高中業余黨校,積極開展黨、團基本知識教育,探索在高中學生中做好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黨員工作。

4、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相結合的中小學德育工作網絡建設。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和設立家長接待日等形式,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充分發揮學生家長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開展現代家庭教育指導行動,促進家長由經驗育人向科學育人轉變。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家訪,三年要達到100%。要利用轄區內的各種活動陣地,組織開展寓教于樂、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校外輔導員隊伍的作用。

五、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機制

1、建立健全學校德育工作“一把手”責任制。中小學德育工作實行校(園)長負責制,校(園)長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首”的辦學指導思想,負責制定校(園)德育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校(園)德育工作。縣教育局將突出校(園)德育工作成效在考核校(園)長工作業績、評估辦學水平等工作中的權重,探索實施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校(園)長問責制。

2、建立健全“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機制和德育專題會議制度。校(園)要建立健全由學校代表、家長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的“三結合”德育委員會,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專題研究、交流、部署校(園)德育工作。

3、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理論研究。針對校(園)德育工作的薄弱環節和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充分發揮德育理論對德育實踐的指導作用。

4、加大德育工作投入力度,完善培養激勵機制。要落實德育工作專項經費,用于開展德育活動、培訓德育隊伍、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及表彰獎勵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要適時組織德育名師評選,潛心培養我縣中小學德育專家。

5、完善學校德育工作的考評和督導制度。要建立完善校(園)的德育工作考評和督導評估制度,并把考核結果作為校(園)長聘任、校(園)整體辦學水平評估、先進校(園)、德育先進校(園)評選的重要依據。要進一步完善三好學生、優秀團隊員、先進校(園)等各種表彰獎勵制度,充分發揮學生榜樣的激勵作用。實施小學生素質發展評價手冊和高初中學生成長記錄手冊。要建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學校、家庭、社區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歷史使命,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抓住當前這個難得的機遇,振奮精神、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立足實際,增強改革發展意識,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采取新措施,努力開創我縣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