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意見

時間:2022-03-13 02:43:00

導語: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意見

為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和提高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層安全生產水平,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3號)精神,結合省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明確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

(一)深刻認識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的重大意義。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和聲譽。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全省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安全生產形勢仍然嚴峻,事故總量仍然偏高,較大以上事故頻發,尤其是今年以來我省發生了5起重大安全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失。這些事故的發生,其中很重要原因是我省安全生產的基層基礎工作比較薄弱,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對生產安全認識不充分、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得力,保障不到位。目前,我省80%以上的高危企業和職業危害企業集中在鄉鎮(街辦),絕大部分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以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在鄉鎮(街辦)和中小企業。絕大部分鄉鎮(街辦)安全監管工作處于無機構、無人員、無經費的“三無”狀態,無法實現安全生產監管全面覆蓋、重心下移。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全省安全生產的整體狀態。因此,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各相關部門和各企事業單位必須站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

(二)明確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的目標任務。各地和各有關部門要將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納入“十二五”時期安全生產發展規劃,并作為實施安全生產“三項建設”的重要內容。認真做好縣(市、區)、鄉鎮(街道),以及村(居)、企事業單位等基層安全生產的領導、監管和落實工作,建立健全相關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大力實施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隱患排查治理、“打非治違”、企業現場安全管理、安全素質建設等安全生產措施,重點解決涉及安全生產的根本性、普遍性、基礎性、長期性的問題,為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創造重要基礎,為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三)強化黨委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監管、行業管理、企業負責、社會監督”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要對本地安全生產工作負總責,并對本地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承擔重要領導責任。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地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并對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控制承擔重要領導責任。要強化各級安委會的權威和作用,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從2012年起,市(州)、縣(市、區)、鄉鎮(街辦)安委會主任由同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政府副職負責人均擔任副主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各級黨委、政府要將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將工作情況納入年度綜合評價考核體系,加大各級領導干部政績業績考核中安全生產的權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黨風廉政建設、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體系之中。

(四)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對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職能。各級黨委紀檢、組織、政法、宣傳等工作部門要積極支持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共同推進安全發展。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及其辦公室要積極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履行綜合監管職責,加強對下級政府和同級相關部門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公安、交通運輸、國土資源、建設、工商、質監等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依法加強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各種非法違法行為。負有行業管理職能的部門要把安全生產納入行業管理的內容,督促指導生產經營單位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編制、發改、財政等部門要在人、財、物等方面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保障。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作用,組織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活動,加強安全生產群眾監督。

(五)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各類企業必須依照《省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省政府令第339號),加強安全生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加大安全投入,開展安全教育培訓,確保企業達到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要切實承擔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帶頭執行現場帶班制度,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嚴格實施高危企業重要安全生產事項備案及年檢制度。礦山、建筑施工、?;贰⒚癖雀呶P袠I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設置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從業人員超過300人的,其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按照不低于從業人員1%的比例配備;從業人員300人以下的,其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配備不得少于2人。2015年底前,高危企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具備注冊安全工程師或注冊助理安全工程師資格。煤礦企業安全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配備,按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有關規定執行。

三、大力加強安全生產基層監管體系建設

(六)建立健全基層安全監管機構。按照“鞏固市(州)、提升縣(市、區)、加強鄉鎮(街辦)、延伸村(居)”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基層安監機構建設。市、縣兩級要加強安全監管機構、消防安全機構和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并配備必要的編制和人員;鄉鎮(街辦)應確定機構并配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人口規模較大、安全監管任務較重的可適當增配。具體規定由省編辦商省安監局制定。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要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行業管理機構,指導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監督檢查,構建綜合監管、專業監管與行業監管有機結合的監管體系。

(七)提高安全監管和執法人員能力素質。加強對基層安全監管和執法監察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其政治素質、業務技能和執法水平。安全監管和執法人員實行持證上崗,省安監部門要定期統一組織對基層安監人員進行監管業務和執法能力培訓,經考試合格的,發給資格證書;未取得資格證書的不得從事安全監管和執法工作。不斷改善安全監管和執法人員的專業結構,新錄用人員必須具有相關專業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支持、鼓勵在職人員到高校進修安全監管專業知識和報考注冊安全工程師,到2015年底,全省45歲以下的安全監管和執法人員都應取得全國注冊安全工程師或注冊助理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

(八)加強安全監管和執法基礎設施及裝備建設。到2015年,市、縣兩級安全監管部門基礎設施建設達標率分別不低于80%和70%。全面改善縣(市、區)、鄉鎮(街辦)安監部門辦公用房條件。2013年底前,市、縣兩級安監部門執法交通專用工具、現場監督檢測、職業危害快速檢測、聽證取證等裝備配備達標率不低于60%,2015年底前,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配備要求。鄉鎮(街辦)安監機構以及開發區(工業園區)安全管理機構要根據經濟與地理條件,配備與安監工作任務相適應的交通、通訊工具和監管業務裝備。力爭到2012年底前,安監部門執法人員實行統一著裝管理。

四、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基礎

(九)加強安全生產源頭管理。要認真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和產業政策,嚴格技術和安全質量標準,嚴把行業安全準入關。強化建設項目安全核準,把安全生產條件作為高危行業建設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未通過安全評估的不準立項;未經批準擅自開工建設的,要依法取締。加強化工項目源頭審批管理,嚴格遵循產業發展布局、企業安全準入條件以及?;钒踩S可等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均應嚴格落實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對未按規定落實的,必須依法進行查處。在實施新農村建設中,要加強對基礎設施項目、村民建房等建設活動的安全管理。

(十)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活動。認真落實《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三年創建工作計劃》,在工礦商貿和交通運輸企業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活動,把班組建設作為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從班組和崗位安全生產標準化抓起,推動專業和企業達標,把企業安全生產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確保在2013年底前,所有規模以上工礦商貿企業和從事客運、危險化學品以及煙花爆竹等重點運輸企業全部實現達標。從2012年起,上述領域所有新建、擴建、改建企業全部達到國家三級以上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在企業安全達標基礎上,實行分級分類管理。2012年底,人員密集場所重點單位基本達到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地方標準,2015年底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全部達標。繼續深入開展創建安全生產示范企業、示范工地(標段)、示范園區、示范鄉鎮和安全社區等活動。

(十一)深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對化工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礦山、建筑、特種設備、民爆器材、交通運輸、鐵路道口和消防等行業(領域)的重大隱患及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評估分級、督辦治理、跟蹤監督。定期對尾礦庫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定,加大對危庫、險庫和病庫的治理。對城區內安全距離不達標的化工企業,實施搬遷及安全提檔升級改造。市、縣兩級政府要將本級管理的重大隱患在新聞媒體和網站上進行公告,掛牌督辦,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對不按規定進行整改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對因隱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十二)加強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嚴格實施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切實抓好煤(矽)塵、熱害、高毒物質等職業危害防范治理。對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嚴格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未提交預評價報告或預評價報告未經審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準建設;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整改,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予以關閉。

(十三)推進基層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工程。按照屬地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以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將縣(市、區)作為網格化管理一級網格,以鄉鎮(街辦)為單元建立二級網格,以行政村(社區)為單元建立三級網格,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監管網絡。逐級編制網格化安全管理圖,標明每個網格責任區內的高危企業、危險源(點)、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部位,并逐一明確其責任單位、責任人及安全管理工作職責,實行定點、定人、定責管理。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激勵約束機制

(十四)構建企業安全生產信用掛鉤聯動機制。市、縣(市、區)政府要將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估分級結果、重大隱患整改和危險源監控、較大以上事故等信息,定期在新聞媒體上公告,并與企業信用評級、項目核準、用地審批、專項資金扶持、證券融資、銀行貸款、品牌創建、評先評優等掛鉤,并建立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度,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實行安全生產的聯動管理、聯合服務、動態監管。

(十五)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激勵機制。建立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獎勵制度。對在安全生產年度目標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的地方政府,由上一級政府頒發一定數額獎金。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在安全生產理論研究及實踐創新、重大隱患治理、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及成果應用、事故應急搶險救援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相關人員。完善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制度。逐級開通12350安全生產舉報電話,設立安全生產舉報信箱和網址,實施有獎舉報。對連續從事安全生產工作4年以上的縣(市、區)、鄉鎮(街辦)政府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且所轄地區和部門完成安全生產年度責任目標的,由上級安委會提名,上級政府予以表彰。

(十六)落實基層安全監管和執法人員的合理待遇。從2012年起,對在礦山井下、?;⒁兹家妆坝卸居泻Φ葓鏊鶑氖掳踩a監督檢查的安全監管人員,根據工作天數和監管工作記錄發放一定數額的補助。積極推行為縣(市、區)、鄉鎮(街辦)安監部門的一線安全監管和執法人員辦理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或個人意外傷害保險。

(十七)完善企業安全生產績效工資制度。企業要建立以崗位安全績效工資為重點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制度。提高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的經濟待遇,保證其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同層級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

(十八)嚴格實行安全生產行政問責制。落實安全生產事故“說清楚”制度、安全生產約談和“一票否決”制度。安全生產責任目標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市(州)、縣(市、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一個年度內不得提拔重用。發生特別重大、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負有責任或較大以上事故突破控制指標的市(州)、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縣(市、區)和鄉鎮(街道),當年不得參加各類先進評比,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一個年度內不得提拔重用。一年內發生1起以上較大事故、“打非治違”工作不力、省安委會掛牌督辦重大隱患逾期未整改的,所在縣(市、區)政府要向市(州)政府作出書面檢查。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的,對其領導班子成員按一定比例扣減效益年薪,主要負責人一個年度內不得參加各類先進評比活動。

六、構建完善安全生產保障體系

(十九)建立健全投入保障體系。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是本地安全生產投入的責任主體,應當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從2012年起,各級財政根據財力情況建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用于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及裝備建設、宣傳教育培訓、表彰獎勵、應由政府統籌的重大隱患治理、應急演練、聯合執法等工作,確保落實市(州)、縣(市、區)、鄉鎮(街辦)安全監管工作所必須的經費。

(二十)不斷加強法制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制定、修訂涉及基層基礎安全生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提高和完善行業準入標準。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聯合執法,形成工作合力??茖W制定、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現場監管執法計劃,加強監管執法力度。在有條件的鄉鎮實施安全生產委托行政執法,解決鄉鎮安全監管責權不統一的問題。規范安全生產監察執法行為,落實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責任制,做到規范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二十一)大力拓展宣教保障體系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納入宣傳思想工作總體規劃,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納入“六五”普法范疇,不斷提高全社會安全發展意識。大力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六進”、“安康杯”知識競賽等社會宣傳活動。2012年底前,縣級以上黨校、行政學院要在干部培訓班開設安全生產知識教學課程;教育部門要將交通、防火、防溺水、防觸電、防中毒、防地質災害等安全生產基礎知識列入中小學安全教育內容。引導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安全工程專業,加快培養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技術人才。電視、電臺、報紙、網絡等媒體每年要安排專門版面,用于安全生產公益宣傳。加強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三項崗位”從業人員和新聘職工、農民工、重點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落實相關培訓持證上崗規定。

(二十二)著力構建科技支撐體系。建立安全科技成果轉化長效機制,推進產、學、研結合,積極推廣成熟、先進、適用的安全科技成果;充分發揮各級安全生產專家組、安全技術研究咨詢機構和安全生產協會的作用,為安全生產提供智力支撐。加強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和監督管理,保證其從業行為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

各地要根據本《意見》制定配套實施辦法。省安監局要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對《意見》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制定具體措施并監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