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實施意見

時間:2022-03-29 09:31:00

導語: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實施意見

為充分發揮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金融良性互動,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現就加強我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繼續大力開展“企業信用、農村信用、社區信用和區域信用”等四大信用工程建設為主線,著力加強全區經濟環境、行政環境、信用環境、司法環境、中介服務環境和金融環境建設,促進金融業加快發展,提高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的水平和能力,為全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和爭先進位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二、工作目標

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實現全區金融意識普遍增強,社會信用意識大幅度提高,金融行政服務環境和市場運行環境明顯改善,政策法制環境明顯優化和規范,政銀企溝通合作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具體目標:一是轄內銀行、證券、保險、擔保、小額貸款等金融機構種類基本齊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備,能滿足社會對金融的需求,并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二是金融安全穩健運行,秩序良好。金融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不斷提高,金融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或化解,全區各項貸款年均增幅達到25%以上,存貸比平均提高5個百分點,到十二五末存貸比達到60%以上。三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協調發展,上市公司實現零的突破,達到2-3家。四是“四大信用工程”建設全面深化,信用農戶達到90%以上,信用鄉鎮占比達到100%,“A級以上信用企業”占比達到90%以上,信用社區占比達到30%以上,始終保持“湖北省A級金融信用區”榮譽稱號。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信用環境建設

1、開展誠信襄州宣傳教育活動。一是通過聘請專家舉辦專場講座、召開座談會和媒體宣傳等形式大力開展誠信襄州宣傳活動,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增強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二是通過團委、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誠信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專項活動,推動全區誠信意識建設;三是在全區中小學校引入誠信教育課程,通過學校來對廣大青少年開展誠信教育,從小樹立誠信意識;四是組織誠信襄州宣教團,通過節目展演等方式開展誠信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宣傳教育活動,著力營造爭做誠信機關、誠信企業和誠信公民的良好社會氛圍。

2、加強信用工程創建力度。一是深入開展由政府主導、金融機構負責推動的農村信用工程創建活動,將農村信用工程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組織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農戶評選,對評上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農戶的在全區大張旗鼓地表彰,并授予榮譽匾牌;二是大力開展信用企業培植工作。加強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監控網絡。制定實施征信評估標準和監管辦法,按市場需求逐步開展企業信用評級活動,在全區企業中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三是全面開展信用社區創建活動。進一步明確政府部門、擔保機構、各金融機構和社區等各部門和單位的職責,通過“誠信居民戶”、“誠信經營戶”、“誠信企業”等信用細胞的創建,提高社區居民的誠信意識。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將信用社區創建與就業再就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四是廣泛開展誠信貸款、誠信納稅、誠信經營等各種專項評比活動。將信用工程創建情況納入政府工作綜合考核目標,并與績效和評先表彰掛鉤。通過獎優罰劣,推動區域內信用意識普遍增強,信用指標明顯好轉,信用質量不斷提升。

3、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一是加大對守信單位的正向激勵力度。對通過信用創建評上信用鎮、信用村(信用社區)的,予以表彰并授予榮譽牌匾,對鎮、村(社區)主要負責人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并通過媒體加強宣傳報道。對信用企業和信用農戶由金融部門在發展生產上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對信用社區在就業創業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和傾斜。二是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對長期信用環境不好、存在惡意拖欠債務的鎮、村(社區)納入制裁黑名單,主要負責人不提拔、不重用,金融機構對其提高信貸準入門檻或實行信貸禁入。對失信企業由金融部門給予信貸制裁,在稅費減免等相關優惠政策上不予考慮。

(二)加強市場環境建設

1、加強各類企業自身建設,改善信貸條件。積極引導各類企業規范經營、合規發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財務會計制度,加強內控管理,提高生產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各企業要自覺強化金融意識,加強對金融信貸政策法規的學習、了解和掌握,注重信用積累,積極創造信貸條件,增強融資能力。

2、加強金融擔保體系和風險投資體系建設。按照"政府引導、多方出資、市場運行"的模式,加快多元化、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積極支持鼓勵發展以法人資本、社會民間資本投資設立的商業性或互助性擔保機構,盡快建立健全以政府出資入股的擔保機構為主導,商業互助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社會資金廣泛參與投資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規范擔保機構、銀行和企業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建立科學的風險控制機制,有效防范市場風險和財務風險。定期召開銀行與擔保機構的協調會議,在企業資信調查、貸款風險評估、貸后監督等方面協調聯運,形成安全有效的保、貸、還運行機制。建立信用擔保機構的資本擴充機制,要通過財政注資和向社會增資擴股的方式,不斷增強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擔保公司的擔保能力。不斷創新擔保品種,擴大擔保范圍。結合襄州實際,把主要擔保對象放在機電汽配、物流、農產品加工、紡織、現代種植和養殖業上,不斷促進企業發展。要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組建擔保機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行業協會設立股份制、商業性的擔保機構,完善擔保體系,擴大企業和銀行合作選擇面。要探索建立和引進風險投資機構,積極鼓勵風險投資機構來區內開展業務,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和范圍。

3、加快培育各類中介服務組織。盡快出臺鼓勵中介機構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扶持會計、審計、法律事務所、土地房產評估、信用評級、公證等專業化中介機構的發展,積極引進國內或國外資信等級高的大型中介服務機構,增強行業競爭性,提高中介服務水平。切實加強對中介服務機構的市場監管,嚴格從業標準與資格,規范服務行為,堅決打擊虛假中介行為,強化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提高中介機構的誠信水平和社會形象。

(三)加強金融司法環境建設

1、支持和保護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深入開展金融法制宣傳,努力維護金融機構正常合法經營。對蓄意到金融機構尋釁滋事、無理取鬧的,公安部門要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對協迫、強制金融機構放貸、擔保的,公安司法部門要堅決予以打擊。要加強對銀行、保險網點和自助設備的巡查,切實為金融機構提供安全保障。

2、加大金融維權力度,切實保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司法部門要與金融部門組織開展以查處逃廢金融債務為重點的信用環境專項治理活動,加大對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的打擊力度,提高金融案件執結率,有效保全和減少金融機構資產損失。工商部門要積極配合金融部門整頓規范金融市場秩序,充分運用登記、年檢等手段支持金融企業維護金融債權,對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的法人實行嚴厲的禁入制度和退市制度,積極支持金融機構維護金融債權。其他各相關部門要積極協調,幫助金融機構清收不良貸款,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3、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對金融保險詐騙、非法集資、挪用金融機構客戶資金、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等嚴重破壞金融秩序的犯罪行為,公安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特別是對銀行卡作案人員、保險理賠串通作案人員,要加大偵查力度,深挖作案基地和網絡,對在逃犯罪嫌疑人實行網上通緝。加強信息溝通,積極組織開展在線反洗錢、打擊逃廢債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指導和監督金融機構提高安全防范技能,預防和打擊侵害金融業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

(四)加強金融機構內部環境建設

1、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各金融單位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廣泛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和教育活動。通過專題展演、編輯發放金融知識讀本、開展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等,引導社會各界關注金融,認識金融,大力提高全民的金融意識和信用意識。

2、積極培植金融市場。金融部門要主動出擊,以信用創建活動為抓手,積極培植市場主體,優化客戶發展環境。要結合全區產業發展戰略和貨幣信貸政策要求,緊緊把握經濟發展重心,找準信貸支持著力點,加大對優質客戶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潛在客戶的扶持培育力度,努力促進全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和壯大。

3、深化改革和創新,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各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控機制,規范經營行為,提高管理決策水平和運營能力。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開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改進服務方式,簡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服務地方經濟的主動性。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信貸投入,努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實現政、銀、企共盈共榮。

(五)加強行政服務環境建設

1、建立金融生態建設工作機制。不斷充實和完善組織架構,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金融部門為主體、相關部門為支撐、企業廣泛參與的金融生態建設協調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作用,形成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工作合力。

2、完善政、銀、企之間溝通協調機制。建立金融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政銀企之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區政府定期舉辦金融聯席會,向轄區金融機構通報產業發展規劃和結構調整重點,推薦優質信貸項目,同時,向金融機構及時了解重大金融政策及變化,幫助金融機構協調解決矛盾和困難。各金融機構要主動了解地方經濟發展戰略和長短期工作安排,掌握地方經濟發展動態,并采取有效跟進措施,促進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銀行和企業之間也要加強溝通與合作,相互推介信貸產品和項目,通報重大經營事項和發展變化,通過舉辦銀政聯誼會、銀企座談會和產品推介會等形式搭建相互之間溝通和交流平臺,不斷擴大互信、合作和交流。

3、推進和完善金融服務網建設。認真抓好襄州金融網在區內的延伸建設,在襄州政務網的基礎上辦好襄州區金融服務網。不斷創新銀企對接方式,提升合作交流層次和水平,促進區內企業直接在金融網上與銀行進行互動、合作和交流。政府各相關部門要積極參與,盡職盡責為銀企雙方搞好服務,同時加強對金融服務網運行的管理、監督和維護,為網上交流平臺健康穩定運行提供安全保障。

4、支持區內金融機構深化改革,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來區內入駐和設點布局。重點是抓住歷史機遇,積極推動城區農村信用聯社深化改革,采取切實措施幫助其化解歷史包袱、完成增資擴股、強化不良貸款清收等工作,盡快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增強其經營實力和支農服務能力。同時采取多種措施,配合各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要強化政策引導,比照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通過土地使用、獎勵、稅費優惠和提供子女就學便利等大力吸引各類金融機構來區內入駐和設點布局,豐富和完善區內金融服務體系和組織架構。要大力發展本地法人金融機構,積極鼓勵和支持組建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增強金融市場活力。

5、加大證券、保險業發展力度。重視鼓勵證券、保險業加快發展和企業上市融資工作。建立上市企業后備庫,對入庫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和培養,對成功上市企業領導班子和業務骨干由財政出資,予以一次性獎勵現金100萬元。

6、加強政府背景債務等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各鎮(辦事處)、村要積極化解“兩金、三亂”等具有政府背景的歷史債務遺留問題,消除潛在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7、加強考核評價,強化對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要建立對金融部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考核獎勵機制,通過信貸投入獎勵、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信貸投入。要推行“存貸掛鉤、以存引貸”,引導地方存款資源特別是財政性存款向存貸比高的金融機構流動。每年區政府拿出一定的資金,對當年轄區金融部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考核評價,按照信貸投放規模和增長速度評分,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大的金融機構進行隆重表彰和獎勵。

四、加強組織領導

各鎮(辦事處)、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組織領導。區政府成立由區長任組長,常務副區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政府金融辦,統籌協調解決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的突出問題。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問題。區金融生態辦要發揮好牽頭作用,負責制訂全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計劃和考核實施細則。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責,密切協作,形成合力,扎實推進,確保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建立健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責任制,把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納入各鎮(辦事處)和各相關部門工作目標考核范圍。區政府與各職能部門、各金融部門簽訂金融生態建設責任狀,明確責任,將創建金融生態環境工作與對各部門行風評議結合起來,嚴格責任考核。加強監督檢查,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破壞金融生態環境的單位、部門和責任人,予以通報,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將依法追究責任。努力形成齊抓共創、共同推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長效機制,推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