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黨組織設置和黨建實施意見

時間:2022-04-06 11:03:00

導語:優化黨組織設置和黨建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化黨組織設置和黨建實施意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農村黨員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基層黨組織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著力構建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現就進一步優化我鄉黨組織設置,促進黨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農村黨員居住從業的分散性、多樣性和流動性特點,以“便于管理、經常活動”為原則,調整優化黨組織設置,創新黨員的管理和活動機制,激發黨員隊伍的活力,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增強黨員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能力,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二、確定工作目標

圍繞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根據黨員分布情況,“黨員活動點”和“黨員中心戶”等形式,組織黨員靈活、就近、經常性地開展黨內活動;教育引導黨員深入聯系服務群眾,吸引群眾關注黨內事務和黨員的行為形象,擴大黨組織的影響力和覆蓋面。保證農村黨員一年不少于4天時間的集中教育時間,黨員活動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

三、落實推進措施

1、合理設置黨組織。要根據現有黨員的分布集中度以及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積極探索支部設置的多種有效模式。依托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設置產業型黨支部;依托黨員在企業工作比較多的企業設置企業獨立黨支部,民營企業比較多的建立聯合黨支部。通過這些黨支部的合理劃分和優化配置,方便支部對黨員直接經常管理,為改進黨員活動方式、發揮作用奠定組織基礎。

2、高標準選配好黨組織負責人。黨組織負責人是黨員開展活動的具體組織者,按照“雙高雙強”的要求,選拔政治文化素質高、群眾威信高、服務意識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黨員擔任。要拓寬選人視野、暢通渠道,注意從現有村干部、村民小組長、黨員骨干、致富能手、復退軍人、畢業回村青年中選拔。積極推行“兩推一選”的辦法,通過組織推薦、黨員推薦,選拔素質高、黨員群眾滿意的負責人。

3、創新黨員經常化活動形式。要以就近、方便、靈活、有效為原則,選好黨員活動陣地,豐富黨員的活動形式。可以利用村集體在自然村的建筑場所,以“黨員村組家園”形式開展活動;企業支部或聯合支部,可以在企業相對固定一個場所建立“黨員活動點”開展活動;產業型黨組織,可以在基地或專業經濟組織、協會的公共場所建立“黨員活動點”開展活動;對居住相對分散的黨員,可以按照志趣相投、職業行業相近、年齡相仿的要求,依托黨員骨干建立黨員活動小組,在黨員家庭以“黨員中心戶”形式開展活動。黨員相對集中但不具公共場所的自然村、產業基地、專業經濟組織、協會,也可通過建立黨小組開展“黨員中心戶”活動。有條件的村,要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逐步向黨員村組家園、黨員活動點和黨員中心戶延伸,為農村黨員活動創造良好的設施條件。

4、規范農村黨員的活動管理。要指導黨組織或黨小組建立健全“”制度、黨籍黨費管理制度和發展黨員制度。根據黨員的不同需要,民主協商確定黨員活動時間、活動方式、黨課內容,保證黨員學習有時間,教育有針對性,活動有吸引力,體現特色。切實加強黨組織或黨小組負責人的黨建業務培訓,提高他們開展工作、組織活動和服務黨員的能力。

5、創新發揮黨員先鋒作用的載體。要結合村級黨組織設置調整,積極搭建農村黨員先鋒活動載體,使黨員在聯系服務群眾中體現先進性。深入開展黨員聯系農戶活動,發動村組黨員干部、“雙帶”黨員,經常性收集普通村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幫助村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引導先富起來的黨員結好扶貧幫困對子,對困境中的黨員群眾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四、加強組織引導

1、統一思想認識,把握正確的方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調整,黨員活動的創新改進,是基層黨建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黨組織既要堅定信心,大膽實踐,又要積極穩妥,正確分析利弊。在探索新體制、新方法的同時,對村級黨組織管理中原有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要繼續保持發揚

2、加強分類指導,充分尊重黨員的意愿。在對村級組織設置和活動改進過程中,場所陣地的選擇、負責人的產生,以及相關的活動制度的制定、活動內容形式的確定等,都必須充分聽取黨員的意見,尊重黨員的意愿,做到組織引導和黨員個人自愿相結合。要從黨員的最佳組合角度設置村級黨組織和黨員活動小組,實現黨員的分類管理,提高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外出黨員建立流動黨支部,定期聯系黨員和黨員定期向組織匯報思想,在管理對象上做到不遺不漏。

3、堅持資源整合,保障黨員活動的正常開展。要通過整合村物業資源、黨建活動資源和村組干部家庭資源,采取“掛靠、聯建、共建”的形式,從多種渠道為創造場地、設施條件,確保黨員有相對固定的活動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