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鍛行業企業轉型意見
時間:2022-05-11 03:03:00
導語:鑄鍛行業企業轉型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
鑄鍛行業是我市的傳統優勢行業,近年來,隨著交通裝備、機械制造等產業的迅速發展,作為我市傳統優勢產業的鑄鍛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基本形成了以伊萊特重工、匯豐鑄造、重型鍛造等企業為支撐,鑄鍛毛坯和機加工相結合的鑄鍛行業產業體系。目前,我市共有鑄鍛企業724家,各類窯爐981臺,從業人員2萬余人,年鑄鍛件生產能力達11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5億元、利稅13億元。但我市鑄鍛行業面臨著管理水平落后、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行業集約化程度不高等問題,為把握現代鑄鍛行業發展趨勢,加快我市鑄鍛行業調整轉型,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技術創新,堅持技術改造,推動節能減排,強化龍頭帶動,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加快轉變鑄鍛行業發展方式,提升鑄鍛行業核心競爭力。
二、工作原則和任務目標
(一)遵循原則
1、市場導向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主體作用,注重發揮政府調控作用,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企業運行和行業管理機制。
2、信息化推動原則。以信息技術帶動提升傳統鑄鍛技術,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提高鑄鍛件工藝、鑄鍛設備、檢測儀器、造型材料和優質鑄鍛生鐵技術的創新能力,實現從技術引進、模仿加工向自主創新轉變。
3、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原則。堅持行業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相統一,企業經濟效益和職業衛生安全相統一,推動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和產品,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設備,實現鑄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總體目標
到年,全市鑄鍛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57家,較2010年增加60家;鑄鍛件產能達到200萬噸,年銷售收入230億元,年均增長16%;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特色鮮明的鑄鍛產業園區,大型、高精度及關鍵設備零部件所占比重由2010年末的15%提高到25%;單位產品能耗由2010年末的0.88噸標煤降低到0.65噸標煤;單位二氧化硫排污強度由2010年末10.3kg/噸降到7.21kg/噸;單位氮氧化物排污強度由2010年末1.46kg/噸降到1.08kg/噸;20%以上的鑄鍛企業實施自愿清潔生產審核。
三、激勵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鑄鍛行業調整轉型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市鑄鍛行業調整轉型工作進行統籌規劃、組織領導和政策協調,定期研究解決鑄鍛行業企業調整轉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各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形成推動鑄鍛行業調整轉型的強大合力,充分調動鑄鍛企業調整轉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支持鑄鍛企業積極引進關鍵技術,加大自主創新能力,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對于采用以上措施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加30%,利稅同比增加30%以上的鑄鍛企業,新增稅金地方留成部分的20%返還企業用于自主創新與技術改造。
二是支持鑄鍛行業大力實施燃煤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等十大節能工程。當年實現節能量或減排量同比提高30%以上的,給予一次性1萬元獎勵。
三是支持鑄鍛企業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新興產業。對鑄鍛企業轉型新興產業建設項目實行鼓勵政策,對投資額滿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一次性給予投資額1%的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同時優先給予項目立項、備案和用地、規劃、信貸等支持。
3、實行鑄鍛行業準入制度。盡快制定和出臺我市鑄鍛行業的準入制度,提高鑄鍛行業準入門檻,加大屬地監管力度,加強源頭控制。新建、擴建、改建鑄鍛企業,應符合國家和地方鑄鍛生產能耗標準和行業準入條件要求,同時,產品能耗限額和工藝水平應居于省同行業先進水平;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塵、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廢水、固體廢物等廢棄物應符合國家排放標準;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所必需的檢測手段,消耗的能源和資源必須有計量監測裝置并建立臺帳;優先支持使用先進節能技術工藝和采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用能企業發展。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大力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定期組織企業家外出考察學習,提升企業家駕馭市場經濟、促進企業轉型發展的能力。認真落實引進人才的有關政策規定,積極培養引進模具設計、自動化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5、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成立市鑄鍛行業協會,發揮好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適時制定鑄鍛企業的管理標準及行業規范;統籌企業發展方向,加強行業自律管理;成立專家庫對企業重大的技術改造進行評估論證;推廣新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協助企業開展國內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為企業培養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能操作工人等,促進我市鑄鍛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加大鑄鍛行業整治力度
在市鑄鍛行業企業調整轉型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經信局、環保局、工商局、住建委、國土局等部門組成工作班子,具體負責“十二五”時期我市鑄鍛行業企業的專項整治工作。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實施梯度推進。
1、完善現有企業相關必備手續。利用兩年時間,全市鑄鍛企業必須完備環保、稅務等相關手續,到年底,對于手續無法齊全的企業,依法實施關停。
2、加快落后產能和設備淘汰步伐。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要求,對正在使用的燃煤火焰反射加熱爐、砂型鑄造粘土烘干砂型及型芯、粘土砂干型/芯鑄造工藝等落后生產工藝設備按規定時限盡快實施淘汰;嚴禁新上無磁軛(≥0.25噸)鋁殼中頻感應電爐,現有的于年前實施淘汰。
3、加大節能減排監管力度。
一是認真執行《省能耗限額標準》。對于鑄鍛行業單位產品能耗超出限額標準,責成其暫時停止營業,實施限期改造,通過驗收后方可恢復生產。
二是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鑄鍛窯爐加大整改力度,窯爐改造后,須經相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是對達到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要求的企業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本辦法由市經信局負責解釋。
- 上一篇:會計運用問題與策略思考
- 下一篇:書記在增收致富工作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