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發展方案
時間:2022-10-12 11:30:00
導語:新時期發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我們遵循“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著眼于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從實際出發,抓住重點,大膽創新實踐,堅持不懈地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增強了黨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增強了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全年共發展新黨員625人,其中生產、工作一線532人,女黨員106人,大專以上學歷158人,35歲以上302人。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雙強”工程為載體,重點解決發展黨員“空白村”問題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在農村面臨著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難、黨員發展難等問題,出現了一些發展黨員“空白村”,直接影響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的發揮。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以“雙強”工程為載體,拓寬思路,加大力度,積極培養和發展“雙強”型青年農民入黨。一是建立和完善農村黨員發展工作機制。在調查研究和對近年來發展黨員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的基礎上,先后研究制定了《發展黨員工作規劃》、《關于加強發展黨員工作的意見》、《關于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建立發展黨員工作責任制,明確鄉鎮黨委書記為主要責任人,村黨支部書記為直接責任人,切實抓好落實。確定農村發展黨員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加強督查指導。把消滅發展黨員“空白村”,作為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一個重點問題來解決,要求每個行政村黨支部每年至少發展1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在35歲以下的優秀農民入黨。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使青年農民黨員占農民黨員的7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農民黨員的80%。二是切實抓好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從建立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入手,抓基礎,抓重點,消除模糊認識和人為障礙,著力培養和發展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的優秀分子入黨。將發展青年農民入黨納入“雙強”工程,對農村各類新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中的優秀分子、村組干部、畢業返鄉青年、農村致富能手,積極主動地做好教育引導,加強重點培養,幫助他們逐步了解和掌握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增強黨性觀念,努力把農村各方面的人才凝聚到黨組織周圍。三是切實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的整體素質。采取切合農村實際的措施,通過舉辦培訓班、吸收入黨積極分子聽黨課、電化教育、參加黨內活動、發放黨員教育資料等,加強他們的黨性鍛煉。把條件成熟的入黨積極分子列入村級后備干部,經常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鍛煉成長,盡快成熟。同時,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及時把不合格的積極分子調整出去。通過“雙強”工程這一有效載體,全縣共發展“雙強”型農民黨員178人,消除了發展黨員的“空白村”,壯大了農村黨員隊伍,對于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起到了積極作用。**年9月,中組部《組工信息》刊發了我們發展“雙強”黨員的做法。
二、以“金橋”工程為載體,重點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入黨難問題
**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每年外出勞動力15.12萬人,在浩蕩的勞務大軍中,有文化、有知識、有致富能力的青壯年占80%以上,大量的青壯年農民外出,導致農村發展黨員的后備人才資源匱乏,已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帶來挑戰。同時,一些優秀青壯年,由于長年在外打工,入黨申請無處交,思想無法交流,入黨的愿望難以實現。為了解決這一突出問題,我們以實施“金橋”工程為載體,既嚴格執行《黨章》規定,又針對外出務工人員特點,與時俱進探索新路子。一是建立外出務工人員資源庫。組織力量對全縣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普查,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外出人員資料庫,推行“一冊一卡”(即外出務工經商青年登記冊,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聯系卡)。**年先后對4860名外出青年登記造冊,對1106名各方面的成功人士逐人建立聯系卡。經常與他們保持聯系,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掌握其素質、特長、生產經營狀況、從事職業、政治表現、參與公益事業情況等,對其中的優秀分子黨組織重點聯系,重點培養,從源頭上保證了發展黨員的質量。二是建立優秀務工人員培養卡。以外建黨支部為依托,加強與其所在地務工人員的聯系,及時對那些積極向上、文化素質高、致富能力強、提交入黨申請的優秀務工人員逐人建卡,指定支委成員或黨員骨干負責培養。同時,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教育。如南向店鄉在北京二龍路保潔隊的外建黨支部組織6名入黨積極分子和2名發展對象觀看電影教育片《張思德》、參觀《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和《紅旗渠精神展覽》等活動,增強了他們對黨的認識。三是建立跟蹤管理制度。實行鄉鎮黨委領導干部聯系外建黨支部、村支部委員聯系外出務工入黨積極分子、黨員聯系外出務工青年等制度,保證對外出入黨積極分子和優秀青年的培養教育不斷線,并經常或定期向上級黨組織匯報培養情況。四是完善考察審查機制。在試行“雙向考察”、堅持“三級共審”制度的基礎上,明確外建黨支部在培養、考察、發展黨員上的主導作用,做到培養一個,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確保發展新黨員的質量。**年,在建立的30個外建支部中,有87名外出務工人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49人被確定為培養對象,發展新黨員25人。一些外出務工人員激動地說:“在外打工離家遠了,想不到離黨更近了”。
三、以組織建設為載體,重點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發展黨員問題
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發展黨員,是新形勢下做好黨建工作的新課題。去年以來,我們把發展黨員工作放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中來考慮,從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支部建設入手,做好非公經濟領域發展黨員工作。一是加強黨組織建設。采取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形式,對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及時建立黨組織。目前,全縣123家非公企業,共有黨員149人,已建立黨組織35個,都比較好地發揮了作用。二是突出工作重點。把員工在50人以上,正式黨員3名以上的非公企業作為發展黨員的重點企業,將生產一線的職工、技術能手和經營骨干作為發展黨員的主要對象,特別注重在關鍵崗位上培養優秀青年入黨。三是積極慎重發展。通過主題教育、集中培訓、召開座談會等途徑,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和經常性考察,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采取民主測評、理論測試、發展黨員公示制等措施,嚴把入口關,確保發展黨員質量。**年,在全縣非公經濟領域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48人,發展黨員14人。
四、以陣地建設為載體,重點解決城鎮社區發展黨員問題
隨著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社區黨組織已成為新時期在城鎮開展群眾工作的重要載體。**年,我們以社區陣地建設為依托,發揮社區黨組織作用,努力構筑覆蓋面廣、凝聚力強的黨的工作網絡,做好社區黨員發展工作。一是重視陣地建設。建好陣地是開展社區黨建工作的基礎。我們采取“財政補一點、社區籌一點、上級撥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18.3萬元,加強社區組織建設,建立了9個社區黨支部,使社區黨建達到“三建五有”目標,為社區黨組織積極開展黨的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選好干部,配強班子。采取“內舉、下派、外聘、公選、兼職”等方式,廣納賢才,選拔22名愿為社區服務,自身素質好,協調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充實到社區班子中,切實加強社區黨務干部隊伍建設,不僅解決了社區事情有人辦的問題,而且優化了社區干部的年齡、文化結構,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由原來的57.4歲下降到45.2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5%,保證了社區發展黨員工作順利進行。三是建立培養、發展黨員工作機制。對社區發展黨員工作提出指導性計劃,采取街道社區黨組織和新經濟組織互相聯動,黨員責任幫帶,群眾組織“推優”等方式,做好培養發展黨員工作。**年共吸收19名符合入黨條件的街道社區優秀人才入黨,培養了社區工作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