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工作方案

時間:2022-11-18 04:36:00

導語:縣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工作方案

為切實抓好重大危險源調查、評估試點工作,推動各級政府完善城鎮消防規劃,加強消防基礎建設,使全縣消防部隊掌握轄區重大危險源情況、城鎮公共消防設施現狀和滅火救援力量,切實提高全縣消防部隊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和滅火救援實戰能力。根據《貴州省消防部隊進一步開展城市火災危險源評估工作方案》(〔2008〕武黔消司字第90號)和《關于印發六*水市消防支隊開展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危害評估工作實施方案修訂意見的通知》(市公消〔2009〕9號)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公安部黨委關于深入推進“三基”工程建設的部署和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法服務理念,貫徹“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以信息化牽引勤務模式改革,全面系統地掌握消防安全隱患,運用安全風險評估方法和指標評估體系,積極推進政府完善城鎮消防規劃,加強消防基礎建設,提升防控火災能力,提高部隊整體戰斗效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二、組織領導機構

成立重大危險源調查、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重大危險源調查、評估工作,縣政府常務副縣長付國祥任組長,縣安監局副局長華再興、縣公安局副局長*、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縣旅游局副局長袁成武、縣建設局副局長田升、縣文體廣播電視局副局長朱江、縣工商局副局長吳舸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消防大隊,*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縣消防大隊副大隊長*任副組長,辦公室人員包括縣安監局*、縣公安局*、縣消防大隊*、縣旅游局*、縣建設局*、縣文體廣播電視局*、縣工商局歐*。具體負責抓好調查、評估工作。辦公室下設督導組、調查組和評估組

1.督導組組長:*

成員:*(公安)、*(安監)、*(文廣局)、*(工商局)和*(旅游局)等單位相關業務人員

職責:負責對全縣重大危險源調查、評估工作的督導,協調解決大隊與政府及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工作關系,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督促整改。

2.調查組組長:**

成員:**

職責:負責督促和指導紅果、城關中隊對本縣紅果鎮、城關鎮城區重大危險源的全面調查和信息采集,其它片區或者較遠地區的重大危險源調查和信息采集由大隊防火監督人員負責完成。為評估小組提供有關數據和重大危險源的詳細資料。

3.評估協調組長:*

成員:*(安監局)、*(公安局)、*(消防大隊)、*(旅游局)、*(建設局)、*(文廣局)、*(工商局)等單位業務人員組成。

職責:負責協調相關單位成立評估專家組,整理調查組提供的資料,建立評估機構和評估體系,撰寫開展重大危險源調查、評估的工作報告。

三、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工作要掌握的重點理論知識

(一)重大危險源的定義

消防領域的“重大危險源”定義為:有可能發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的火災、爆炸、毒害等災害事故的場所或設施。

特征:此類場所和設施一旦發生事故,本區域的消防滅火救援力量往往無法有效控制,需要跨區域聯合作戰才能處置。

(二)風險評估的內容

1、危險因素辨識與分析:通過危險因素的辨識,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險源,分析其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以及已有安全對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2、危險性評估:危險性評估是采用定量或定性安全評估方法,預測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

3、危險源控制:危險源控制是指充分考慮各種有效資源,利用技術手段或管理措施抵御或控制風險的過程。

(三)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基本思路和方法

1、風險評估的對象

單體對象:在火災風險評估中,劃分出使用性質單一、建(構)筑物組成相對獨立的建筑物(群),簡稱單體。單體對象是評估的最小單元,是可以用指標模型(體系)直接評估的單元。一棟高層住宅、一座加油站等。

復合對象:包含多個單體組成,且各個單體之間屬性相異,由于管理或從屬關系,這些單體對象又相互關聯,評估時需要對這些單體對象進行綜合,給出集合體的整體主體結論。如一個石油化工企業,它既有儲罐區、裝卸站,又有生產加工車間、辦公樓。這種場所在風險評估中稱之為“復合對象”。

區域對象:根據火災風險評估需要,在城市地理區域中劃定出的相對獨立的一個評估范圍。評估區域是由多個獨立單體對象和復合對象組成的,簡稱區域。可以將城市系統看作由一個個具有不同功能的區域(如住宅、商業區和工業區)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

2、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的思路和方法

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采用定量評估和定性評估相結合、單體評估和區域評估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從城市公共安全的角度出發,通過調查、采集信息,初步選定可能成為重大危險源的對象,結合滅火救援的實際需要,對單體對象、復合對象以及區域的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在建立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前提下,基于指數法和層次分析法定量評估單體對象的風險,通過單體評估結果的累加,評估區域或城市的風險程度,在單體、區域和城市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結合重大危險源事故危害后果分析(傷害范圍分析),比較本地滅火救援能力、跨區域救援能力,實現對城市抗御重特大災害事故能力的評估。

(四)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結果的應用

1、制定、完善城市消防規劃,加強公共消防設施、消防裝備和消防隊伍建設。

2、建立健全社會應急聯動機制,完善組織網絡,制定相關預案,提高社會應急處置力量的快速反應能力。

3、完善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健全指揮網絡,明確轄區保衛對象,指導消防部隊力量調集和技戰術及專業訓練,提高消防部隊協同作戰和綜合救援能力。

4、指導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突出消防監督檢點,加大監管力度,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

四、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工作任務和程序

(一)成立組織機構。時間:3月8日前。

由政府領導擔任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工作任務的組長,各相關職能業務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領導小組,領導全面工作開展;消防大隊成立主要領導擔任辦公室主任,組織開展具體工作。相關部門抽調專業素質好的業務、技術骨干和有關專家,成立調查評估工作組和評估專家組。

(二)動員部署,開展培訓,前期準備。時間:3月15日前。

大隊組織相關人員參加支隊有關培訓,按照支隊要求完成《系統軟件》安裝和調試,由參與培訓的人員組織大隊全體官兵進行培訓,同時向縣人民政府報告工作情況。

(三)數據調查采集、校對。時間:3月16~8月10日。

消防大隊由大隊長、副大隊長、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工作聯絡員等負責指導和督促消防大隊官兵對*縣轄區單位調查采集、信息復核,其它相關職能部門根據需要抽調相關業務人員參與數據調查采集和校對工作。

(四)軟件評估。時間:9月5日前。

運用重大危險源評估軟件進行評估。*縣地區重大危險源調查工作的組織和進行主要由重大危險源調查辦公室負責,具體由消防大隊實施,其它相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消防大隊組織和負責*縣轄區單體和區域風險初評工作,研究區域主要事故類型、分布、風險程度和城市滅火救援能力,評估協調組負責城市數據整理和城市風險初評工作,研究城市主要事故類型、分布、風險程度和跨區域滅火救援能力。

評估報告:根據調查情況,撰寫評估報告,具體工作由消防大隊完成。

(五)專家論證、驗收。時間:9月30日前。

成立論證專家組:

組長:*

專家組成員:*(安監局)、*(公安局)、*(消防大隊)、*(建設局)、*(水利局)、*(供電局)、*(大洋液化氣站)、*(氣象局)、*(科技局)等方面專家組成。時間:7月10日前。

開展專家評估:

1、對城市消防供水、工業和民用建筑、化危品、消防站布局、消防裝備、市民消防意識等進行調查抽查。

2、對重大危險源單體進行抽樣比對,核實重大危險源單體評估結論的準確性。

3、重大危險源單體對災害事故控制能力的需求與本地區滅火救援力量處置能力進行比對,形成論證依據。

以上內容進行專家論證過程,即為評估驗收過程,驗收結束后驗收小組對評估驗收論證情況形成專題報告,報人民縣政府,并報市消防支隊備案。時間:9月30日前。

五、通過評估,切實解決當前部隊建設和發展的幾個突出問題

(一)用科學的評估結果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促請政府加大消防站和消防隊伍建設力度。

(二)通過對單體對象、復合對象和區域的火災風險評估,得出科學、客觀的評價結論,報請政府重視城市建設與應急救援能力協調發展。

(三)切實促進“六熟悉”工作落實。

“六熟悉”是強化指揮員和責任中隊官兵對作戰環境熟悉掌握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對消防監督工作的重要彌補措施。“六熟悉”工作制度雖已實施多年,但成效不理想。中隊參與重大危險源評估,參加轄區各類評估對象的調查、采集。通過反復調查和信息采集、復核,不斷更新數據庫,同時把對各種建筑消防設施的測試、實戰演練和這項工作結合起來,能很好地促進“六熟悉”落到實處。

(四)推動“防消結合”勤務模式有效建立和實施。

轄區中隊開展“六熟悉”實際上就是防消結合的具體形式。責任中隊參加消防驗收、開展消防安全巡查、以及獨立開展“六熟悉”工作,其主要的制約是專業知識不足,如建筑消防設施、火災隱患的判別等知識,防火監督人員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培訓,提供必要的協助。中隊參加重大危險源評估,是落實防消結合的契機。中隊官兵參與數據調查采集,通過消防監督員一定時間實地指導,很快就能獨立開展工作,繼而獲得獨立開展“六熟悉”的能力;同時,中隊通過“六熟悉”,發現消防違法行為和火災隱患,及時報告監督部門依法督促整改,從而達到“防消結合”勤務機制目的。

(五)深化滅火救援訓練改革,開展特殊高危火災課題研究攻堅,切實增強作戰能力。

面對超前發展城市建設現狀,消防部隊決不能自甘落后、無所作為,要針對急、難、險、重問題,立足實戰,開展重點攻關科目的技戰術研究訓練,攻克高層(超高層)、地下、危化品、大面積火災撲救難關,提高實戰能力。要充分結合當前國家多部委聯合部署開展的兩個專項整治(《關于集中力量迅速開展公眾聚集場所、高層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關于開展公眾聚集場所易燃可燃材料裝修專項整治的通知》)的有利時機,把重大危險源數據調查采集深入扎實抓緊抓好,兩不誤、兩促進。

(六)制定科學合理的消防裝備建設計劃,盡快形成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裝備體系。

近年來,*縣消防裝備建設發展較快,爭取經費的力度很大,實力得到一定增強。但由于經濟形勢影響,我們在裝備建設中更要注重經濟性,要把經費用在刀刃上。一是要形成實用配套主戰裝備體系,二是保持常規裝備實力不減,三是重點發展高難火災急需的新技術裝備,立足實戰、立足區域、立足高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責任落實到人。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及危害評估工作是提高滅火救援能力的重要基礎工作,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難度。各單位和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協調,明確職責,精心組織,加大指導檢查力度,全力推進。重大危險源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辦公室要加強對相關工作的技術指導和各相關部門的協調,努力實現調查和評估工作的資源互補,要制定詳實的工作進度表,責任到人。

(二)合理整合資源、全力做好保障。各單位和部門要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做好充分的保障,保證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保證有一支專門力量開展調查、信息采集和評估工作。協調社會力量,結合部隊內部專家等做好技術服務保障工作。

(三)信息采集全面、科學調查評估。要明確調查的范圍、程序、方法及要求,按照“誰調查、誰錄入、誰復核、誰負責”的要求,確保調查信息數據的客觀、真實、準確,避免因信息數據不準確而導致評估結論錯誤現象的發生。調查組要對危險源的調查要根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和滅火救援預案等基礎資料,按類別進行全面普查,力爭做到不少一個單位、內容詳實、數據準確。調查中一定要到現場摸清、核實、復查情況,對有質疑的問題要徹底搞清楚,單位領導要對調查情況審核,避免出現差錯。要科學把握評估標準,堅持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系統軟件》測評與專家評估相結合,全面客觀公正地進行評估,確保評估結論的專業性和科學性。

(四)注重結論應用、提高實際效率。調查組要高度重視評估結論應用,努力在轄區“六熟悉”和基礎工作、滅火搶險救援實戰組織指揮和預案制定演練、城市消防規劃和消防設施建設等方面充分應用評估結論,提高消防應急救援實戰能力,推動促進消防工作和隊伍建設全面發展。要及時將評估結論送交*縣人民政府,以便加強本地的消防工作,制定、完善城鎮消防規劃,加強公共消防設施、消防裝備和消防隊伍建設,建立社會應急聯動機制等提供科學依據。消防大隊要根據評估結論,合理規劃、調整消防力量,制定、完善應急處置預案,開展技術、戰術研究和專業訓練,組織實地、實戰演練,提高消防部隊協同作戰和綜合救援能力,做好應急處置的各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