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創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工作辦法

時間:2022-04-05 04:04:00

導語:爭創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工作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爭創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工作辦法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和《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2—2015),推動全民健身事業快速發展,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開展“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區)”試點工作的通知》(體群字〔2012〕184號)精神,結合2015年全國第八屆城市運動會將在我市舉辦的契機,唱響“全民健身與城運同行”的主題,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顯著改善廣大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以建設體育強市為主線,按照“富民強市、和諧宜居”的城市建設目標,堅持各類人群體育均衡發展,堅持先試先行,加快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推動群眾體育長效化、機制化建設,努力推進我市群眾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

二、目標任務

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明顯增強,體育設施明顯改善,體育健身組織更加健全,體育健身成為基本生活方式,體育人口比率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初步形成覆蓋城鄉、比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顯著增加

全市居民科學健身意識明顯增強,體育健身成為基本生活方式,參與1個運動項目、掌握2種健身方法、每周參加3次每次30分鐘以上體育健身人數比例達到50%以上,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二)居民體質明顯提高

城鄉居民(不含在校學生)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率為95%以上,在校學生普遍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基本要求,其中優秀率達到22%以上,居民主要體質指標處于20個城市前列。

(三)城鄉公共體育健身場地設施不斷增加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利用率高,覆蓋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更為健全的四級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網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全國平均水平。

(四)全民健身活動更加豐富

做到“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大力挖掘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健身活動;積極推進“一縣(市)區一品”、“一體育組織一品”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化、區域化全民健身活動品牌。

(五)全民健身體育組織更加健全

形成遍布城鄉、規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四級全民健身縱向組織網絡。形成覆蓋主要人群的單項體育協會、行業體育協會和人群協會等全民健身橫向組織網絡。其中100%的縣(市)區成立體育總會。各縣(市)區普遍成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100%城市社區(鄉鎮)成立全民健身指導站(點)。

(六)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不斷完善

體質監測指導機構更加健全,監測服務更加方便。100%的縣(市)區設有1個以上的體質監測指導中心,探索建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結合的市民體質監測指導站。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者服務網絡更加完善,健身指導常態化。

三、主要措施

(一)著力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1、加快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提高設施利用率。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建設一批“親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公益性體育場地設施。將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納入市、縣(區)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布局,統一安排,逐年增加全民健身設施;進一步完善縣(市)區級體育中心,配套建設“一場一館一池”。繼續做好全民健身工程點建設、維護和管理工作,各級政府每年安排專項經費進行健身設施的建設,并落實專人負責維護和管理;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建設公共體育設施或開辟健身晨晚練點,充分利用我市多山沿江沿海等特點建設登山健身步道等戶外運動設施。逐步、逐類實現各類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對學生、老年人和殘疾人實行優惠,其中公共財政投入的體育場館在“全民健身日”向社會免費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在節假日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探索多種形式的開放管理模式,完善學校場地向社會開放的政策和機制,鼓勵學校體育設施在節假日向社區開放。

2、發揮全民健身組織網絡作用,逐步實現全民健身社會化。加強體育總會、各單項體育協會、行業體育協會、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俱樂部建設。各縣(市)區都要設立體育總會,逐步健全、完善全市各級、各類單項體育協會,同時積極引導各協會深入基層,進鎮入村建立組織,在全市構建起以協會為主線的覆蓋城鄉的社會化網絡。積極支持城鄉基層各行業、人群等廣泛建立體育俱樂部,因地制宜重點推進各級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建設,積極支持有條件的社區廣泛建立社區體育俱樂部,確保各街道(鄉鎮)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經費、人員、陣地的落實和活動的有序開展。以協會和企業為依托,積極引導建立企業特色體育俱樂部。支持有條件的街道、鄉鎮依托現有的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廣泛建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鄉鎮)全民健身指導站要實現100%覆蓋。改農村文化協管員為文體協管員,并增加相應經費,確保100%的行政村有人專(兼)職抓體育健身工作。

3、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指導水平。認真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保質保量地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審批和管理工作;市級成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各縣(市)區普遍設立分會,開展健身指導服務。積極吸納在崗或退休的優秀體育教師、教練員、運動員和其他社會體育工作者加入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培訓機制,形成集約化、系統化的培訓基地,制定科學周密的培訓計劃,建立健全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表彰獎勵制度,樹立和宣傳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形象。

(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1、積極開展各類全民健身活動,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大力開展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等競技性強、普及面廣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開展登山、太極拳、傳統武術、健身氣功、廣場健身舞、跳繩、輪滑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持續開展參與人數多,影響力大的新年十萬人健步行、迎新年橫渡閩江、端午節龍舟賽、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展示、全國登山、全國門球等活動。

2、發揮健身競賽杠桿作用,以辦賽促進健身水平提高。定期舉辦針對不同人群,如農民、婦女、職工、少數民族、殘疾人、中小學生運動會,老年人健身大會,鼓勵和支持各級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定期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全民健身競賽活動。

3、實施“一縣(市)區一品”,“一體育組織一品”等品牌工程。擴大半程馬拉松及場地馬拉松賽、十萬人健步行、龍舟賽等傳統品牌活動規模,積極培育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動。

4、實施“廣場體育”、“公園體育”等特色健身活動工程。充分利用我市公園地域分布寬廣等特點,建設和改善健身設施,積極鼓勵、支持健身活動進公園,使公園成為市民健身活動的重要陣地,形成公園特色體育。

5、促進全民健身服務業發展,引導城鄉居民進行體育消費。積極實施發展體育產業促進全民健身戰略,扶持大眾化營利性體育健身休閑場所運營和體育健身休閑用品開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體育健身休閑產業,推動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引導、強化市民健身意識,促進市民健身消費。

(三)促進城鄉全民健身服務均衡發展

1、大力發展城市街道、社區體育。各縣(市)區政府將社區體育工作納入社區建設的基本內容,統籌規劃,加大投入,以街道和居住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為重點,不斷改善社區居民體育健身環境和條件;把發展社區體育與街道辦事處中心工作相結合,與爭創兩個精神文明、爭創安全小區等相結合,通過積極開展城市體育工作示范街道和社區體育星級評選等活動,推動城市街道、社區體育工作的全面發展;街道辦事處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大力支持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發揮社區體育指導員和體育骨干作用,提高社區體育活動質量;繼續推進“五個一”工程建設,實現全市城市街道、社區100%覆蓋。

2、大力發展農村體育。各縣(市)區政府將發展農村體育納入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統籌城鄉全民健身事業協調發展,實現城鄉公共體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結合新農村建設,在行政村大力推進“五個一”工程,確保有條件的行政村做到擁有一個活動場所、一個健身項目、一個體育俱樂部、一名等級社會指導員、每年一到兩個活動。實現全民健身設施社區、行政村全覆蓋,不斷完善農村體育設施。充分利用好包括鄉鎮綜合文化站在內的綜合服務設施,農村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和體育人才資源,在傳統節日和農閑季節廣泛組織農民開展體育活動,開展各種能體現當地勞動特點的體育競賽,同時要辦好基層農民運動會。進一步開展“送體育指導員、送體育技術知識、送體育器材”為主要內容的“體育三下鄉”活動,并定期對農民進行體質監測。

(四)加大科學健身指導力度

1、強化科學健身知識宣傳和普及。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文化局、廣電局等部門配合,在電視臺、廣播電臺等設立科學健身欄目,向全民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知識,舉辦科學健身大講壇。

2、強化社會體育指導員對社會體育活動的參與示范和指導。積極倡導社會體育指導員進社區,進鄉鎮、村莊,進學校,進晨晚練活動站點,充分發揮其在開展全民科學健身活動中的示范指導骨干作用,指導市民掌握正確的健身方法和知識,引導市民科學健身,提高體育健身科學素養。

3、完善科學健身體質監測、評估體系。結合實際,制定能反映市民實際體質特征的體質監測、評估體系。加快已有的國民體質監測站(點)的升級改造,按照一縣(市)區一個國民體質監測站的要求,建立健全縣(市)區級國民體質監測站點。支持有條件的街道(鄉鎮)依托衛生服務中心或衛生院設立體質監測站點。改善體質監測場所和監測設施,配備專(兼)職監測人員,保證每個監測站點每年能夠組織一次以上有計劃、有規模的體質測定工作,及時了解全市群眾體質狀況。提高全民健身服務信息化水平,健全體育鍛煉標準和信息制度。

四、實施步驟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文件精神,試點工作自2012年11月起至2012年12月底結束,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1、2012年11月10前,制定我市開展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并上報省體育局、國家體育總局;

2、2012年12月10日前,準備參加總局召開的第一次試點工作會議交流經驗匯報稿;

3、2012年3月前,制定印發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召開領導小組會議部署試點工作;

4、2012年5月前,總結階段性工作,參加國家體育總局第二次試點工作會議,交流匯報工作經驗;

5、2012年8月前,總結階段性工作,參加國家體育總局試點工作成果研討會,交流匯報工作成果;

6、2012年11月—12月,總結試點工作,參加國家體育總局第三次試點工作會議,交流匯報試點工作經驗;

7、2012年12月底—2013年1月初,召開試點工作總結會,迎接國家體育總局檢查,總結經驗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市直有關單位、縣(市)區政府領導為成員的“市全民健身示范城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試點工作的領導任務,定期研究協調推動試點工作落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體育局,負責試點工作的日常協調、情況匯總。縣、市、區、各有關單位也要把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領導力度,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專人負責相關工作。

(二)強化考核評價

成立市開展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試點工作考核小組,負責研究制定考核評價方法,對試點方案實施過程評估和目標考核。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逐步將試點引向深入。

(三)加大經費投入

強化政府在提供公共體育服務投入中的主導地位,根據試點工作要求,完善政府對體育事業的投入機制,把全民健身事業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為試點工作提供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確保體育彩票發行返還資金60%足額用于全民健身事業。各級政府、部門今年提供創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專項資金,用于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完善健身設施。

(四)營造良好氛圍

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力度,加強全民健身宣傳研究,創新宣傳形式,充分發揮網絡等新興媒體作用,積極營造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結合重大健身活動,借助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加強宣傳,多角度、全方位報道各縣(市)區、各單位組織開展全民健身的經驗、成效及追求健康文明生活的鮮活生動事例等,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和參加體育健身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