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局三夏生產指導方案

時間:2022-08-17 09:25:48

導語:農機局三夏生產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局三夏生產指導方案

2012年是我市創建小麥千斤市和打造百億斤糧倉的重要一年,為保障今年“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工作順利開展,確保小麥豐產豐收、顆粒歸倉,秋季作物及時搶種,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立足“搶”字,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廣泛動員,進一步提升“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的組織協調能力、服務水平和作業質量,做到應收盡收、趁墑搶種,全力打贏2012年“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攻堅戰。

二、總體目標

“三夏”期間,全市機收小麥面積64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350萬畝,機播玉米300萬畝。計劃投入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聯合收割機、玉米播種機等20萬臺(套)以上。其中: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18萬臺套,聯合收割機2萬臺(其中引進外省市0.4萬臺),玉米播種機1萬臺等。預計用7天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小麥機收任務,機收率穩定在99%左右。同時將組織0.8萬臺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

三、具體措施

(一)提前籌備,為“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夯實基礎

1.核實掌握作物種植面積和機械數量。各縣區要進一步核實各類作物收、種面積,收、種開始時間,收、種機具數量,外出跨區作業機具數量、需要引進的機具數量,機械收、種作業價格等重要信息,并通過中國農機化信息網“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直通車”向社會,為跨區機械的作業銜接和組織調度做好準備。

2.及時發放跨區作業證。各縣區要按照發放的條件和要求實行免費發放。在發放“跨區作業證”的同時,要做好機手信息登記備案工作,為跨區作業機具調度,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

3.制定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各縣區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工作方案和“陰雨災害性天氣小麥搶收應急預案”,提前謀劃,認真落實各項措施,確保“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有組織有秩序地順利進行。

4.充分做好機械準備。各縣區在落實購機補貼政策時,對參加“三夏”生產的聯合收割機、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要在收、種前將機具落實到位。根據已掌握的轄區機械供求情況,及時需求信息,機具缺口較大的地方要提前制定引機措施,簽訂引機協議,落實引機數量,保障用機需求。

5.開展人員培訓和機具檢修。各縣區通過宣傳和上門服務方式,動員和指導農民提前做好機具檢修和調試,備足易損件、零配件。對參加“三夏”作業的機手和操作人員,特別是新購機農民,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駕駛操作技能、安全生產和跨區作業知識的培訓,提高機械作業效率和質量。

6.加強中介組織管理。各縣區要通過引導、組織、培訓,規范跨區作業市場,實行跨區作業經紀人備案制度,加大對經紀人隊伍的管理,規范服務、收費行為,嚴禁“只收費、不服務”和“多收費、少服務”,在中介服務過程中切實幫助機手落實作業地點,保證作業面積,做好后勤保障,幫助機手提高作業收益。

7.組建應急機收作業隊。依托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農機協會等服務組織,組建應急機收作業隊,服從農機部門的統一調度,確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示范片小麥及時收獲,并對困難戶開展幫扶活動。

(二)加強服務,為“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提供支持

1.信息服務。根據機收進度和天氣情況,及時通過媒體和網絡、手機短信等,當地小麥機收動態、機具供求信息和氣象信息,引導機械合理流動,保障麥收有序快速推進。

2.后勤服務。根據小麥區域分布和作業情況,合理規劃布局,在境內主要路口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接待站,農機跨區作業接待站要安排相應的農機技術、管理人員,配備必要設施和物品,幫助外來和過境機手解決實際問題,有序引導外地機手參加本地機收會戰。

3.維修服務。整合農機技術力量,把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的“三包”服務人員納入本地維修服務體系,組建農機維修小分隊,深入麥收一線開展巡回服務。督促農機經銷企業和農機維修網點延長服務時間,提高服務質量,做到隨到隨修,及時排除農機故障,提高作業效率。

4.宣傳服務。各縣區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印發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宣傳跨區機收政策,通報麥收進度,引機信息,引導機械優先保證我市小麥搶收需要;及時宣傳推廣小麥機收工作的典型和經驗,爭取社會各界對麥收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三)加強協調,為“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做好保障

1.保障正常麥收秩序。各縣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配合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力爭使氣象部門加大預報頻率,在各類媒體及時滾動氣象信息,為農民機手提供中長期氣象預報;公安機關加大治安巡查力度,重點打擊“車匪路霸”和“黑中介”,保證跨區作業機手作業、資金、人員安全和機械有序轉移;交通部門開辟綠色通道,落實農機跨區作業免費通行政策,保障境內跨區作業機械的順利轉移;物價部門要加強農機作業價格指導,防止人為哄抬或壓低價格。

2.保障農用柴油供應。各縣區要積極與石油供應部門聯系,及早提供油料需求量、時間等信息,為石油供應部門組織油源、做好儲備、相互調配等提供幫助。要繼續做好“農機加油卡”發放工作,認真落實優先優惠政策,允許機手憑相應證件進行灌桶加油,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3.保障農機安全生產。“三夏”期間投入機械多,作業時間緊,搶收任務重,機手易疲勞,是農機事故多發易發期。各縣區要加大安全、防火知識的宣傳和事故隱患的排查,加強安全生產督查,要組織農機安全監理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嚴肅查處無證駕駛、違章載人等違法行為,對聯合收割機防火罩要重點檢查,預防重特大農機和火災事故的發生。

4.保障推進新機具新技術。各縣區要充分利用“三夏”農機化生產有利時機,大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麥收期間,各縣區要召開不同形式的現場會,積極推廣小麥秸稈回收、綜合利用和秸稈直接粉碎還田等技術,提高小麥秸稈的綜合利用率。提前做好夏種準備工作,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積極推廣“小麥機收、秸稈還田、玉米貼茬播種”一條龍農機化作業服務,減少作業環節,縮短作業時間,加快播種進度,提高播種質量,不斷提高“三夏”機械化農業生產科技含量。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農機部門應積極向縣區政府匯報,爭取政府牽頭成立小麥機收工作領導組織,建立工作機制,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做好小麥機收工作。各縣區農機部門要把組織好小麥機收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分工,落實任務,負責同志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保障夏糧顆粒歸倉。小麥搶收結束后,要及時調整工作部署,抓住有利墑情,適時開展玉米、大豆機播,為秋季糧油豐產打下基礎。

2.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麥收期間,農機部門取消雙休日和節假日,向社會公布的熱線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承諾“有困難,找農機”,接受機手的投訴和咨詢,幫助機手解決跨區作業中遇到的加油、維修、道路轉移、事故處理、作業糾紛等困難和問題。值守人員要熟悉有關情況,能夠當場解答的問題耐心解答,不能當場解答的問題要做好記錄,跟蹤服務。

3.報送作業進度。各縣區要明確專人負責小麥機收“三夏”生產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報、。“三夏”農機作業進度日報表(附件)實行一日一報和零報告制度,自5月25日起至“三夏”結束,以縣區為單位匯總后每日下午四點半前報市局管理科,各縣區在報送數據的同時,要注重動態信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