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困難救助實施方案2篇

時間:2022-09-06 01:59:56

導語:民政局困難救助實施方案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困難救助實施方案2篇

第一篇

為做好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工作,保障因突發意外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群眾基本生活,根據區委區政府2012年度民生工程工作部署和《蕪湖市2012年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實施辦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保障困難群眾基本民生為目標,完善臨時生活救助制度,切實加強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增強救助實效,幫助困難群眾盡快度過難關,促進和諧建設。

二、目標任務

完善臨時生活救助制度,規范申請審批程序,建立靈活、有效的臨時救助審批機制,加強臨時救助的及時性,適度提高救助標準和救助水平,廣泛宣傳臨時救助政策,提高群眾知曉率。

三、工作內容

(一)救助對象

因以下原因導致生活特別困難且具有我區常住戶口的居民,均可申請臨時救助。

1.因重大疾病、遭遇突發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等造成家庭的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

2.困難家庭中因子女就學,經各種救助措施幫扶后,仍然無力支付教育費用的;

3.因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等其它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城鄉居民家庭,經其他救助措施幫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難以維持的。

(二)救助標準

1.區民政局根據意外事件對申請人家庭生活的影響程度以及申請人的困難程度,確定臨時救助金額,一般掌握在1000-3000元。為規范審批行為,審批時,參照《區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審批評估表》,對申請人家庭困難程度進行評估,確定具體救助金額。

2.對于困難群眾家庭出現重大變故,因災、因患大重疾病、突發意外或其他原因導致生活特別困難的,經區政府批準,最高救助標準為20000元。

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原則上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臨時救助。

(三)審批程序

1.由戶主提出書面申請,報戶籍所在地的村(社區),或直接報鎮(街道)社會救助機構;申請人戶籍地與居住地不一致且在現居住地連續居住6個月以上的,向實際居住地申請。申請臨時救助需提供戶口簿、身份證及申請事由證明等相關材料,填寫《區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審批表》。

2.村(社區)入戶調查核實后,認為初步符合救助條件的,提出初審意見,張榜公示(7天)無異議后上報鎮(街道)審核。

社區居(村)委會張榜公示內容包括救助家庭戶主姓名、居住地、家庭收入、申請救助事由、擬救助金額等,接受社會監督。

3.鎮(街道)對村(社區)上報的救助對象材料,組織入戶抽查、審核,簽署意見后上報區民政局審批。

4.區民政局每月召開1次集體審批辦公會議,對鎮(街道)上報的臨時救助材料進行審核、審批,特殊情況可臨時召集會議審批。

5.緊急情況,經區政府批準,可先救助后補辦手續的。

四、資金來源

所需資金由市、區兩級按1:1比例分擔,其中區級配套中沈巷鎮全額承擔,區、街道按1:1比例分擔。

臨時救助資金由區財政部門通過惠民直達平臺發放,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接受審計、監察等部門的監督和審計。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認識臨時救助制度在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中的拾遺補缺作用,認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抓好制度建設。

2、注意臨時救助與居民低保、醫療救助等專項救助的銜接配套,逐步形成各項救助措施各有側重、相互銜接、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

3、臨時救助要體現救助的及時性,一旦困難家庭發生導致生活困難的情況,要在第一時間給予救助,及時體現政府的關心。

4、加強臨時救助的統計工作,每月隨同城鄉低保、城鄉醫療救助報表一起,上報城鄉臨時生活救助工作情況。

5、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欄、村務公開欄、便民卡等形式,廣泛宣傳臨時救助政策、救助標準、辦事程序、救助金發放情況等,實施陽光操作。

第二篇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區委區政府2012年民生工程工作部署和《市2012年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和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實施辦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市委、市政府“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規劃目標,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五保供養標準,開展農村敬老院規范化建設,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促進全區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目標任務

2012年繼續提高五保供養標準,清水、官陡、灣里五保供養標準年均達到5000元/人;鎮分散供養標準年均達到3500元/人,集中供養標準年均達到4500元/人。集中供養率要達到50%以上。加強敬老院規范化管理,按照《市星級敬老院評定標準》,積極開展敬老院星級達標活動。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穩定的農村五保供養經費供給機制

農村五保供養經費除上級財政專項補助外,不足部分由區、街按5:5比例,列入財政預算,確保五保供養經費足額、及時發放。分散供養的五保經費由區財政統一管理、封閉運行,根據街道辦上報、區民政部門審批的發放人數,通過“惠民直達平臺”,直接發放到戶。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保障經費,直接撥付到各鎮、街道敬老院賬戶,專帳核算,專款專用。努力解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醫療難問題,要將五保對象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大重疾病救助范圍,多方籌集資金,多渠道解決五保對象醫療問題,使五保供養對象得到基本的醫療保障。

2.切實開展敬老院星級達標活動

加強農村敬老院規范化建設,對床位50張以下的敬老院進行整合,扶持100張床位以上敬老院規范發展,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是今年五保供養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相關鎮、街道要按照《市星級敬老院評定標準》,積極開展敬老院“星級達標”活動。區民政局適時組織相關部門對全區敬老院“星級達標”活動進行檢查,并報上級部門組織驗收,對通過驗收的星級敬老院給予資助,促進我區五保供養工作更好更快發展。

3.加強敬老院隊伍建設,落實敬老院安全管理責任制

加強敬老院隊伍建設,配齊敬老院專職院長、炊事員、服務員、門衛和醫務人員等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與供養人員比例達到1:10以上;敬老院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參照社區居(村)委會工作者待遇發放;敬老院管理經費及人員經費納入所在鎮、街道財政預算。狠抓敬老院安全管理,落實養老機構建筑安全、衛生安全防范措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堅持24小時值班和信息報送制度,確保敬老院安全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