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做法
時間:2022-02-11 11:41:00
導語: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做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心組織規范操作穩步推進農村醫療救助工作
實施農村醫療救助,是確保農村五保戶和特困家庭能夠享受當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并在其患大病時能夠得到醫療救助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新時期農村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之一。自2003年底我省全面啟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以來,全省已下撥醫療救助資金2929.6萬元,其中中央補助1982萬元,省政府投入600萬元,市縣投入347.6萬元。截止目前已經使用救助資金1961.7萬元,共救助118萬人,其中五保戶7.7萬人,占五保戶總數的55.8%;特困戶110.3萬人,占特困人口總數的38.6%;支出582.3萬元資助20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的47.5萬人參加合作醫療,其中五保戶2.7萬人,特困戶44.8萬人。
在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在農村建立醫療救助制度,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密切黨群關系,維護農村困難群眾基本利益的重大舉措,是繼農村稅費改革之后,黨和政府為廣大農民辦的又一件好事、實事。民政部、財政部、衛生部《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頒布后,省民政廳及時會同衛生廳、財政廳下發了《關于轉發〈民政部、財政部、衛生部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要充分認識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的重要意義,各級各部門要明確責任,相互配合,并結合云南實際,對如何開展醫療救助工作做了詳細的規定,這為全省順利開展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基層民政部門有章可循;各地結合當地實際,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積極探索有效辦法和成功經驗,盡快出臺符合當地實際的醫療救助管理辦法,從思想上、行動上統一到中央的部署和決策上來。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本著“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科學規范、總結完善”的原則,逐步建立“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配合”的管理機制。云南是全國4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省之一,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要積極配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真正讓農村困難群眾受益,切實解決好農民看病難問題,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二、確定對象,建檔發證
農村醫療救助的主要對象是農村五保戶和農村特困戶中患大病需要救助的家庭成員。我省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我省實際優先考慮以下幾類人員:一是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兒;二是特困家庭中的六十年代初精簡退職職工、殘疾人、在鄉失散紅軍、“三屬”(烈士家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復員軍人、傷殘人員(除二等乙級以上者)、帶病回鄉退伍軍人;三是農村特困獨生子女戶和雙結扎戶人員。各基層民政對救助對象采取逐戶核查,全面掌握需救助人員的情況,根據他們的病情及需救助的迫切程度,將符合條件的確定為救助對象登記造冊,在縣、鄉為其建立檔案,對發放醫療救助金額進行詳細登記,是五保戶的登記在《五保證》上,是特困戶的登記在《農村特困戶救助證》上。
三、建章立制,規范操作
為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規范操作程序,我省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必須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出臺農村醫療救助管理辦法,明確救助對象,確定救助標準及辦法,制定科學的申請、審核程序,使該項工作有章可循。首先,由本人向村民小組提出申請或村民小組提名,并如實提供所在地鄉(鎮)以上衛生院或公益性醫療機構醫療診斷書、醫療費用收據,必要的病史材料,已參加合作醫療的還應提供按規定領取的合作醫療補助憑證等資料,經村民小組核實后報村委會;其次,由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評議,初定救助對象,并在村務公開欄張榜公布5天以上,廣泛聽取意見后,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第三,鄉(鎮)人民政府對上報的申請和有關材料進行逐項審核,并采取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以及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的醫療支出和家庭經濟狀況等有關材料進行調查核實,對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及時報縣(市、區)級民政部門審批;第四,縣級民政部門對鄉(鎮)上報的有關材料進行復查審核,并及時簽署審批意見。對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家庭核定其享受醫療救助金額,對不符合享受醫療救助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四、落實經費,確保實施
我省《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從2003年起,每個地州市至少選擇1個縣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取得經驗后,逐步推廣。到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覆蓋全省農村居民;除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每年人均補助10元外,按照實際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每年人數,省、地、縣三級財政每年再補助10元,其中省級財政補助50%,其余50%由地、縣兩級財政承擔。省級財政補助資金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確定補助比例,對貧困地區給予適當傾斜。這為完善我省農村合作醫療和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提供了明確的經費保障。
我省在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省級2003年財政預算時,預留了3904萬元的合作醫療專項補助資金,安排了600萬元的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和12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啟動經費,全省地縣兩級也配套了347.6萬元。針對全省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大的特點,對國家重點扶持縣、省級重點扶持縣、一般縣和經濟狀況較好的縣,分別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每年人均補助6元、5元、4元和3元,其余由地、縣兩級財政負擔,湊足每年人均10元。五保戶、特困戶則由民政部門從醫療救助資金中代繳,保證五保戶、特困戶參加合作醫療,享受合作醫療待遇。據統計,20個試點縣共有五保戶27641人,特困戶574721人。資助五保戶27295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占應參總數的98.8%;資助特困戶447924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占應參總數的77.9%。
五、加強協作、不斷完善
在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中,我省把配合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開展作為搞好醫療救助工作的重要環節。2003年期間,省政府先后兩次召開了由衛生、民政、財政、農業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全省合作醫療會議,高祖興廳長在12月23日召開的第二次合作醫療會議上就農村五保戶、特困戶如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做了安排部署,要求已開展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縣的民政部門要積極配合,資助醫療救助對象參加合作醫療。為進一步落實救助工作,今年年初,我廳還派出調研組對部分合作醫療試點縣開展醫療救助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中發現部分試點縣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設有最低報銷起付線。特困戶是農村中的弱勢群體,生活本身就非常困難,患病后由于受起付線限制得不到及時救治,小病養成大病。我廳將調研情況及時商衛生廳后向省政府做了匯報,5月27日,吳曉青副省長主持召開了協調會議,同意我們提出的調整方案。即:特困戶經民政部門認定后納入補償范圍,補償標準不受起付線的限制;同時規定把艾滋病、血吸蟲病治療納入減免和補償范圍。
六、配套推進,提升活力
由于我省地處西南邊陲,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國接壤,國境線長達4060公里,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我省成為全國及艾滋病重災省份。按照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民政部《關于加強對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家屬及患者遺孤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及國家對艾滋病“四免一關懷”的政策措施,在實施農村醫療救助工作中,我省積極拓寬救助渠道,將艾滋病救助作為醫療救助的新內容:一是將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納入特困戶救助范圍,保證其基本生活;二是將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艾滋病孤兒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的,資助其繳納個人應繳納資金,保證艾滋病患者家庭參加當地合作醫療,享受合作醫療待遇。為探索和推進艾滋病救助工作,今年四月,我廳還會同省衛生廳、省防艾辦、省婦聯等部門對全省艾滋病高發區的德宏州進行了調研,共同探討了加強艾滋病救助工作的新思路,為下一步開展艾滋病救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七、加強督導,嚴格監管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管好、用好醫療救助基金,充分發揮基金效益,是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的關鍵。農村醫療救助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使醫療救助的運行、監管、服務逐步規范。為健全和推動工作進程,今年四月,我廳組織督導小組,分別對文山、曲靖、保山、大理等地(州、市)的9個縣17個鄉鎮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及時的糾正和解決,要求各地嚴格按規定將醫療救助資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嚴禁將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用于平衡預算。8月6日,我廳還下發了《關于做好醫療救助資金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嚴格按照《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的要求使用醫療救助資金,并做好自查工作,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