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一拓寬##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時間:2022-02-12 08:56:00

導語:四個一拓寬##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個一拓寬##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事業和文產業的發展,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面對的一個嶄新課題,也是一道很不容易破解的難題。我縣經過幾年的摸索,大膽創新,立足實際謀發展,面向市場闖新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峰回路轉,穩步推進,文化活動紅紅火火,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去年經營收入突破了600萬元,成為縣域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并先后榮獲全省、全國“社會文化先進縣”等稱號。我們的作法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即:出臺一項好政策,找到一條好途徑,培育一個好市場,建立一套好機制。

一項好政策:政府“點火”,群眾“添柴”

事業也好,產業也罷,最大困難說到底就是一個“錢”字。幾年前,在各類文藝團體、文化事業單位捉襟見肘、求助無門,政府又不愿投入或無力投入的情況下,我縣直面困難,積極應對,及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化工作的決定》,縣財政每年安排20萬元,建立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并明確規定各鄉鎮財政也必須設立2至3萬元文化專項資金。

別小看這小小的20萬元,它實際是縣委、縣政府為繁榮全縣文化事業,而拋出的一個“火種”。有了這個“火種”,我們就開始了精打細算的運作,用它搭建了一個又一個頗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繁榮的舞臺,把蘊藏在群眾中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形成了一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集聚效應,一下子就讓##的文化市場變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起來。2003年春,我們僅僅動用了專項基金中的5萬元,推出了“愛我##、興我##”系列文化活動。參加精品文藝節目調演和民間藝術大展演的單位多達82家,創作編排的節目達312個,直接參與演出的群眾8000余人,匯演24場次。匯演中推出的##采茶戲《梆兒聲聲》,被市文化部門選送參加首屆國際博興小戲藝術節,囊括了劇目銀獎、組織獎、編劇獎和演員表演獎等四項大獎,先后公演20多場,并在首屆江西小戲小品大賽中獲得特別獎,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靠著這種政府“點火”、群眾“添柴”的運作思路,2004年一年,我們先后舉辦了各類群體性文藝演出40多場,送戲下鄉70場,放映電影1068場,不僅極大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讓##的文化事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展示了新的魅力,找到了新的舞臺,為全縣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條好途徑:筑巢引鳳,借雞生蛋

靠著政府“點火”、群眾“添柴”,##的文化活動開始熱鬧起來,但僅僅是熱鬧起來,離產業化和高效益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光靠政府的20萬元,很難做大做強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如何融入大量新鮮的血液,我們把目光轉向了市場,用市場運作的方式一手抓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文化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

近幾年來,我縣多方籌資2500多萬元,新建了全省一流的縣級藝術中心、廣播電視大樓等重要設施。引進外資2400萬元,興建高達15層的影都大廈。配合國家電影“2131工程”的實施,采取與企業聯姻等多種方式,組織流動電影隊下鄉巡回放映,逐步實現了一村一月一場電影的目標,2004年實現創收23萬多元。組建了##縣廣播電視網絡傳輸公司,下設19個分公司。公司組建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維護,統一管理,全縣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8%以上,去年收入達到500多萬元,提高了全縣電視收視覆蓋率,夯實了文化產業經濟基礎,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發展演出、娛樂、電影、電視等項目的同時,我們還把目光投向了網絡文化和旅游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全縣有線電視傳輸網絡的優勢,與鐵道通信信息有限責任公司九江分公司合作,投入500萬元,首次在全市縣級同行業中開拓了電話、互聯網等電信業務,目前已發展用戶1500余戶。采取多種合作、合資的形式,精心包裝推出的楊洲(佛教文化)、太平山(道教文化)、九宮山、柳山、豫寧等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五大風景區,著力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促成了旅游與文化建設的完美結合。今年到目前為止,接待游客萬人次,收入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和%。

一個好市場:花錢看戲,成為時尚

投入這么大,收益如何來?在這一點上,我們同樣花了大量的精力,引導廣大市民群眾轉變觀念,著力倡導“文化消費不可少”、“精神需求更重要”的社會理念,從一點一滴做起,精心培育出了一個良好的文化消費市場。

為了讓老百姓有文化消費的需求、有花錢消費的愿望,我們一方面利用文化發展的專項基金,組織各種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吸引群眾積極參與,讓廣大市民群眾關注文化、熱愛文化;另一方面,我們利用已經建成的好平臺,發揮名人、名節目的效應,大膽地采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把一批知名歌星、影星和外地演出團體請進了##。先后邀請了香港影視明星萬梓良、內地歌星李瓊、白雪等一批名人到##演出,創收18萬多元,收到了“市場搞活、產業受益、群眾滿意”的“三贏”效應。萬梓良來演出的時候,最高的票價賣到了140元一張,當時有人提出來,恐怕老百姓接受不了,但事實上卻正好相反,上千張票,一個下午就搶售一空。

不僅老百姓舍得花錢看戲,一些團體和單位也對文化投入開始熱心起來。2003年,我們同樣用市場運作的方式,先后舉辦了“昂泰杯”首屆青年卡拉OK大獎賽、戲曲山歌專場晚會和各種類型的知識競賽,拍攝制作個人專輯、單位部門專題片、技術講座等,僅此一項就實現全年創收6萬余元。一個群眾樂于參與、舍得花錢的文化消費市場已露崢嶸。

一套好機制:宏觀引導,微觀放活

文化市場魚龍混雜,各種文化娛樂活動良莠不齊,同樣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中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為了讓##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有一個健康的發展方向,我們按照“宏觀引導、微觀放活”的思路,建立了一套確保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的好機制。

在宏觀引導上,我們把工作重點放在用健康藝術占領文化市場上。配合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組織不同類型的大型文化演出活動,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去年以來,先后組織了“小康文化工程”、“愛我##、興我##”主題教育等10多場大型演出活動,讓群眾在娛樂中受到教育,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轉到健康娛樂、關注##發展上來,讓各種不良文化活動無可乘之機。依托地方文化優勢,精心組織群眾樂于參與的健康文化活動,在文化需求上養成健康消費的新理念。去年10月份,我們就成功運作了“生成杯”江西首屆小戲小品大賽,來自全省41個專業、業余演出團體共300多人聚集縣藝術中心,場場爆滿,直接觀眾近萬人,期間還邀請了江西師大文化研究所所長兼商學院院長王東林教授,講授“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這次大賽的圓滿成功,實現票房收入17萬元,純收入2.3萬元,讓市民群眾飽食了“文化大餐”,大大提高了##的知名度。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微觀放活上,我們放手讓各類文化事業單位和文化團體自主決策資金投入、資源管理、人才使用、運作方式等方面的事項,決不當“婆婆”。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全縣的廣播電視、電影、鄉鎮文化站等都進行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了“縮編減人、優化組合、資產重組、全員聘任、人員分流”的任務。僅縣電影公司就有126名職工實行身份置換,整個公司的運作方式也由過去的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成功地實現了向企業股份制、職工聘用制、運作市場化的轉軌。整個##文化戰線的面貌,也由此而煥然一新。

我縣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和精心指導。但與上級的要求,與兄弟縣(市)相比仍有差距,我們將積極探索我縣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新途徑,努力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