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2-12 02:24:00
導語: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區是省里確定的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試點縣市之一。我區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基本情況是:市區有20000多名離、退休人員,其中市本級約占85%,區級占7.5%,外籍居住我區離退休人員占7.5%,現在這些人員都分布在各個社區里,就試點社區所轄就有2006名離退休人員。為推動市區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促進勞動和社會保障職能向社區延伸,構建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區根據省、市關于開展城鎮退休人員社區服務管理試點的要求,從2002年5月初開始調查研究,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建立了首家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社區管理服務站)。為我市離、退休人員“社保關系社會化,人員管理進社區”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富有成效的路子。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我們在籌建過程中,省、市、區領導對社區管理服務試點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區長親自過問此事,先后兩次陪同省市領導視察,及時協調解決籌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街道辦事處積極配合,促進了工作的順利到位。
2、調查摸底、制訂方案。一是摸清底子。借鑒、吸收了杭州、寧波等地社區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經驗,有計劃、有步驟的做好了準備工作:首先自我開發、編制了離、退休人員基本情況和社保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其次抽調業務骨干深入試點場地社區和部分離、退休人員家中,在上街街道的配合下,對400名離、退休人員的整體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地調查,摸清了該社區離、退休人員的社保關系、基本現狀和興趣專長,對困難撫救對象進行了重點登記,并全部輸入了電腦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網絡化、數據化管理和研究。二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了《離、退休人員社區服務管理中心籌建方案》。三是合理選址,根據社區服務管理中心的特點,從有利于社區服務管理的現實和有利條件出發,選定了132平方米的臨街店面房為中心地址。四是針對該社區95名退休老黨員成立了黨組織管理機制,建立了社區退休人員黨支部,形成基層組織網絡,制定了黨的組織生活、學習制度,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區服務項目,充分發揮了離、退休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的模范作用。
3、籌措經費,配備設施。根據中心社區設施、服務項目的需要,我局籌措了12.5萬元的經費及辦公用品,對中心場地進行了適當裝修,配備了電視電腦、空調設備,訂購了報刊雜志、圖書、辦公用品,設置了視聽閱覽室、棋牌活動室、電腦資料室、健身房等項目多、實用性強、功能齊備、新、雅、簡、潔的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中心,極大豐富了離、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本社區離、退休人員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4、規范管理,擴大宣傳。為400名離、退休人員制作發放了附有本人照片的、可享受中心免費服務的“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卡”,開發、建立了離、退休人員社保關系和基本情況數據庫管理系統和老年人才庫、黨員組織關系資料庫,制定了《離、退休人員管理中心服務規則》等一整套規章制度,使管理服務中心正常有序地運轉起來。同時,在市、區電視臺、報紙、廣播電臺進行了宣傳報道,擴大社區服務工作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支持離、退休人員的社區服務管理工作。
5、集中管理,效果明顯。我們剛開始,雖然經歷了一些困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效果是明顯的,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社會人有了自己的“家”。因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國有、集體企業改制、破產,其退休老人們也隨之推向社會,幾十年的企業人失去了單位(家)、失去了黨組織,有話無處說、有難無人幫,黨員組織生活無處過,之前退休人員有一種失望和耽心,有一種失落感。實行了退休人員社區服務管理,黨和政府把這些離退休老人送進社區,使他們在政治生活、物質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生活有了保障。從原來的管理松散、沒人管理到事事有人管,如養老金發放、醫療就診、困難救助、家政服務等,該社區400名離退休人員全部進中心(站),從面有了一份歸屬感,一份為社會所承認的成就感、充實感,退休老人們都把服務管理站當成自己的家,夸黨和政府辦了一件大好事。
二是老有所樂有了依托。中心(站)設立了棋牌活動室、健身室、書畫室、圖書室、電視室、電腦室等,服務站每天座無虛席,老人們感到方便、安全又有伴,從中得到了樂趣,身心得到了健康發展。
三是老有所學有了“學校”。中心(站)建在家門口,環境優雅,居民集聚,旁邊又有社區衛生醫療服務站(是市、區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閱覽室內報刊、雜志、書、畫供退休老人讀書學習,并請有關人員講衛生健康課、社會保險知識課、市民基本道德規范教育、時事政治課,舉辦了一些適應老人的學習、談心活動、練寫書畫等,退休人員從中獲取信息、獲得了精神食糧,從開業2個月來,集中講課10次,參加學習860人次,為推動城市文明建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是老有所為有了用武之地。中心(站)建立了離退休人員健康檔案、流動、生存狀況及社保關系數據庫,建立了老年人才庫,使閑不住的退休人員可以憑豐富的經驗和一技之長為社會發揮余熱,已向社會提供推薦老年人才21名,使之為社會發展再作貢獻。
五是黨員活動有了規范。中心(站)建立了退休人員黨支部,有黨員95名,分設了5個黨小組,支部書記、委員全部由熱心于黨的事業退休黨員干部擔任,實現了退休人員自我管理組織機制。支部制訂了各項規章制度、學習制度,每周分別開展組織生活學習活動,開辟了社區服務黨組織學習園地,從而保證了轄區內退休黨員同志有組織活動場地、有學習內容,使離退休人員社區服務管理站成為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宣傳窗口、陣地,基層組織建設得到了鞏固保障。
二、存在問題
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具體要求,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現代城市品位和檔次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千家萬戶離、退休老人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穩定和進步。因此,依托政府、依托街道社區,勞動社會保障、民政、工會等各部門緊密配合,積極探索和大膽嘗試,努力開辟符合當地實情的社區服務管理服務新路子是社保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市區街道社區工作的落腳點和歸宿。試點過程中主要存在這幾個問題:
1、經費難以保障。社會化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離、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組織關系的接收和管理、黨組織的建立健全和組織活動的開展、老人們文娛健身活動的開展、健康和生活狀況的及時了解和掌握、對孤老、病號、特困人員的走訪慰問、生活照料服務、社區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指導和就業前培訓等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經費作保障,需要充足地資金投入,而目前由于經費困難,全區5個街道20多個社區點眾多離、退休老人所期盼的社區服務管理工作因財力所限難以一步到位。
2、管理力量薄弱。隨著社區管理服務中心職能的進一步發揮,越來越多的離、退休人員將會從本企、事業單位走入街道社區,從由企、事業保障改為由社會來保障。要承擔起諸如:建立退休人員基本情況,社會保險關系數據庫,認定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資格,提供醫改后對退休人員的相關服務以及特困戶的低保銜接,進行社保知識、就業知識培訓等等一系列職責,就必須配備一支有文化、有素質、有專業經驗的專職社區管理人員隊伍來進行管理,以確保社區服務管理工作的持久、穩步、健康發展。從目前社區管理服務站情況來看,暫定3人,要保持社區服務中心的全天開放和社區日常服務管理,并向深層發展,應需配備3—5名工作人員。
三、對策與建議
1、建立完善服務管理網。離、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工作應以街道和社區為立足點和出發點。社區是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工作載體,是市區離、退休人中實現社會化管理的繼續和延伸,因此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應定位和立足于街道和社區,社保部門唱主角只是開始階段的一種過渡形式。由政府拍板、勞動保障部門和社保機構指導配合,責成街道經辦建立退管服務網絡,履行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職能,從而形成“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的社區服務管理網絡,做到機構、人員、經費、設施、制度、服務工作“六到位”。
2、拓寬經費籌措渠道。一是由市、區政府財政預算,核撥一次性開辦經費和每年相應固定的辦公活動經費;二是離、退休人員所在企、事業單位(或從企業改制資金中)按移交的退休人員數一次性繳納部分費用繳費標準根據區位情況可考慮50—70元/人/年;三是社區服務組織面向社會開展一些有償服務性活動,彌補經費的不足;四是對社區所在單位、個人進行籌集,或發動社會進行捐助;五是擴大社區服務項目后,對離、退休人員考慮收取適當的折舊費、茶水費等勞動報酬以用于社區各服務項目;六是從每年征繳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按2-5‰的比例提取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管理經費,作為彌補離、退休人員社區服務管理辦公經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3、強化人員管理。一是根據社區工作需要,每個社區服務站核定3—5名有編制、有固定經費的專職管理人員進行縱向管理。要求是:中專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組織和協調能力,熟悉相關業務知識和政策,懂計算機操作,熱愛社區工作,政治素質好,能夠單獨勝任廣大離、退休人員的日常事務特別是具有勞動社會保障知識的管理、培訓才能,使社區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的各項功能落到實處;二是在離、退休人員內部或本社區選拔、組織一支有相關工作經驗、能力、威信和奉獻精神的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進行橫向的自我管理,并給予適當的勞動報酬補助,如選出有娛樂專長的老人舉辦各種形式多樣、有聲有色的文娛活動、黨組織活動等等,不斷積累經驗、創造條件,使我市4萬多名離、退休人員融入社區,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