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情況綜述

時間:2022-07-08 06:07:00

導語: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情況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情況綜述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條件下,我國社會經濟結構和經濟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所有制結構和分配方式來說,由過去較為單一的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到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這是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大變革。隨著這些變革,出現了一大批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中介組織,給我們黨的理論和實踐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近幾年,我們在加強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現將情況綜述如下:

一、新經濟組織基本概況

1、改制企業情況。

全區現有法人企業758家,已完成和完善各種形式改制企業699家,占企業總數的92.3%,企業改制形式有:實行產權制度改革的有26家,股份合作制企業62家,租賃和兼并264家,清理甄別238家,改制企業資產總額近一億元。

全區改制企業現有在職職工7933人,其中下崗待崗3094人,占職工總數的39%;共有黨員573名,其中離退休170名,下崗、待崗黨員72名,占黨員總數的12.6%;全區各類企業中設一個黨委、57個黨支部,企業改制涉及39個黨支部,占黨支部總數的68.5%,涉及黨員277名,占黨員總數的48.3%。

2、個體、私營企業情況。

截止99年底,全區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有7141戶,私營企業約有1050家,從業人員近3萬余人,全區個體私營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億元,占全區總數的46%,繳納稅收9000萬元,占全區財政稅收總額的21%。

我區現設有一個全區性的個體私營企業黨總支1個,下設支部5個(包括4個私企支部、1個個協支部),其中有黨員63名,已轉入關系23名,隸屬工商分局機關黨委領導;另設有私營企業獨立黨總支1個,即金盛集團黨總支,下設支部4個,共有黨員106名。湖南路商業街個體私營企業205個,黨員112名;夜市攤位760個,有黨員17名。

3、三資企業情況。

截至今年5月,全區現有三資企業269家,通過年檢的有134家,從業人員3512人。99年,全區三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702萬美元,出口創匯2028萬美元,全區涉外稅收達3782萬美元,占全區財政收入總額的10%。在134家“三資”企業中,已建黨支部4個,共有黨員55名;此外,外來經商、務工的流動黨員還有100余名。

二、新組織中黨建工作基本概況

我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1、深入調查,知曉基本狀況。

做好調查、摸清底數是開展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基礎,更是擴大黨的基層工作覆蓋面的前提。工作中,我們通過三種途徑,基本摸清了在我區正常經營活動的新經濟組織的基本情況,并建立了登記臺帳。第一種途徑是利用工商分局對個體、私營企業年檢和外經委對外資企業年檢等機會對400多家三資、私營企業進行初步調查摸底,摸清企業變化、地址變更、法人變更和黨組織的基本情況;第二種途徑是區委組織部和工商分局對有黨員的31家私營企業逐個發放登記表進行摸底,摸員基本狀況及是否愿意轉進組織關系的態度;第三種途徑是區委組織部和有關街道工委對湖南路商業街沿街205個店家進行逐個走訪,與湖南路工商所對760戶夜市攤位中的黨員進行逐個登記,基本摸清了這條街和夜市的黨員情況。在調查摸底中,我們還通過召開多個座談會、上門征求意見等方式了解企業主對建立黨組織的態度及黨員思想狀況等,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創造了條件。

2、建立組織,擴大工作覆蓋面。

我們98年成立了全區性的個體私營黨總支,99年又在知名私企金盛集團成立了全市第一個私營企業獨立黨總支,全區新型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目前,我區已在條件成熟的單位建立了13個黨支部(其中私營企業9個支部、外資企業4個支部)。湖南路街道工委針對湖南路商業一條街流動黨員較多的情況,設立了流動黨員活動站,組織夜市和沿街黨員定期過組織生活。

3、抓基礎工作,強化組織運作。

建立完善了組織設置后,我們積極探索適應新經濟組織實際的黨建工作路子,提出了以“六個起來”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即“黨組織牌子掛起來,黨員身份亮起來,黨的活動開展起來,黨員模范作用發揮起來,黨員發展工作做起來,群團工作活躍起來”。“六個起來”看似簡單,實際上內涵還是比較豐富的,且直觀形象,便于操作。如“黨組織牌子掛起來”方面,我們為13個支部統一制作了銅牌,掛在企業門口,使黨組織理直氣壯地有了應有位置,在新經濟組織公開打出了旗幟;“黨員身份亮起來”方面,我們在金盛集團百余名黨員中開展了掛牌上崗服務的活動,使黨員在企業公開了身份,樹立了形象;“黨的活動開展起來”方面,已建黨支部基本都能開展“”、民主評議黨員等日常黨建工作。金盛集團黨建工作開展得比較活躍、規范,他們建立了企業業余黨校,圍繞經營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如開展了“爭創黨員示范崗”、“文明經營示范戶”、爭創“文明市場”等系列活動,去年“七·一”前,還命名表彰了二十個“共產黨員先鋒崗”。此外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如資助72名特困學生、安置下崗職工3000余名,建立了金盛助困資金等等,顯示了黨建工作的活力和促進保證作用,黨總支在企業中有地位、有活動、有威信、有形象;“黨的發展工作做起來”方面,我們把發展工作作為已建黨組織的重頭戲,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目前新經濟組織中有34名群眾寫了入黨申請書,其中金盛集團就有16人要求加入黨組織。

三、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存在的困難及分析

尚處在起步階段的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在:

1、思想認識未到位。首先是重視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氛圍尚未完全形成,一些部門和黨務工作者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有的認為,只要按照市場規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地方稅收就行了,抓黨的建設無多大必要;有的則感到非公有制企業情況復雜,開展黨建工作難度大,存在畏難情緒。其次是一部分新經濟組織負責人思想上有疑慮。有的憂慮黨組織建立起來后團結員工與自己搞對抗;有的擔心黨組織開展工作影響生產經營,加重企業負擔;有的害怕建立黨組織后自己受到監督、約束和牽制;有的認為企業靠規章制度來約束員工,按章程辦事,無需設立黨組織;還有一部分新經濟組織負責人持觀望態度。再次是新經濟組織中的部分黨員黨性觀念淡薄。黨員不愿暴露身份或不愿將關系轉入已成為在新經濟組織中建黨的最大難題;有的黨員負責人一心忙于掙錢,對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不關心,表現出“離錢近了,離組織遠了,入黨誓言忘了”的心態;有的務工黨員存在雇傭思想,認為自己是打工者,參不參加組織活動無所謂,有的甚至隱瞞黨員身份等。凡此種種,都說明無論是有關組織和部門還是新經濟組織負責人和黨員,都還沒有真正清晰明了加強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思想上模糊,行動上滯后。

2、黨組織的地位作用不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對新經濟組織的黨組織處于什么地位,發揮什么作用,主要職責和任務是什么等,尚未明確,也就是上級對這項工作缺乏清晰的應對措施和政策,許多理論問題難以解決,導致基層黨務工作者不敢放開手腳開展工作。有的新經濟組織負責人不了解黨組織的職責任務,對建立黨組織存有疑慮;有的黨支部成立后缺乏指導,不知如何開展工作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開展。

3、黨員比例少,黨組織組建率低,發展黨員數量也不多。就鼓樓區而言,湖南路夜市有個體經營戶760多戶,黨員人數僅有17名,占2.2%。已建立基層黨組織的新經濟組織占全區新經濟組織總數的1.2%。一些企業存在有黨員無組織的狀況,黨員發展工作更無從談起。

4、部分黨組織活動不正常,作用難以發揮。一些企業黨支部成立后,只是學文件,讀報紙,或開展一些娛樂活動,黨內活動形式單一,黨建工作方式陳舊,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未能很好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甚至存在有黨組織無活動的現象。

5、組織管理體制未理順。新經濟組織絕大多數是無上級主管部門、無行政隸屬關系、無行業協會的“三無”企業。其黨建工作由誰來管不明確,存在著多頭管理、分散管理,甚至無人管理的情況。社區化管理是發展趨勢,但社區黨組織在工作初始難度很大,象經濟組織多年不買社區的帳,黨員嫌街道婆婆媽媽、形象不好等非正常因素嚴重制約建組織工作。同時,因多數新經濟組織不知道社區黨建,有的企業想成立黨組織而不知找哪一個部門申請。流動黨員中相當一部分黨員沒有及時接轉組織關系,不少黨員長期游離于黨組織管理之外,成為“口袋黨員”或“檔案黨員”。

四、對策及建議

1、加大黨組織的組建力度。按照有利于上級黨組織管理、有利于黨組織開展活動、有利于黨員正常參加組織生活的原則,以社區管理為主、行業管理為輔,建立健全新經濟組織的黨組織,理順隸屬關系。可以采取以下七種形式:一是在工商局(所)設立黨組織,負責管理轄區內的企業黨組織和黨員;二是在工商聯(商會)、個體勞動者協會和私營企業協會中設立黨組織,管理會員中的黨員;三是以各種專業市場為單位設立黨組織,管理個體工商戶黨員;四是在街道的經濟科設立黨組織(綜合黨總支、支部等),管理轄區內的企業黨組織和黨員;五是按行業相近或地域相鄰原則,組建聯合黨支部,管理個體私營企業中的黨員;六是在人事、勞動等部門的人才、勞動力交流機構中建立黨組織,負責管理有檔案掛靠和管理關系的黨員;七是建立個體私營企業黨組織,要與組建工會、共青團等組織的工作結合起來進行。具備條件的可先組建黨組織,以帶動工會、共青團等組織的建設;暫不具備條件建立黨組織的,可先把工會、共青團等組織建立起來,從優秀團員和工會組織的骨干分子中發展黨員,積極創造條件建立黨組織。在建組織過程中,按照目前實際情況,建議不要“一刀切”要求社區化管理。加大組織組建力度后,街道一級黨工委在人力、精力上暫不能夠完全接手這塊工作,新經濟組織對社區化管理的認同感也不夠,強行要求社區化管理可能會制約工作進程。可以采取雙方協商、雙方接受的方式建立黨組織,明確隸屬。

2、加大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力度。一是各級黨組織對持有《流動黨員活動證》的黨員要加強教育管理,督促其在外出務工期間,根據就近、方便和有利于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的原則,與地方或企業黨組織聯系。二是到新經濟組織工作的黨員,黨組織要及時為他們接轉黨的組織關系。三是可制定黨員年檢制度,每年對黨員進行登記,及時了解黨員動向,督促其及時轉接關系,使工作在新經濟組織的黨員始終處于黨組織的管理之下。

3、明確新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的主要職責和作用。我們認為新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作用,主要應該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引導和支持新經濟組織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即政治導向職能。二是協調出資人、經營管理者與企業員工的關系,維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團結帶領員工,為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即協調職能。三是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做好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發展新黨員工作,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活動,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即管黨職能。四是領導企業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支持他們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即領導群團工作職能。五是搞好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凝聚、團結、教育廣大員工,培育積極、健康、奮發向上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即精神文明建設職能。六是積極做好統一戰線工作,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統戰政策,廣交朋友,結成新時期黨在新經濟組織中的政治聯盟,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作出貢獻,即統戰工作職能。

4、加強新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的自身建設。一是加強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選配好黨組織的負責人。黨組織負責人,應由黨性強、作風正、組織能力強、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黨務工作經驗,受黨員和員工擁護的黨員,特別是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中的黨員擔任。二是加強對新經濟組織黨員的教育管理,積極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工作。重視在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和優秀員工中發展黨員,不斷壯大黨員隊伍、提高黨員素質、提高黨組織的地位。三是逐步建立健全企業黨組織各項制度,特別要根據新經濟組織的特點和實際,采取“靈活、務實、多樣”和“小型、業余、分散”的工作方法和活動方式,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開展活動。新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與企業主協商劃撥、從市管黨費中專款下撥、按照黨員黨費“先上繳后下撥”等多種途徑解決。

5、加強對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領導。一是各級黨委要把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總體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開展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不能長時間停留在抓多少算多少,抓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或各級組織各自為戰、各行其是的工作水平上,必須從宏觀上、全局上來規范和規劃。要盡快研究出臺新經濟組織黨的工作規定(條例)。通過政策性文件規范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基本內容,包括指導思想、地位、任務、隸屬關系、工作方法、活動方式、經費來源等等,以確保新經濟組織黨的工作更好地、更健康地開展起來,促進和保障非公有制經濟這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快、更好地發展。二是要建立協調(或聯系)會議制度。黨委組織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宣傳、統戰、工商、人事、勞動、稅務等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商會)、個體勞動者協會、私營企業協會等群眾組織和社會團體,要積極配合,齊抓共管。三是加大對新經濟組織黨建理論的研究,總結經驗,樹立典型,表彰先進,以點帶面,推進新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

6、有關部門要關心新經濟組織負責人的政治思想,為開展黨建工作創造條件。一些新經濟組織負責人不太配合和支持黨建工作,多數還是怕干預企業正常經營或對開展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因此,有必要建立類似社會主義學院這樣的機構,組織他們定期培訓,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通過對他們政治上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提高政治素質,爭取他們對黨的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7、充分利用輿論導向的作用,在全社會創造開展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輿論環境。有關部門和黨組織要充分重視和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輿論媒體的宣傳,樹立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典型集體和人物,通過輿論導向使廣大非公有制企業主明了在這些企業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政策宣傳,使他們明了在新經濟組織中開展黨建工作是憲法賦予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所決定的,爭取贏得他們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