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優化稅收流程

時間:2022-09-05 10:17:00

導語:國稅優化稅收流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稅優化稅收流程

**年以來,我們**市國稅局致力于簡化優化流程來提高稅收征管效能,建立專門的工作班子,認真制定實施方案,歷時兩個多月,分析研究現狀和查閱對照文件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出了簡化優化流程方案,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檢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

一、明確目標,把握四條原則

簡化、優化辦稅流程工作量大,涉及范圍廣,不僅需要對當前的辦稅程序、作業標準進行全面的修訂,而且需要對征管機構和崗位職責進行全面調查。我們根據省國稅局的總體要求和工作思路,綜合考慮本地區的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納稅人的分布特點等因素,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形成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的簡化、優化辦稅流程的具體目標:一是納稅人滿意度不斷提高。進一步簡化、優化征管業務流程,必將最大限度地提高稅務機關的內部管理效能,而這種內部管理效應又直接轉化為對外管理效應,在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納稅人的納稅成本。二是稅務機關內部管理加強、工作流程銜接順暢。進一步簡化、優化征管業務流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為實現最終目標而如何進行有效分工協作的過程,它便于各部門之間、各崗位之間協調配合、緊密合作。三是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進一步簡化、優化征管業務流程,就是摒棄稅收征管中效率低下、成本過高、內部磨擦耗費大等問題,以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四是稅收管理的力度和深度不斷強化。進一步簡化、優化征管業務流程,可以簡并日常稅收工作中繁瑣的程序和環節,有效減少稅務人員大量重復或無效勞動,使其將有限的時間精力著力于相對核心的稅源管理上來,從而提高稅收管理的廣度和深度。

二、突出重點,狠抓四個環節

在試點工作中,我們與信息化建設相配合,按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充實完善簡化、優化辦稅流程;緊密結合征管改革,把簡化、優化辦稅流程作為進一步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內容;緊密結合現代稅收服務體系的創建,通過設置綜合窗口,改納稅人多窗口跑為稅務機關內部流轉,努力塑造國稅機關文明、高效、優質的服務形象。

一是簡化辦稅流程。首先,壓縮管理層次、減少審批環節,把部分稅收審批事項(如登記管理等)由縣市局審批轉向辦稅服務廳窗口,使辦稅事項能夠在辦稅服務廳當場或限時辦結,月底報送縣市局清單備查;或是把納稅人找稅務機關的辦稅事項集中到辦稅服務廳,實現納稅人與稅務機關單點接觸,通過辦稅窗口受理、內部流轉限時審批,審批結果由窗口傳遞納稅人的方式,避免納稅人多頭跑的情況,切實給納稅人提供方便。其次,按照降低辦稅成本的原則,減少納稅人重復報送的納稅資料。凡納稅人已經報送的資料,在辦理其他稅務事項時,不需要納稅人再報送;對部分辦稅事項中所涉及的無關聯資料重新進行梳理簡化。再次,整合多個相關聯事項(如新辦企業申辦稅務登記、一般納稅人預認定、防偽稅控企業認定、供票資格認定),實現納稅人一次提交資料最大化,避免重復提交,減少納稅人申辦次數。如納稅人在辦理開業登記的同時申請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原要求必須提供辦理稅務登記5項資料,一般納稅人認定2項資料,發票領購資格5項資料,對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最高開票限額的行政許可受理6項資料共19項資料。現在,則一次性提交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防偽稅控企業最高開票限額行政許可申請、供票資格申請、稅種認定、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等所需13項資料;如納稅人在辦理的是小規模納稅人登記,則一次性提交辦理稅種認定、供票資格申請稅種認定、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等所需資料,一次辦結。

二是優化工作流程。按照信息化條件下征管運行的規律和日常征管的實際情況,簡化、歸并分散在傳統業務中的征管流程。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選擇最短的路徑、最少的環節、最簡的程序和最優的方案,清除不必要的流程,精簡非法定非增值的環節,調整征管業務流程順序,歸并流程活動。首先是刪除非增值環節。在原來的業務流程中有大量的審批環節,實際工作中,不少審批并無多大現實意義,對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程序和要求的審批項目進行簡化刪除。其次是對類似業務進行簡化合并,在對納稅人辦理開業登記調查時,對其在一段時期內可以預見到的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供票資格認定等多項調查活動合并進行。如在調查環節將開業登記調查、一般納稅人認定調查、防偽稅控企業最高開票限額行政許可申請調查、供票資格申請調查相合并,重新設置調查表的內容、格式,將相關調查表的內容合并到一張調查表上,使之在各個環節都能適用,避免重復調查、巡查,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開展綜合性調查,一次到戶采集納稅人的全部信息,并實行定期更新。調查后的信息儲存于納稅人基礎信息庫中,需要時可以隨時調用。另外,可以對一些非法定調查事項歸類到專人專崗統一集中調查。再次是對邏輯關系進行整合,詳細分析主要業務流程,針對其中部分流程中的邏輯關系進行重新考慮,重新設計和優化。

三是強化內部交流。首先,按流程環節實施上游節點對下游負責制,處于流程某環節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由后續部門和人員監督考核,實現“無縫化”的業務運營機制;其次,形成部門之間、人員之間的定期交流制度。就管理股來說,目前按照企業所屬區域或規模大小分設,對不同企業的管理重點和采取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但其中必然有類似之處;而且每個稅收管理員都有自己的管理經驗和體會,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管理資源,都可加以整合利用。鼓勵股室之間、人員之間就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抓住管理重點、細化管理工作的事項相互作充足的交流,探討出具體事項更高效完善的管理辦法。再次,推行個人工作目標和組織整體工作目標結合的管理機制,使每個稅務人員明確相關稅務事項的總體工作流程,了解最終工作結果和納稅人的最終需求,關心各個環節的銜接過程,顧全整體利益,形成“人人圍繞職能轉,個個奔向目標干”的工作格局,最佳發揮整體績效。

四是鞏固信息支撐。促進數據處理增值化,圍繞目前稅收工作中的難點、重點、熱點問題,加強現有各類數據信息的綜合處理分析,拓展信息數據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充實完善數據處理方法,提供利用先進的數據挖掘軟件,引入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有關數學模型,努力提高數據分析處理的科學性、準確性。同時,為確保數據的安全與準確,應在征管、信息各部門各環節設置信息監控審核崗位,制定崗位操作規程,定期修正錯誤或可疑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環節間、部門間相互推諉、扯皮、脫節的現象,以保證信息資料的完整真實。

三、實現預期,初顯四大成效

盡管簡化優化稅收征管流程尚在試運行中,但其初步效應已經開始呈現。主要表現在:

一是減輕了稅務人員的業務量和工作壓力,實現了減負增效。**市局在簡化優化過程中整合辦稅環節19項,減少重復或非關聯辦稅資料43項,減少調查環節5項,取消調查事項9項,合并調查事項5項。這些項目試行后,縮短了辦稅時間和辦稅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為納稅人提供了方便。

二是加快了辦事速度,優化了納稅服務。比如原來設立登記并申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過程中所涉及到相關稅收管理事宜,合并受理和調查,在第一環節對外實現資料上的最大化提交,對內實現相關事項處理的一次啟動,一次調查,一次審批,從而實現系統的高效增值的使用目的,辦事速度快了,對納稅人的打擾少了。

三是確立了征納雙方法定的權利和義務,明晰了權責關系。過去,稅務機關“前臺”工作手續、審批環節過多,結果是適得其反,造成了權責關系上的模糊,稅收執法也不規范。通過簡化辦稅程序,再造業務流程,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權責關系進一步明晰,管理程序更加規范,征納雙方法定的義務和權利進一步明確。

四是促進了征管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體現了管理成效。通過實施“前臺管理”,環節減少了、程序簡化了、路徑縮短了,弱化管理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納稅人在感受到稅務機關優質服務的同時,也切實體會到稅收管理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