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思想政治交流

時間:2022-10-05 02:42:00

導語:深化思想政治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化思想政治交流

當前,受社會多元化、復雜化的影響,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應對這個形勢,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像一把錐子、一把利刃一樣,減少鈍性,增強銳性;減少空泛性,增強針對性,從細微之處切入,解決思想問題。

一、要善于運用“小道理”。“道理”越大,就越是抽象而缺乏針對性,收不到實際效果;“道理”越小,就越是貼近現實生活,越容易“入耳、入腦、入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更加注重實際利益,關心得失問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改變單講“大道理”的慣性思維,從工作對象的現實想法和實際困難、困惑入手,對癥下藥,通過講“小道理”,幫助他們破解難題,解開思想疙瘩,從而避免矛盾的產生和激化。一要把“小道理”變成“傳送帶”,擺事實、講道理要由近及遠、由淺到深,逐步放大、水到渠成,避免因為生搬硬套“大道理”,使工作對象產生排斥和逆反心理,影響工作效果。二要把“大道理”變成“白話文”,用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促使他們理解和接受,不能滿口理論“傳教”,更不能當“家長”訓人,避免出現“對牛彈琴”、“曲高和寡”的問題。三要把“大道理”變成“小鑰匙”,靈活運用“小事情”、“小道理”,詮釋“大道理”,由小見大,窺斑見豹,最終達到“大道理”的原則要求。

二、要善于營造“小環境”。當前出現的一些負面現象,使有的人對“大環境”失去信心,從而產生種種思想問題。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應該看到,在任何歷史條件下,矛盾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解決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題。要認真思考怎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營造一個好的“小環境”,靠“小環境”的群體效應去推動“大環境”的逐步改善,而不能“隨大流”。一要從我做起推動凈化“小環境”。要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模范的行動,去實踐先進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變成凈化環境的“清潔劑”,使群眾看到,理想中的榜樣就在身邊,以此推動凈化“小環境”,改善“大環境”。二要理直氣壯地弘揚正氣。要旗幟鮮明地抵制陰暗面,積極宣傳正面的東西,讓群眾看到,負面的東西是沒有生命力的,“大環境”仍然是健康積極的,正氣壓倒歪風是必然的,從而引導群眾同心同德創建好的“小環境”。三要不斷壯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要積極投身到與不良現象的斗爭中去,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我們的行動中來,形成群體合力,使許許多多好的“小環境”,成為推動改善“大環境”的強大力量。

三、要善于解決“小問題”。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沒事可干,也不是無關疼癢的小事情。如果對“小問題”漠然置之,任其發展,就會積小成大,積重難返,發生質變,演化成“大問題”。基層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基本群眾,接觸的問題都是日常小事,日常工作就是與“小問題”打交道,不去解決“小問題”,就會無所事事。那些認為“小問題”無非是家長里短、遲到早退,沒有原則性、方向性的瑣碎事,或者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沒抓頭,整天忙乎不見成績的想法,就是看不見、不解決“小問題”,這本身就是“大問題”。因此,一定要有小中見大的眼光,解決好現實中的每一個“小問題”。一方面,要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群眾觀點,在幫助群眾排憂解難中,不斷密切與群眾的聯系,發現他們思想深處的問題,從而見微知著,發現我們在執行黨的方針政策過程中出現的偏頗,捕捉帶有群體性、傾向性、苗頭性的民情社情動態,這就是“大問題”。另一方面,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頭腦,做生活和工作中的“多面手”,使自己具備發現“小問題”的好本領,練就能看透“小問題”的好視力,以及將“大問題”化而小之的硬功夫。這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會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