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改革創新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27 05:03:00
導語:政府改革創新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村經濟顯著增長,農民收入不斷增加。隨著農村發展形式的不斷轉變,過去重點培養的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營人才等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基層反映:目前在農業機械、投資理財、物資流通方面亟需三類人才。如果這批新型人才供應不上,很可能成為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的瓶頸。
一是農機技能人才。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進和農民購買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農民購買了農用車、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但僅有鄉鎮農機中心有少數農機技能人才,在農機操作工、農機維修工、拖拉機(農用車)駕駛員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缺口,遠遠滿足不了農業機械管理和服務的需求。不少農民買回農機后不能熟練操作,出現問題很難及時維修,大大影響了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
二是投資理財人才。隨著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日漸提升,農民收入有了較大提高。但由于大多數農民缺乏投資理財知識,只通過銀行儲蓄這一單一渠道進行理財,對保險、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理財理念只是一知半解,不會也不善于投資理財。盡管每年掙錢過萬元,年尾一算帳,盈余只有一點點。不少農民呼吁,希望能有一批了解農村實情和現代經濟知識的理財投資人才,幫助農民群眾放心投資理財,確保財富留得住、增值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最大實惠受益人”。
三是農村物流人才。*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要“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以此增強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物質流通和互動,有利于實現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但是物流人才是全國短缺人才之一,熟悉農村實際情況的物流人才就更加匱乏。目前僅有少量的農村經紀人從事簡單的農產品運輸,在農產品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以及為上述各個環節提供裝備和配套服務的諸多領域存在較大人才缺口。
基層建議,可以通過三條途徑開發這三類新型人才:一是“引進”,由政府部門牽頭,采取簽訂培訓協議、聘請科技顧問、高薪聘用等方式,引進一批專家、教授和工程師。二是“定購”,與大中專院校和相關企業合作,進行定向培養,或者鼓勵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到基層服務。三是“培訓”,通過現場操作技能培訓、職業技術學校短期培訓、開辦專家課題等方式,廣泛培養一般技能人才。
- 上一篇:會計準則問題思考論文
- 下一篇:會計誠信對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