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農資金整合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08 10:28:00
導語:財政支農資金整合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整合方法:
1、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為抓手,打造主導產業發展資金整合平臺。核桃、雙孢菇是我縣兩大農業主導產業。圍繞這兩大主導產業,我們加大資金整合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動特色產業由規模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一年來,在支持核桃產業發展上,以建設高標準核桃示范園區為重點,整合資金240萬元,其中上級資金170萬元,縣財政支持70萬元,新栽100萬株、高接換優70萬株、綜合管護750萬株,新建萬畝核桃示范垣3個、核桃示范村15個,一舉實現“農民人均百株核桃樹”目標,核桃人均株數、面積、產量、收入穩居全省第一,核桃產業基地得到迅速發展。同時我們還積極吸引外資300萬元、政府貼息30萬元,擴建了古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油生產線,走上了核桃深加工增值的產業發展軌道。在雙孢菇產業發展上整合資金257萬元,其中縣財政支持207萬元、農戶小額貸款50萬元,新建高標準菇房100座、50棚以上基地2個、20棚以上基地5個,菇農人均增收800元,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雙孢菇生產基地;同時,招商引資1100萬元,建起了宏盛達公司雙孢菇凍干生產線,所有產品直接出口到德國、日本等地。我縣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生產縣,小雜糧、金米、中藥材、中早熟馬鈴薯、梅花鹿養殖五大特色農產品優勢明顯,在涉農資金整合項目中,我們建立了四個萬畝特色農產品基地和一個梅花鹿養殖基地,依托五大特色農產品整合資金225萬元。
2、以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為載體,打造項目資金整合平臺。在資金整合投向上,我們把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以“村村通”水泥(油)路、飲水安全、生態環境建設、通訊及廣播電視覆蓋、學校和基層衛生所建設為重點,通過項目分解,統籌安排,合理布局,重點推進。一年來,我縣整合財政支農資金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7639萬元,其中整合上級資金1535萬元、縣級資金4244萬元、農民自籌960萬元、帶動社會籌資900萬元。投資1700萬元,完成了100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投資2581萬元,完成了“三水合一”工程,修建人畜飲水工程12處,解決了4萬人口的“吃水難”和“吃不上干凈水”的問題,土地治理897畝;投資1826萬元,實施六大綠化造林工程,綠化5145畝,建成沼氣池1020個,改圈、改廁1000戶;移民搬遷250戶1500口人,整合上級資金530萬元、農戶自籌800萬元;整村推進3個村,整合資金120萬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500人,整合資金82萬元。
3、以新農村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為平臺,推進涉農資金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最好的載體和“聚焦點”是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和推進村。新農村建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無疑是高效吸納整合“三農”資金的最佳平臺。“分盤炒菜,一桌吃席”就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在整合過程中,我們確定了18個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按照“四化四改”、“六通”、“六個一”的要求,進行項目分解,部門實施,政府統籌。比如街巷硬化由交通部門負責實施,路燈亮化由電業部門實施,村鎮綠化由林業部門負責實施,學校、衛生所分別由相關職能部門分別實施。政府作為主導,從財政劃撥一定資金實行以獎代補。一年來,我縣整合資金1732萬元,其中上級資金652萬元、縣財政150萬元、自籌850萬元、社會資金80萬元。街巷硬化100公里,村莊綠化5.5萬平方米,安裝路燈363盞,新建學校4所、甲級衛生所3個,新建農民休閑廣場1處、農民文化活動室17個,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的面貌大為改觀。在整合使用支農資金的過程中,我們堅持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和各自渠道,鼓勵各部門積極爭取資金,多多益善。部門資金不得隨意投放。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部門各負其責,事權明確,權責匹配。通過資金的集中投放,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了,農民的主體作用也體現了,同時也帶動了社會投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財政支農資金“四兩拔千斤”的作用。
整合成效:
我縣2007年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項目主要涉及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新農村建設3大類別13項,項目總投資10093萬元,其中上級財政2467萬元、縣財政4671萬元、自籌1975萬元、社會資金980萬元。通過開展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我們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點:
1、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整合農業產業發展資金集中投入特色主導產業,改善了農業基礎條件,提高了農業裝備水平,加快了農業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步伐,改變了農業增長方式。通過抓主導產業培植,壯大龍頭企業,走上了“公司+基地+農戶”農業產業化的路子;小雜糧、金米、中早熟馬鈴薯、中藥材、梅花鹿養殖五大特色農產品基地,初步形成了區域發展、特色顯著、優勢顯現的“一鄉一品、多村一業”發展格局。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的發展,使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較2005年可增加30%。以核桃產業為主的并侯村,通過資金整合,加大了投入,推廣了新技術,提高了管理水平,今年全村核桃總收入達到140萬元,人均950元,成為我縣依托主導產業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典型。
2、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支農資金的整合,使大量資金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實現了公共財政普照農村大地,從根本上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走上了城鄉一體化的路子。通過近兩年的努力,我縣廣大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觀,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農村偏僻落后的面貌正在改變,部分條件較好的村在各級財政的支持下走上了城鎮化建設的道路。北平鎮北平村共整合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各類資金460萬元,將小城鎮建設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完成街道拆遷、沿街建設、街道硬化美化亮化、休閑廣場及學校、衛生所、通訊、電視等各類基礎設施工程,成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的典型。
3、促進了社會事業建設,加快了構建和諧農村步伐。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也是我縣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重點。我縣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的原則,從農民最關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將整合資金重點用于改善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上,從機制上體現人文關懷,讓農民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激發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從而實現農村的和諧發展。古陽鎮安吉村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創建了全縣首家社區醫院,完善了各項社會保障機制,較好地解決了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他們積極發展農村體育運動,連續兩屆承辦了全縣農運會,農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全村呈現出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的推進,對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一個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通過發展主導產業,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基礎設施和農村社會事業,為新農村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扶持試點村和推進村,為新農村建設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和趕超的目標,積累了經驗,探索了道路。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領導重視,強化組織保障。我縣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由縣長掛帥的支農資金整合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抓落實。相關項目承建單位法人親自抓,并責成專人負責,形成層層抓落實的組織網絡。二是廣泛宣傳。通過開辦電視專欄、政府網站向外推介、項目承建單位法人公開承諾等形式,廣泛動員,積極宣傳,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三是強化督查。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建立支農資金整合項目臺帳,并成立督查組,實行一月一督查一通報,全力推動支農資金整合步伐。
2、科學規劃,明確整合重點。規劃是前提。我們在規劃的編制上,緊扣“十一五”規劃綱要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總體目標,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線,側重于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三大資金投向,科學確定產業發展規劃和項目村建設內容。在項目村的確定上堅持先易后難、擇優先行、分步實施、全面發展的原則。按照小康與貧困兼顧、交通沿線與閉塞地區兼顧、城郊與邊遠區兼顧、發展潛力與相對穩定兼顧、工礦區與純農業區兼顧的“五個兼顧”要求,確定項目村。力求做到規劃科學,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統籌兼顧。
3、項目統籌,實現項目與規劃的銜接。規劃確定后,項目的選擇至關重要。年初,我縣由縣支農資金整合領導組辦公室按照全縣農業和農村發展規劃,組織成員單位提出當年項目整合計劃(草案),經縣支農資金整合領導組研究后下達各有關部門執行。各相關部門按照確定的項目整合計劃,把整合項目優先編入年度項目計劃,并經縣支農資金整合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后與項目主管部門聯合上報,上級審批后下達執行。同時,根據新農村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統籌安排項目建設,系統集成建設內容,集中財力辦大事,以求得投資效益最大化。對水利、扶貧、發展計劃、交通、農業、畜牧等部門管理的農村安全飲水、鄉村道路、農田水利、優勢產業、農業產業化等方面的項目資金,在年度計劃申報時,先送縣資金整合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協調銜接,依據項目申報指南,對照農村建設規劃,對項目提出安排意見,項目主管部門據此修改完善項目計劃。
4、嚴格要求,強化項目管理。一是強化項目管理。涉農主管部門按照支農資金整合領導組制定的工作規劃,建立各自的項目儲備庫,并由縣財政部門負責根據主管部門報送的儲備項目建立起項目總庫,統一管理;各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各自對應項目的組織實施,要求符合招投標管理規定的項目實行招標,金額較大的物資材料采購嚴格按有關規定實行政府統一采購,統一組織項目實施。二是強化資金管理。按照資金分配規范、使用范圍明晰、管理監督嚴格、職責效能統一的要求,所有涉農項目資金全部進入“××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專戶”進行管理,實行封閉運行、專戶核算和報賬制管理。三是強化制度保證。我們相繼出臺了《××支農資金整合試點項目管理辦法》、《××支農資金整合縣級報帳制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嚴格堅持項目和資金公示制、項目工程招投標制、資金撥付報帳制、項目建設監理制、績效評價制、責任追究制“六制”原則。通過制定這些嚴格的《制度》與《辦法》,從根本上規范了支農資金整合項目的管理,確保了支農資金整合項目規范有序運作。
三、存在的問題及抓好整合工作的啟示
存在問題:
1、農民對支農項目的期望值與項目的覆蓋程度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近幾年來,盡管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迅速,成績不小,但由于歷史欠賬太多,廣大農村從產業發展到基礎設施建設、從居住環境改善到新農村建設、從社會服務體系到人口素質的提高,各個方面都迫切需要一個大的發展和質的飛躍。盡管我們在試點村確立了不少項目,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爭資金、上項目、發展農村經濟的要求,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合資金的限制。
2、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村級或農戶的自籌資金比重大,落實困難。目前我縣大部分純農業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戶增收緩慢。在涉及村級公共服務、公益事業建設及移民新村建設中自籌資金比重過大,籌資困難,確需上級有關部門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
3、為縣級支農資金整合營造比較好的氛圍,創造比較寬松的條件。××屬一個山區農業小縣,上級投入的農業資金十分有限,加之上級下達多為“帶帽”資金,造成了整合困難。
抓好整合工作的啟示:
1、部門協調,密切配合是基礎。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是對現行財政管理體系的改革,要推進改革必然要打破原有條塊分割的格局,同時也涉及到部門利益的調整。利益暫時受到損害的部門自然會對整合工作產生抵觸情緒,如果不加以引導,任其發展下去,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將無法發揮作用,可見部門協調,密切配合是基礎。我縣在整合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一點成績,就得益于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協調。可以說,各級領導干部都能從大局出發、恪盡職守的優良風尚,不計較部門的得失,團結一致,真抓實干,認真負責,才使我縣的整合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2、科學布局,項目統籌是關鍵。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規劃是先導,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適度超前,如果規劃不科學、布局不合理,整合工作將走上重復建設、勞民傷財的彎路。所以規劃很重要。我縣資金整合的規劃工作正是建立在充分調查、反復論證、科學決策的基礎上,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既充分尊重民意,又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既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又有深遠的發展內涵,從而才能指導我縣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的順利進行。
3、完善機制,強化管理是保障。整合試點工作是一項嶄新的工作,是改革,也是嘗試,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借鑒,需要我們創新工作機制。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很重要,關乎到這項事業的成敗。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新問題,對于項目的管理、資金的使用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探索,項目管理不到位,資金使用不合適,同樣會使整合工作走上歧途。因此,我們在工作中,非常重視創新工作機制,強化項目管理,確保整合資金切實發揮最大效應。
4、農民主體,社會參與是目的。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是現行財政體制下財政支農管理工作的一個嶄新課題,也是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措施,涉農資金的整合不僅是為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更為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激發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意識,調動社會的廣泛參與,只有更多地調動全社會參與,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投資主體意識和能動性,才能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我們將向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
- 上一篇:拆遷行政裁決案件審理探討論文
- 下一篇:政府信息形成權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