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組織部創新組織工作助推新農村建設經驗材料

時間:2022-11-08 02:06:00

導語:縣委組織部創新組織工作助推新農村建設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組織部創新組織工作助推新農村建設經驗材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是黨中央為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縣級組織部門要把建設新農村的要求和任務落實到組織工作的各個方面,以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創新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村干部、黨員與人才隊伍建設,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農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思想、組織和人才保障。

一、創新組織工作,加強農村黨員與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壯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力量

(一)重視黨員的發展和教育管理。農村黨員是貫徹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骨干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建立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學習貫徹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服務群眾的作用、凝聚人心的作用、展翅“頭雁”的作用。一是要注重在建設新農村的實踐中培養壯大黨員隊伍。把造就和培養一支優秀的黨員干部隊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推行“雙向”推薦制和群團推優制,公示制、兩審制和失誤追究制,拓寬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渠道和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做到“四個優先”,即高學歷優先、年輕優先、一線優先、婦女優先。重點是將農村退伍軍人、高考落榜生、能夠帶頭致富、文化層次較高、積極上進的青年等吸收到農村黨員隊伍中來,為黨組織輸入新鮮血液。二是積極探索無職黨員、流動黨員的管理辦法,對外出流動黨員,要采取定人聯系、定期匯報、雙向反饋等形式加強教育管理,引導他們積極為家鄉建設建言獻策、回鄉發展,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對在家黨員,要積極推行黨員承諾制,進一步推行黨員崗位目標管理和設崗定責活動,明確崗位職責和要求,使每個黨員都能在推動村務規范管理、加快農村產業化發展的崗位上發揮作用。對老黨員,要積極落實扶貧幫困各項措施,建立農村建國前老黨員扶貧幫困長效機制,使老黨員有所養、有所居、有所醫。

(二)加強農村鄉土人才的培養。“人才是第一資源”,農村的發展離不開那些懂科技、信息廣、頭腦活的新型鄉土人才,如何做好農村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工作,是建設新農村的關鍵。一是要定期組織各類鄉土人才通過縣鄉黨校、遠程教育網絡等方式進行政治理論和實用技術培訓,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專家上門服務和巡回輔導,加快鄉土人才知識更新步伐。二是組織鄉土人才到發達地區和先進村學習,選送有發展潛力的鄉土人才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學習,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三是大力實施農民素質工程,加強農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要建立健全農村黨員科技素質培訓工作機制和網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農村黨員科技素質培訓規劃和培訓計劃,并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的作用,探索科技素質培訓工作的新路子,造就數以萬計的以農村黨員干部為主體的新型實用人才,為農民增產增收服務。四是鼓勵和支持鄉鎮、村干部、農技人員領辦、創辦、建立各類科技示范服務基地,帶領農民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實施剩余勞動力轉移。

二、創新組織工作,加強領導班子與基層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

干部隊伍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領導班子強,是建設新農村的有力保證。

(一)從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著眼,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建設。要以鎮黨委換屆為契機,按照建設新農村對鄉鎮領導的要求配強班子,并不失時機地把領導班子建設的重點轉移到思想政治建設上來,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來武裝領導班子頭腦,引導他們自覺用《黨章》和黨的制度規范行為,牢記“兩個務必”,不斷提高能力素質和工作水平,堅定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在考核評價基層干部標準上,要緊扣建設新農村的要求,注重引導基層干部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與和諧社會的理念。要不斷完善鄉鎮干部實績考核、目標承諾、獎勵和工作責任追究等制度,增強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內在動力,讓想干事的有奔頭、會干事的有舞臺、干成事的有位置,使基層干部在建設新農村中安心。

(二)從提高村黨支部書記能力著眼,加強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一是自我提高的能力。依托縣委黨校、農廣校等教育機構舉辦在職村干部大中專學歷教育班,重點是圍繞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基礎建設、生態建設等農業發展知識和信息,圍繞本縣茶葉、蔬菜、林果、等特色產業開展教學,著力增強村黨支部書記的實踐能力。二是先富領富的能力。按照發展經濟能力強、政治素質強的“雙強”標準,以“兩推一選”方式選拔部分優秀的農村青年進入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充實班子整體活力。要定期組織村黨支部書記到農村的經營能手、生產大戶等典型中觀摩學習,通過身邊人、身邊事來激發村支部書記增強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同時要樹立先進典型。通過培養一批村支部書記致富典型,樹立導向。三是民主集中的能力。要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充分征求黨員群眾意見,由黨員群眾決定村務公開的內容、方式,完善民主監督方式,變事后公開為事前告知,提高群眾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要充分發揮村級“兩會”作用,村里重大事項的決策交由黨員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做到選人、議事、監督等權力掌握在廣大群眾手中,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同時,充分征求群眾對村干部、村工作的意見和看法,促進村支部書記提高民主集中的工作判斷水平。四是駕馭全局的能力。主要是“三抓”能力培養。首先是抓總體。側重培養村支部書記“抓大放小”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政策、管理全村重要事務上;其次是抓協調。即協調好村支兩委關系,根據兩委班子成員的工作能力、性格特點分配相應的工作;第三是抓全員。培養村支部書記調動班子成員、黨團員、村民代表作用的能力,用足用活現有人力資源,促進工作落實。五是建設隊伍的能力。在發展黨員上,培養村支部書記做到“三寬”:胸懷寬、眼光寬、數量寬。胸懷寬,即從內心深處摒棄妒賢嫉能的官本位思想,樹立惜才愛才胸襟;眼光寬,即注重發展黨員的質量,把好的苗子挑選出來,好中選優;數量寬,即不局限在少數幾個人選上,而是要抓好源頭培養,保證充足的后備存量。在管好班子隊伍上,開展“爭做致富帶頭人”主題活動,帶領班子成員講團結、講奉獻、為群眾謀利益。在培養年輕后備干部上,抓好資源儲備。采取“三個一批”的辦法,即在原有村后備干部隊伍基礎上鞏固調整一批;從經營大戶、致富能手中選拔一批;有計劃地從外出務工、退伍軍人、回鄉青年學生等重點人群中培養一批。

(三)從培養高素質農村干部隊伍著眼,構建鄉鎮、村基層干部培訓體系。要逐步完善干部培訓模式,采取短期培訓、外出學習、外派掛職、進修深造等形式,提高基層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駕馭市場經濟和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辦事與為民謀利的本領,引導基層干部樹立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觀,加快基層干部由生產型向經濟型轉變、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把農民培養成新型農民。要主動“走出去”,依托發達地區科研院所,建立農村干部培訓聯系點,組織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培訓充電。

三、創新組織工作,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夯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

農村黨組織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要不斷探索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形式、新途徑,建立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體系。

(一)基層黨組織要在組織和動員群眾中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要結合實際,改革基層黨組織設置,做到整合組織和人力資源,按照“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小組建在致富項目上,黨員示范在創業上”的思路,在傳統農業產業上、黨員作用發揮最明顯的項目上、農業示范服務基地或產業鏈條上建立產業黨小組,實現產業黨小組對農村黨員的全覆蓋。村級黨支部設置調整后,要著力加強產業黨小組的規范化建設,鼓勵產業黨小組定期開展活動,帶領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帶動農民發家致富。

(二)基層黨組織要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推動功能。要牢固確立組織生產力的理念,充分發揮組織工作對影響生產力諸因素的整合、配置、放大與倍增作用,以加快科學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經濟繁榮、各具特色”的標準,指導示范帶鄉鎮、村高起點制訂產業發展規劃、鄉鎮、村建設規劃和全民創業規劃。要完善黨員帶頭創業、在外能人回鄉創業等組織機制,進一步加大組織推進力度,不斷強化組織功能,創新服務手段,拓展服務領域。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為建設新農村凝聚合力,全面實施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現有線電視、數字電視和寬帶網絡“村村通”。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緊緊圍繞“培訓農民黨員,服務農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加大實用技術、政策理論和法律法規的培訓力度,做到培育新農民、建設新村鎮、倡導新風尚,全面推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