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制約是干部監督的核心
時間:2022-02-26 11:07:00
導語:權力的制約是干部監督的核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的世紀正在到來,反腐敗工作,特別是黨的十一大規定的反腐敗目標的實現問題,越來越引起黨內外的高度重視。斗爭的實踐使我們形成這樣一個共識:必須切實加大黨內干部監督工作的力度,對權力實施有效的制約,才有可能遏制住黨政機關和干部隊伍中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勢頭。
建立黨內干部約束機制的形式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有:一是健全完善干部交流換崗制度,消除腐敗現象產生的環境條件。一名干部在某地工作時間越久,社會關系就越多,各種非正常化的社會關系的延伸和輻射就成為滋生蔓延腐敗現象的條件。“三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公章像碗大,不如親朋好友一句話”,就是這種情況的反映。為了消除這一弊端,一些地方先后建立了干部交流、親屬回避、崗位輪換等制度,通過調整干部的工作地域,鏟除腐敗現象滋生的社會基礎,有效地限制了權力的濫用。為此,要不斷健全交流工作制度,從目前情況看,一般最長以兩屆為宜,也就是說不要超過10年;要擴大交流的范圍,有計劃地推進領導干部在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地區與部門之間、上下級機關這間的交流;要堅持干部有上有下、能上能下的原則,成績突出者予以提拔,委以重任,業績平庸的降級降職使用,決不照顧情面;要有配套措施,既要做好交流換崗于部的思想工作,又要建立一套安置其家屬、子女等制度辦法,幫助他們解除后顧之憂。二是權力要分解。許多腐敗現象正是在權力過分集中的管理體制下產生的。要通過對權力結構的適當分解和合理調整,把一個部門、一個崗位、一個人負責多項職能改為負責一項職能,防止權力過于集中,實行權力的有效制約。比如,長期以來,稅務專管員集“征、管、查”三權于一身,成為一些納稅戶的“公關”熱點,容易引發權錢交易的不正之風。現在取消稅務專管員,實行電腦管理,將“三權”進行分離,建立了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的稅收征管新體制。三是實行管理交叉,即對同一工作分別給不同的單位、部門和個人以一定的管理或檢查職能,諸如職能交叉、人員交叉、條塊交叉、上下交叉,以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
為搞好對權力的制約,當前應著重研究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對領導干部權力授予時的監督,選準掌權的人。人是權力運作的主體,掌權人具有良好的素質,是保證權力不被濫用和失控的重要前提。吏治上的腐敗是最大的腐敗。所以,根本一條是要著眼于選準掌權的人,特別是黨政一把手,保證權力真正掌握在符合四化條件和德才兼備原則的人手里。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有德無才會貽誤事業,有才無德會毀掉事業,德才兼備才能開創事業。因此,選準掌權的人至關重要。要嚴格民主推薦制度、嚴格干部管理使用規定、嚴格遵守干部選任程序,貫徹公開、民主、競爭、求實的原則,保證用人的公正、公開,最終達到任人唯賢。有的地方為加強民主監督,避免選人失誤率,推行黨政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制,把民主與公開很好地結合起來。公開是民主的增長點,也是腐敗現象的抑制點。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減少任免制,增加選舉制,防止群眾不要領導要,塊塊不要條條要,下級不要上級要的弊端,把各級領導班子配備好,使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手里。
其次,行使權力過程中的監督,主要是決策監督,制約用權的人。當前反腐倡廉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對權力行為規范、權力行使標準、權力運作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用規章制度和法制規范、約束領導干部的權力。為使領導干部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切實做到恪盡職守,清正廉潔,防止權力的脫軌、越軌,應把握好這樣三條:一要按原則用權,決不允許以權謀私利。我們做決定、辦事情,都要符合黨的方針政策、符合黨性原則、符合廉潔自律的規定,不允許憑借職權厚親顧友,撈取個人好處。二要堅持按程序用權,不搞個人說了算。要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重大問題要經過集體討論決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決定企業的大額度資金運作、生產經營和企業改革的重大決策、重要的人事任免等事項。黨政一把手要當班長,不要當家長,要搞群言堂,不要搞一言堂。三要堅持用權公開性,防止權力越軌。多年的實踐證明,權力運作缺乏透明度,辦事不公開,為腐敗行為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實行權力運作公開,是防止權力腐敗的有效措施之一。
再次,認真解決對一把手的監督問題。對一把手的監督,現在存在著上級黨委離得遠,監督不了;下級黨委、群眾又監督不著;同級干部不敢監督的關況。一把手自覺性高、素質好,不會出什么問題;一把手自覺性差,就有可能出現問題,甚至出大問題。原江蘇省靖江市委書記馮國平、市長王新民貪污受賄、腐化墮落、蛻化變質,結果帶出了5名縣級處級干部、16名科級干部、59名一般干部的違法違紀案件,不僅毀掉了一批干部,而且使整個靖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一度處于癱瘓狀態。廣東省湛江特大走私受賄案,觸目驚心。案值100多億元,逃稅60多億元。受查處的涉案人員共331人,其中包括原市委書記陳同慶等一批黨政領導機關、行政執法、司法機關和經濟管理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實踐證明:忽視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或監督不力,不僅會毀掉一批領導干部,而且還會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阻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實施對一把手的監督,應當把重點放在加強黨委(黨組)一班人對一把手的監督上。解決好黨委(黨組)自身和監督問題,關鍵是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落實。黨內民主是黨內監督的基礎和前提,離開黨內民主,就談不到黨內監督。諸如建立嚴格的述職報告制度、定期評議和民主生活會制度。加強上級對下級的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應有明確分工,并有專人負責,如果因監督不力而發生重大問題,則須追究失職的責任。要加強下級對上級一把手的監督,要樹立民主氣氛,要有必要的機制和法制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