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區建設與社區就業問題

時間:2022-03-07 03:28:00

導語:淺談社區建設與社區就業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社區建設與社區就業問題

加強社區建設是在“十一五”期間推進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把社區建設和社區就業緊密結合起來,是幫助解決就業問題的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一、社區是擴大就業的基礎,是落實就業政策的落腳點

社區建設正受到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這是由于社區建設正代表著時代的潮流,其建設和發展的狀況是評

價社會文明程度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尺度。社區的主要工作包括社區就業、保障、治安、衛生、文化等方方面面,其中就業是最重要的工作,涉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應該擺在社區建設的首要位置抓緊抓好。

由于失業率居高不下,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必須把控制失業促進就業提高就業率,作為政府工作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任務,把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應該高度關注基層和基礎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問題是我們的政策和管理往往越到基層越不落實,越到基層越缺乏效果。從我國目前社區建設情況看,由于受經濟地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地社區和社區就業的情況大不一樣,但面臨一個共同的壓力就是勞動力就業壓力,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是如何促進社區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只有把街道社區作為擴大就業的基礎,作為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的重要環節,把享受政策的對象調查摸底清楚了,把政策宣傳解釋、《再就業優惠證》審核發放等基礎工作做扎實了,才能找到落實政策的落腳點,才能把政策落實到每一個下崗失業人員身上。通過街道、社區的就業情況來檢驗政策的落實情況,檢驗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政策效力。如四川省結合社區建設,通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興辦社區經濟實體3.3萬個,吸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0萬人,社區就業效果十分明顯。

二、社區是發展與增長的基礎,是經濟與社會管理工作的著力點

應該看到,社區是城市社會的DNA細胞,是人們生活的基本區域,具有社會的基本功能。以人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只有落實到社區建設和發展的層面,落實到社區居民比較充分的就業上,才可能得到真正的體現。

政府在推進就業工作中必須正確處理好發展與增長的關系,如果政府工作講發展就認為是講增長,而且往往只強調經濟指標的上升,而不注重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就會出現偏差。而社區建設既取決于經濟條件,也取決于社會環境。如果我們從發展與增長的關系上來談社區就業狀況,最能體現政府處理二者關系的結合程度。

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必須真正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下大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甚至犧牲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來促進就業增長,將為勞動者提供“飯碗”、并為他們創造平等的就業機會作為首要任務來抓。這種選擇應該作為德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具體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標志。

在實施新的就業再就業政策的過程中,社區就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是因為隨著社區建設的推進,就業崗位的潛力在社區,個體、私營經濟的主體在社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根基在社區。可以說,社區就業是經濟社會管理的著力點,其狀況最能夠體現出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在處理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關系,與就業的關系時的協調和適宜程度。

近年來,社區就業逐漸成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的增長點。據勞動保障部100個社區就業重點聯系城市調查,社區就業崗位占新增就業崗位總量的1/3,大多安排的是下崗失業人員。因此,必須加強社區基礎管理工作,繼續發揮其在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中的綜合協調作用。

三、社區是勞動保障工作的前沿陣地,是就業資源的潛力點

近年來,單位體制解體之后,我國的勞動保障工作,主要是同社區居民密切相關的就業和離退休人員管理和服務等事務性工作延伸到社區,并成為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在社區建立勞動保障工作平臺,或者聘用勞動保障協理員,完善了勞動保障工作體系。基層就業和勞動保障服務工作的實踐證明,其必要性也越來越明顯。

首先,社區是就業再就業工作的信息源。社區能準確地摸清和動態掌握下崗、失業、流動人口、離退休人員和參保人員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成員、年齡結構、就業狀況、健康狀況和生活水平等等,并且普遍分類建卡造冊,建立數據資料庫,真正做到了“五清”,即:生活狀況清、擇業意向清、就業能力清、就業狀況清、社會保險清。同時,社區又貼近用人單位和企業,是企業發展重要的外部環境。因此,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又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千方百計收集到企業和用人單位的用工信息,直接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還通過與勞動力市場連網,讓下崗失業人員在家門口及時了解到各種培訓和就業信息,開展“一對一”的職業指導,對“4050”等就業困難群體實施有效的就業援助。

其次,社區是就業崗位資源開發的載體。我國各地結合社區發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積極創辦社區就業實體和小型加工企業;通過建立市場,規范物業管理,開發家政、餐飲、保潔、保綠、保安、維修、護理、鐘點工等就業崗位,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實現就業再就業。

第三,社區是開展勞動保障工作的堅實基礎。必須充分發揮社區就業服務窗口、退管服務窗口、政策咨詢窗口、維護權益窗口和落實政策的窗口作用,才可能把工作落到實處。例如,維護困難群體的利益,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這一方面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確保失業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和提供最低基本生活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促進就業與失業保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聯動機制,促進和幫助享受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員盡快實現就業,并妥善處理好其就業后的社會保險問題。

社區作為勞動保障工作的前沿陣地,是擴大就業、做好勞動保障工作的關鍵。因此,在加強社區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連接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底數清楚、貼近群眾、政策熟悉、服務快捷的優勢,積極組織或推薦社區內的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并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職業指導、協助辦理社會保險關系接續等各項服務,將勞動保障有關事務性的工作落實到社區,服務到社區,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上下工夫。同時,要充分運用新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和用個體身份參加社會保險的政策來鞏固和穩定他們就業,這既有利于更多的勞動者參保續保,也有利于完善就業管理,加強社區建設,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