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組織設置 探索黨員教育管理新途徑

時間:2022-06-25 02:17:00

導語:創新組織設置 探索黨員教育管理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組織設置 探索黨員教育管理新途徑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傳統的條塊式黨組織設置模式,使得組織功能難以發揮,組織領域難以拓展。為適應形勢發展要求,我們積極創新組織設置,不斷完善組織功能,探索出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為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一、創新組織設置,健全組織網絡

1、把黨組織建在項目上。我縣的*多名外出流動黨員,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首都北京和南方沿海城市,基本上從事建筑業、服務業和制造業。針對我縣外出流動黨員從業地點和從業種類相對集中的特點,我們探索出了依托駐外勞務機構、勞務基地和行業協會建立黨組織的模式。全縣共建立外出流動黨員黨組織*。其中,黨委*個,黨總支*個,黨支部*個。特別是針對我縣外出黨員在建筑行業非常集中的優勢,我們還創新了把“支部建在項目上”的組織設置模式,做到黨員走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到哪里。

2、把黨組織建在協會上。我縣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十分活躍,涌現出了一大批農民黨員經紀人。為此,我們在全縣*農村合作組織、行業協會和*個農業示范基地,按照“雙向進入、雙重管理”的原則,跨村建立了*個黨支部,參與黨員*名。伍洛鎮萬畝藜蒿基地涉及到周邊的*個村,共有*名農民黨員參與藜蒿種植、加工、銷售。鎮委按照“支部+協會+農戶”和“支部+基地+農戶”的模式,成立了藜蒿協會黨支部,這些黨員組織關系在所屬村黨支部,接受協會黨支部和村黨支部的“雙重管理”,較好地發揮了黨員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3、把黨組織建在市場上。為了加強外來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我們按照生產要素的布置,探索了在“菜市場”、“專業市場”、“商務辦公樓”、“公益事業集中地帶”建支部的組織設置模式。目前,全縣已建立了*個菜市場黨支部,*個公益事業黨支部,*個專業市場黨支部。在此基礎上,結合民營企業特點,采取“建、聯、掛、派、調”等形式設置黨組織。此外,我們還在縣民政局建立了退伍軍人黨支部,在縣教育局建立了大中專畢業生黨支部,在縣勞動市場和人才市場分別建立勞動力市場黨支部和人才市場黨支部,實現了全縣基層黨組織設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延伸到外的組織網絡。

二、創新方式方法,強化組織功能

1、理順管理關系。我們按照“建立一個、鞏固一個”的原則,理順黨組織的管理關系。對外出流動黨員黨組織,我們成立了云夢縣外出流動黨員黨(工)委,指導鄉鎮黨委加強管理;對協會黨組織,根據其屬性,納入行業管理和鄉鎮管理。對在“菜市場”、“商務辦公樓”、“公益事業集中地帶”建立的黨組織,統一納入社區黨總支管理。對在非公企業建立的黨組織,納入鄉鎮、行業或社區管理。

2、夯實活動陣地。對每個新建黨組織,我們做到“三有”,即有活動室、有制度、有經費。一是有黨員活動室。主要采取三種方式解決:一種是“租”,指具備一定實力的黨組織,如我縣胡金店鎮、清明河鄉駐東北建筑勞務管理處黨總支,收取一定的勞務管理費,從中拿出一定資金用于房租。第二是“借”。外出黨員黨組織向所在地的社區借用活動室。如我縣曙光社區李崗菜市場黨支部,借用我縣曙光社區一間閑房作為活動室。第三是“建”。指具有較強實力黨組織。如我縣隔蒲潭鎮蔬菜協會黨支部與該鎮三里廟村合建了一座6000多平方的綜合樓,用于協會辦公和黨組織的活動室。二是有工作制度。各組織成立以后,都制定并完善了“”、支部議事、黨員考評、黨員學習日、黨組織和黨員“雙服務承諾”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促進了支部活動正常開展。三是有活動經費。對這些新建的黨組織,縣鄉財政給予一定的資金,對其黨建活動給予支持。同時,對部分黨員人數較少的外出黨員和非公企業黨支部,我們還從縣級留存黨費中每年撥付1000元作為其活動經費,保證這些新建的黨組織有必要的活動經費,使這些基層黨組織的活動開展得起來。

3、選準配強班子。我們通過改革選任方式,充分發揚民主,配齊配強班子,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一是公推直選。各種協會的黨員思想解決,民主意識強,我們在協會黨組織中采取了公推直選的辦法,由黨員直接選舉黨組織負責人。二是“兩推一選”對由社區管理的專業市場、國有企業改制后比交穩定的單設非公企業黨黨組織,我們主要是采取黨員推、群眾推,經組織審查后,交黨員大會選舉的辦法,產生黨組織負責人。三是公開競聘。對社區樓宇黨組織負責人,我們主要是從離退體干部職工黨員中,擇優聘任。四是選派。對依托駐外勞務機構、勞務基地和在外企業建立的外出黨組織和非公企業中的聯合黨支部,我們一般采取直接由黨委選派政治素質過硬、黨務知識豐富、工作能力較強的黨員任黨組織負責人。

三、創新活動載體,搭建教育平臺

一是開展了“五個一”活動。在外出流動黨員中,全面開展了以“帶出一批勞動力、提供一條有價值信息、幫扶一筆資金、推銷一部分農產品和引進一個項目”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活動,積極引導外出流動黨員為家鄉作貢獻。今年以來,全縣流動黨員共為家鄉帶出剩余勞動力5萬多人,為家鄉新農村建設捐款*多萬元的同時,*名外出流動黨員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8萬元,胡金店鎮、清明河鄉在東北從事建筑的50多名黨員項目經理,還向四川藉民工作出“三個優先”承諾,即優先錄用,優先發放工資,優先安排回鄉探親。

二是開展了“雙創雙強”活動。在全縣村級組織中開展了以“支部牽頭創辦發展項目,強集體實力;黨員帶頭創辦示范基地,強致富本領”為主要內容的“雙創雙強”活動。活動中,縣、鄉黨委積極引導各村采取招商引資、盤活資產、開發資源、村企共建、發展第三產業等辦法,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增收項目。建立黨員扶助基金,鼓勵農村黨員創辦示范基地和中介服務組織。縣、鄉黨校舉辦各類培訓班20多期,培訓農村黨員干部*多人次;組織300多名農村黨員干部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學習考察。全縣270個村新增發展項目180多個,3000多名農村黨員干部參與創辦示范基地和中介服務組織活動,帶頭創辦年產值過百萬元的示范基地50多個,增強了村級實力和黨員致富本領。

三是開展了“三交叉”活動。在非公企業中,開展了以“組織生活交叉過”、“相關崗位交叉掛”、“積極分子交叉培”為主要內容的“三交叉”活動。今年上半年,先后組織35個縣直機關單位黨組織與40家非公企業黨組織定向開展活動,提高了機關的服務水平,解決了非公企業的實際問題,達到了黨員受教育、業主得實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