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語應該更新

時間:2022-07-16 04:18:00

導語: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語應該更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語應該更新

斯大林有一本關于語言學的著作,認為語言是沒有階級性的,此話不假。但為了表達一定的意思,在具體的時空使用的語言是包含著具體的社會內涵的。譬如,對我們喊“萬歲”,對鄧小平則用“你好”表達敬意?!叭f歲”與“你好”表達了完全不同的社會內涵。從“萬歲”到“你好”,是認識的進步,社會的進步。

但,循此細想,我們目前仍在廣泛使用的語言,尤其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語,并沒有徹底更新,似乎仍然停留在“萬歲”階段,反映了我們觀念的陳舊。譬如,當某個領導要講話時,會議主持人先是請大家拍手歡迎,緊接著會說一段我們很熟悉的話:“感謝某某領導在百忙之中親臨會議,現在我們歡迎某某給我們作指示!”(又是一通鼓掌)細想很不對味兒。領導參加會議是他的工作,再忙也是履行本職,這和清潔工該掃地、司機該駕車一樣,無須格外嘉獎。有誰格外贊美過清潔工和司機“在百忙之中”“親臨現場”掃了地、開了車?至于領導講話,不外傳達法規(guī)、政策、決定或表達個人意見、個人體會,大多不具指令性,也就不是什么“指示”。

我們還常常聽到這樣三個詞兒:一是“重視”,二是“關心”,三是“照顧”。如某某領導如何如何“重視”什么事什么人,對什么事什么人如何如何“關心”,又怎樣怎樣給予了“照顧”。從工作關系上講,領導“重視”、“關心”、“照顧”,有利于被“重視”、“關心”、“照顧”的一方,有利于工作的開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從這些方面來說,對領導的這些行為的肯定也是對的,但是不能過分。如果過分宣揚這幾個詞兒,從政治角度說,就會壓抑公民意識的成長。因為它反映的不是平等意識,而不自覺流露出的是感恩意識,是對上的仰視。

先說“重視”。不論是領導人,還是普通公民,重視自己的本職是天經地義的,無須另加贊美。清潔工重視自己工作,不懈怠、不失職,司機重視交通法規(guī)、駕駛技術、車輛保養(yǎng)、行駛安全,不應另加表揚。為什么領導重視自己的工作就要百般說好呢?說到底,是因為我們不把領導看作公仆,仍看成是高高在上的救星。

二說“關心”。無論領導人,還是普通公民,都是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關心國家大事、關心人民的利益,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關心,也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相互的、和諧的、美好的關系的表現,你的“關心”價值連城,我的“關心”就不值一文嗎?一個民主國家,最需要關注和提高的首先是普通公民對國家大事的關心。這才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再說“照顧”。領導對待他職權范圍內的人和事,只有一個原則:依法辦事。反過來,公民也只能要求領導按照這個原則來處理涉及自己的事。如果領導總是喜歡施行厚此薄彼的“照顧”,輕則屬辦事不公,重則屬違章違紀。額外的照顧是“亂套”的同義詞,它的背后是“人治”。

實踐證明,今天太需要依法辦事、按章辦事的原則了。因為只有符合現代政治精神的法規(guī)和規(guī)章,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最大多數人民的安全和利益。過分宣揚“照顧”,麻痹了人們對法治的追求,壓抑了公民意識的成長。在“反右”時,有幾個大人物利用自己的威望照顧了幾個人免戴“右派”帽子,但我們還是反出50萬“右派分子”;“”時也有好心的大人物照顧了幾個人免遭迫害,但冤假錯案依然遍及域內。“照顧”只在微小的局部完成了某些人的道德義務,卻擋住了人們觀察全局的眼睛。巨大的代價告訴我們,“照顧”一詞應從現代政治生活中驅除,代之以依法辦事、按章辦事的原則。

這里,要特別提一下大量的帝王影視。戲中對“明君”的贊美和臣民的賤視,大大地惡化了現實的政治空氣,就是一些反映現代生活的影視,也不自覺地套用著臣民和奴才的語言,污染著當代的民主和平等。

民主政治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觀念的現代化,也需要政治用語的現代化。用語的守舊恰是觀念守舊的反映,只有觀念更新、用語更新,方能造就大寫的“人”——現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