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領導者的工作創新

時間:2022-08-07 05:30:00

導語:淺談領導者的工作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領導者的工作創新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這給各級領導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一個地區、一個行業、一個單位,工作能否搞好,關鍵在領導,而領導者的決策是否正確,工作能否創新,則是這一關鍵的關鍵。在現代條件下,一個領導者比任何時候都更應該感覺到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動態,應該表現出最大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

工作創新,首先思維要有創新。思維創新,可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思維的流暢性,二是應變的靈活性,三是反應的獨創性。具體地說,要勤于思考和發現問題;要敢于標新立異,不蹈前轍;要善于提出新問題、新觀點,并頑強地進行實踐。也就是說,思維創新,是指高層次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腦”與“手”的最完美的協調。

什么叫工作創新呢?工作創新就是要像同志早就告誡我們的那樣,要反對本本主義,切莫生搬硬套外國的經驗,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像鄧小平同志那樣身體力行,把工作有無創新作為黨和國家能否發展、前進的大事來抓。鄧小平同志十分反對僵化的思想,陳舊的觀念,提倡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他還認為,如果工作不能創新,社會生活就沒有生機,事業就不能發展。他甚至強調,不用新的思想、新的觀點去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就是在他這種創新思想的指導下,才出現了許多新生事物,如“經濟特區”、“一國兩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工作創新,首先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全方位地思考問題。這是因為,在過去計劃經濟時期,高度集中統一的管理方式和“一刀切”的管理方法,使不少干部形成了長期傳承的“單向思維”、“線性思維”和“求同思維”,對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及上級的指示,習慣于照抄、照搬、照轉,面對執行政策和決策后的實際效果,一般是不重視的。因為政策或決策是上級作出的,執行方式也是上級規定的,一切都是從規定中來,到規定中去,無需什么創新,只要照上級規定的模式,方法和要求操作了,執行了,就是履行職責,就有政績。而現在不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來,使我們的各項工作面臨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也只是宏觀的、全局的。經濟領域里的各項工作,也是一切都要從市場中來,又回到市場中去,而且在改革的整個過程中,隨時都可能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這就使得各級領導更有了發揮工作主動性的條件,即必須緊密聯系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在正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下,用足、用活、用好上級的各項政策。這就要求我們的領導者具有“主體思維”、“多向思維”和“創造思維”,創新性地開展工作。

工作創新,不是泛泛而談的空喊,更不是脫離實際的空想。領導者首先要領會上情,了解外情,掌握下情。所謂上情就是指領導工作的指南。領會上情就是要正確理解和吃透上級的路線、方針、政策、法規、指示等,研究其目標、對象及相關因素,把握整體,抓住實質。所謂外情,就是要收集和加工外界各方面的信息。國內外、省內外、市內外的科技信息、經濟動態、社會形勢、改革和發展的經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以及經驗教訓等等。領導對外情必須廣采博覽,吸收借鑒。一是鑒別外情的真假,科學分析判別,不能人云亦云,人行亦行。二是要開發外情的價值,抓住和利用外情潛在的其他信息,從中梳理出更廣泛、更深刻的頭緒,從而獲得更高、更現實的價值。所謂下情就是指領導工作的基礎。掌握下情,明確和把握本轄區內的資源條件和社會環境。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數。為此,要科學地觀察,全面地分析,本質地看待,千萬不可根據個別的,孤立的現象就草率地下結論;要做到“三看”:一“看形勢”,既聞“喜”,又聞“憂”,了解下面的新辦法、新成績、新經驗,清楚下面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二“看資源”,既要看到優勢,又要看到劣勢,從優劣對比中挖掘出最有利發展的資源來。三“看人才”,既要看到未來“短缺”,又要看到現在的潛力。要動態地思考問題,不僅要分析現在,而且要預測未來;不僅要看發展趨向,而且要注意轉化因素;對社會心理更應經常“望、聞、問、切”,了解群眾的呼聲、期盼和要求。形勢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領導需要不斷探索追求。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的翻天覆地的新變化;新舊體制交替,新老問題交叉;利益關系復雜的新形勢給領導者創新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所以領導者一定要不斷發現新情況,研究新問題,作出新判斷。

工作創新,就是要學會融會三情,創造性地決策,創新性地實踐。懶字當頭、怕字當先、因循守舊、無所用心、窮于應付、不思進取都與工作創新相去甚遠。只有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導下,在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下功夫,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勤于動腦,獨立思考,勇于創新,才有可能使自己獨創的意識得到發揮和發展。

工作創新要以實為本。要有正確的工作方法。而工作方法是工作思想、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貫徹上級精神,不能像“錄放機”那樣,錄錄放放,而應該在與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結合上大做文章;學習外地經驗,不能當“模擬機”,生搬硬套,而應該取其所長,靈活運用;開展調查研究,不能像“照相機”那樣,只“照”表面,不“照”實質,滿足于聽匯報、看材料,坐著小車景區轉,隔著玻璃點上看,而應該沉下身子,掌握實情,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找出發展規律,科學指導實踐;解決矛盾,不能當“滅火機”,就事論事,被動應付,而應該找出癥結,制訂解決矛盾的良方。

工作創新還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大都是在實際工作中產生的,不務實,就很難發現,因而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解決。無數經驗告訴我們,夸夸其談,只重唱功,不重做功,工作難以開展;說大話、講空話,工作難有起色;陷入文山會海,只作一般號召,不作具體指導,工作難以落實;追求報紙有名,廣播有聲,電視有影,舞臺有音者,工作很難有成效;只顧眼前利益,大搞短期行為,不顧長遠目標,只會延緩發展。因此,工作創新,必須深入一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崇尚科學,勵精圖治,務實工作才能做到。否則,只是官場作秀,滿嘴漂亮話到頭全是空。

當然,要使自己的工作有創新,還要善于總結。總結是更高層次上的認識。只有善于總結,進一步提高認識,才能繼續創新。

總之,領導者只有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地學習、實踐、總結,再學習、再實踐、再總結,不斷往復,不斷前進,使自己具有政治家的膽略,思想家的深邃,企業家的精明,外交家的活力,哲學家的睿智,在改革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改革,領導者的工作創新能力的音符才會在領導工作的主旋律中永遠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