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農網發展思考
時間:2022-08-26 12:55:00
導語:興農網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興農網”是**省氣象局貫徹中國氣象局黨組關于“進一步拓寬氣象服務領域,增加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及“建設全國興農網”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部署,依托部門優勢,于**年9月4日正式揭牌開通的。幾年來,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下,**興農網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建成1個省興農網中心、18個市興農網中心、99個縣興農網服務中心,869個鄉鎮興農網信息服務站以及1100個村級信息點,發展農民經紀人10萬余人;全省興農網日均訪問量20多萬人次。**興農網始終立足為“三農”服務,努力使興農網建設成為領導的好參謀,企業的好幫手,農民的好朋友,受到了中國氣象局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贊賞。
**興農網,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開發、分級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建設,省、市、縣三級網站共用一個服務器,利用寬帶網絡相連接,各級網站共用價格行情和供求信息數據庫,因此在省、市、縣三級任何一個興農網站上的供求信息均同步顯示在全省的興農網上,使得農民和商戶在全省任何一個興農網站上都可以查詢到**省任意市、縣的價格信息;專家答疑欄目每月平均收到來自全省乃至全國其他地方提出的農業科技問題200多條,都能得到來自省興農網中心的專家解答。省、市、縣網站內容的設置各具特色,上級網站對下級網站既起到技術支持的作用,又將下級網站的信息在更大范圍內進行輻射傳播。
省、市、縣三級興農網中心采取多種方式向農民開展信息服務,主要的服務方式有組織投映下鄉、印發宣傳材料、現場咨詢服務、對專業大戶和興農網會員定期遞送信息服務、電話咨詢服務、興農寬帶網視頻接入服務、廣場大屏幕顯示等。各級興農網中心每年都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信息下鄉服務活動。多年年來印刷信息宣傳材料100多萬份,組織投影下鄉宣傳120多次,逢會逢集開展現場咨詢服務1000多次。10萬余名活躍在涉農第一線的經紀人和信息員,每天為省、市、縣興農網站提供信息近萬條,同時將興農網站的信息根據農民的需要及時傳遞到千家萬戶。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興農網也不斷完善自身建設,繼**興農網信息版開通后,**省興農網中心又自主開發并開通了興農寬帶網和興農商務網,為加強對全省興農網的管理和工作人員的交流,還開發了興農網管理頻道。
二、不斷開拓創新,促進興農網信息進村入戶
**年成都全國興農網經驗交流會之后,我局黨組極為重視,制定計劃,組織力量,加強探索和攻關,近一年來,又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興農網建設新舉措
1.建立興農網管理頻道。**興農網體系由省興農網中心、18個市興農網中心、99個縣興農網服務中心以及869個鄉鎮興農網信息服務站以及1100多個村級信息點組成,同時組建了10萬余人的農民經紀人和信息員隊伍。為加強興農網的管理與交流,省興農網中心自主開發了興農網“管理頻道”,建立了從信息采編傳送到系統維護等一整套的管理運行機制,保證了興農網體系高效率運作和安全穩定的運行。
2.研究開發標準化智能農業專家系統
圍繞興農網建設,商丘興農網中心邀請農、林、水、氣、畜牧、農機、農科所等有關部門的專家研究開發《標準化智能農業專家系統》,把優質專用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油料、薯類、食用菌等糧食和經濟作物的優化栽培技術,畜牧養殖和水產養殖技術,按照農業標準化的需要與現有科技成果進行組裝配套,撰寫了《標準化智能農業專家系統》,以此作為培訓農民,進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掌握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等現代標準化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科學種田水平的教材。在此基礎上,編制計算機軟件,使農民利用計算機平臺,點擊計算機鼠標,從網上獲取標準化農業技術和農業信息,進行標準化農業生產和信息交流。目前,《標準化智能農業專家系統》已經開始運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3.建設網絡農業訂單服務系統
依據興農網的優勢,建設網絡農業訂單技術信息服務系統。如商丘興農網中心,近年來,通過網絡進行交易的數量不斷增加,剛開始只有10多筆,今年1-6月份就達到127筆,交易額達到3億多元。
(二)解決“最后一公里”方面的新亮點
1.建立市、縣興農網信息大廳和鄉、村信息點
目前,我省已建成869個鄉鎮興農網信息服務站以及1100多個村級信息點。為方便農民群眾來興農網中心上網信息,部分市、縣都將興農網中心從政府院內遷到城區主要街道,建立了信息大廳,其中商丘市政府投資100萬元在商丘市建成1個20平方米的大屏幕,各縣政府分別投資40-50萬元在本縣縣城建設了大屏幕,大屏幕與信息中心連接,全天向群眾農業科技信息、農產品價格、市場行情、專家講座、政策法規、農時農事等,為群眾及時了解信息提供公益性服務。部分鄉鎮也安排有臨街服務專用房,明確專人負責,常年對農民開放。這樣做,使興農網更加貼近群眾,更加有利于大多數群眾及時了解和信息。同時,充分發揮鄉鎮農網負責人的作用,自覺挑起農民經紀人的擔子。
2.發揮會員和經紀人的作用,引導其成為“公司+基地+農戶”運作模式的帶頭人
各地農村都有不少農民經紀人,但這些農民經紀人有的是盲目行動,靠碰運氣推銷產品;有的是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經興農網中心調查摸底,挑選了一些活動能力強、頭腦靈活、懂市場經營的經紀人進行專門的網絡知識和經紀人技能培訓,加強生產基地和市場的有效結合,逐步使其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并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良性循環。如漯河市興農網中心,在老窩鎮支毛陳村,一果品經紀人在市興農網中心實地考察指導下,與村委會結合,利用本村一塊機動地搞新品種試驗推廣,同時修繕閑置公房,建起果品收購站。農網中心工作人員經常從各網站收集信息,分析果品價格走勢,準確判斷市場行情,指導其瞄準市場,通過試驗、引種新品種,推廣種植新品種,并集中銷售,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該經紀人每年果品銷售占全鎮總量的三分之一,并帶動全村大多數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3.建設鄉鎮投影科普基地
在農村,大部分群眾沒有上網條件,存在信息入村入戶困難和信息棚架問題,為此,我們通過積極探索,利用投影設備,下鄉信息。一些縣級興農網中心將最新技術、致富項目等信息收集、篩選、整理后存入電腦,利用投影設備,以村為單位定期。目前各縣級興農網中心開展投影下鄉累計達460多次,使50000多人次觀看了網上科技信息。
4、開通“12121”留言回復信箱,設立興農網服務熱線
漯河興農網利用12121氣象電話信息平臺的留言信箱功能,對農民朋友遇到的一些難點問題如病蟲害防治、一些經濟作物的分析預測等進行回復。由于留言的用戶越來越多,在“12121”留言回復信箱滿足不了需要的情況下,與網通公司協商聯合開通興農網人工熱線16800121(市話收費,無信息費),為信息入村入戶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起到了推動作用。
5、建設市縣鄉三級信息傳輸可視網絡系統
商丘市、縣興農網中心依托光纜寬帶網,建立了可視通訊網絡,與有關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聯姻,形成協作互助關系,與有關專家簽訂合同、提供報酬,讓專家定期來商丘興農網,在可視網絡系統項目信息、提供科技知識、開展政策咨詢等。通過可視網絡系統,讓專家面對面地與群眾交談,介紹有關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
(三)興農網走向市場化的新探索
1.省興農網中心開發研制**興農商務網,是興農網走向市場、實現“以網養網”的大膽嘗試,**興農商務網采用了會員制,并且嚴格控制會員資料的真實性,并要求會員留下真實的聯系方式以便今后會員之間的相互聯系,只有正式有效的會員才能在網站上信息。通過嚴格注冊,以會員制方式為涉農企業提供真實的供、求信息及最新項目合作的商機。會員可以在“興農商城”商品信息,可以在“網上展廳”展示自己的企業和商品,會員還可以登陸會員交流區與其它會員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網站也會為會員提供及時的商機和目前國內外的市場行情,也給會員提供各地最新的展會信息。**興農商務網自運行以來,每天瀏覽量近萬人次,截至目前為止注冊用戶6300多個,遍布全國29個省、市、區,涉及到蔬菜、水果等14個類別。前期主要依托商務版的平臺,以發展會員為主,暫實行免費注冊,主要對象為涉農企業單位,種植養殖大戶;中后期工作應加大發展會員力度,調動涉農單位積極性,擴大服務范圍,推動網上交易,探索一條可行的市場化道路。
2.部分市縣級興農網為了使權利義務相統一,強化服務意識,實行收費會員制。規定了會員的權利和義務,使得會員更加關心興農網信息,利用興農網信息,做到“物有所值”。如汝州市興農網,每個會員每年象征性收取12元的會員費。會員有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單位會員看中了興農網的網絡優勢,可以擴大影響力,個人會員可以在會員單位內獲得購物優惠。會員可以獲得各興農網服務站的優質信息服務。一年來他們組織的活動有請專家研討百畝棗園落果問題、“食用菌種植培訓班”、“中草藥種植培訓班”、“養殖技術培訓班”等。
3.組織種子、化肥、農藥等涉農物資進行團購。今年以來,汝州市興農網已經組織了玉米種子、化肥和農藥團購。興農網作為中間人進行一些宣傳等工作,聯系商家和農戶,根據所需進行交易,當然,價格方面要稍低于市場價格,商家走個批量,用戶圖個便宜,興農網通過團購以及各種成交收益中提取的信息服務費,促使興農網向“以網養網”道路發展。
三、存在的問題
**興農網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建設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興農網建設的先進省份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發展不平衡,發展好的地方如商丘,已經做到鄉鄉建有信息服務站;而差的市只在部分縣或鄉建立了鄉級服務站。二是作為專一為“三農”服務的公益型網站必須得到各級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才能有很好的發展,而一些地方政府僅僅把興農網建設和發展看作是氣象部門的部門行為,缺乏政府有力的推動和資金投入,使得這些地方的興農網建設和發展遲緩。三是政府及其各部門都建網站,涉農信息渠道分散,不便于農民從整體上了解和掌握有關農業和農村政策信息,如何整合這些信息渠道,使農民能夠及時得到全面可靠權威的政策信息,尚需各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合作。四是興農網的身份問題。在市場化的道路上能否以興農網的獨立法人身份開展活動,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政策問題,發展起來有后顧之憂。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步伐,**興農網在建設中發展,在服務中壯大。我們正在精心編制著**興農網,努力使之成為農戶與市場、鄉村與社會之間的一座致富信息橋。全省氣象部門將繼續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思想,把**興農網的建設和發展當作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舉措和具體行動,協同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為**農業發展、農村經濟振興和農民致富奔小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