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農村文化建設分析

時間:2022-02-27 11:14:28

導語:鄉村振興農村文化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農村文化建設分析

【摘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是不斷進取之路。在上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深化改革開放是我黨目前一項重要任務。鄉村振興任重道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重視農村文化建設。本文闡述了農村文化建設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和現狀進行分析,以提出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文化建設鄉村振興,關系

到農村居民的根本民生問題,解決農業農村農民三大問題即“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2018年1月2日,國務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作政府報告時說,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鄉村振興,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經之路。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1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目前,我國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農村建設和城市快速發展仍然存在很大差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落實農村與城市建設兩不誤。[1]貫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是重點,所以農村建設,既要發展農村經濟,也要重視農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其精神文明建設包含了發揚富有農村特色的傳統優良文化,組織農村居民積極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展農村文化建設非常有必要。1.2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重要體現。農村發展與城市發展的速度無法保持一致,長久以來,就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這不僅影響了農村經濟增長,也削弱了農村文化的良性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逐步移居到城鎮或在城鎮工作,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受現代化網絡的影響,不適應農村生活,農村人口逐年減少,農村老齡化現象尤為顯著,不少農村居民的房屋閑置無人居住。為了避免農村成為空心村,農村人口呈老齡化狀態,農村房屋常年空置。落實鄉村振興,農村文化建設勢在必行。1.3豐富農民精神生活。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深入改革發展農村經濟和文化。從歷史發展角度上來看,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從來不會只停留在經濟進步上,文化作為人類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就目前形勢來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行,經濟建設的日益發展,人們的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層次的標準。而農村由于受歷史遺留問題所影響,其精神文明的建設無法跟上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腳步。鄉村振興進行的過程中,結合當代農村自身的特殊現狀,加強其文化建設,豐富了農民的精神生活。

2農村居民文化建設的現狀

2.1農村文化落后于城市文化。農村居民一般是祖輩開始就世代生活在農村,農村的生活方式及人文民俗形成了固定模式,老一輩的農村居民在思想上也比較閉塞,不愿意接受新的文化內容。[2]而農村一些較為優秀的人才認為城市更適合其個人未來發展,因此,逐漸向城市轉移。另外,有些農村當地政府官員對于農村建設的想法過于片面,只重視提高經濟效益,不關注本土文化建設。進而致使農村文化發展停滯不前。2.2優良農村傳統文化未得到推廣。目前,我國農村文化長期處于文化內容單一,負面不良文化沒有得到轉化。農村居民對外界信息的接受程度不高,容易被負面不良文化鉆空子,使其文化建設環境惡化。比如,一些封建思想和活動,對農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產生了負面影響,極大阻礙了農村居民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而具有農村本土特色的傳統優良文化未得到發展推廣,甚至逐漸被湮沒。還有農村的文化遺產,比如文物古跡.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等等,在目前很多農村都沒有得到保護。農村失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正向的思想建設也沒有得到有效開展,鄉村振興必須落實農村文化建設。2.3沒有建立完善的農村文化體系。對于農村文化建設,有些農村當地官員沒有找準方向,認為鄉村振興就是要實現農村經濟增長,過度看重農村經濟效益的提高,而忽略了農村文化底蘊的重要性。其實,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的精神建設也要相應跟上發展趨勢。沒有完善的農村文化體系,其建設工作難以健康向上的開展。只有擁有完備的農村文化體系,做好文化的學習與交流,在農村居民中形成正氣.向上的文化環境,農村才是真正得到振興。

3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建議

3.1確立農村居民的主導作用。農村文化建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農村居民是進行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沒有農村居民的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無法開展。而農村文化建設方式與發展,需要依據農村居民的精神追求來制定方向,充分使農村居民樂于加入農村文化建設的行列,積極主動并有意識的進行農村文化建設。農村居民的物質和精神利益得到保障,有利于鄉村振興的有效進行。3.2落實發揚農村優良傳統文化。鄉村振興的農村文化建設問題,離不開農村本土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3]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解決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人文風俗方面,充分發揚積極向上的傳統民俗文化,建立興家風.淳民風.正社風的良好人文環境。同時,注重保護當地文化遺產,積極正確的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宣導學習當地特色文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創新發展農村文化。在農村當地,還要建立相應的文化活動和場所,有利于農村文化活動的積極開展。3.3完善農村文化建設體系。建立農村文化建設體系,實現堅持黨和政府的領導作用,以農村居民為主,傳承并創新發展農村特色文化。不斷完善其體系,還需要放寬眼界,學習和借鑒外界積極向上的先進文化,保持農村文化建設的新鮮感和活力感,吸引農村居民全員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當中來。

4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開展。農村文化建設需要確立農村居民的主導作用,完善農村文化建設體系,落實發揚農村優良傳統文化,充分調動農村居民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參與農村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孫閃閃.鄉村振興戰略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成都行政學院報,2018(4):75-79.

[2]楊瓊.試論鄉村文化教育在助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J].海峽科學,2018(3):52-54.

作者:劉衛衛 單位:商店鎮人民政府三資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