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學稅收思考
時間:2022-09-08 02:12:00
導語:軟件工程學稅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國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稅收管理的各個領域。但由于長期以來各類稅收征管軟件的開發大多是按照既定的征管制度要求,模擬手工操作程序設計的,先入為主的假定嚴重制約了信息化建設一體化進程。如何運用軟件工程學原理打破先入為主的習慣思維束縛,遵循信息技術本身的特點和內在規律更好地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是當前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要按照工程學原理和方法加快信息化建設一體化步伐
管理軟件的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在工程總體要求和標準的技術規范下才能保證質量、控制風險。這是軟件科學家把工程領域中行之有效的工程學知識成功運用到軟件開發中得出的結論,也使得軟件開發從一般意義上的程序設計、系統集成階段發展到軟件工程階段。以覆蓋所有稅種、所有稅收業務為目標的金稅工程更是一個大型的軟件工程,同樣必須遵循軟件工程學的基本原理進行建設。金稅工程各個子系統應按照工程項目管理的要求區別輕重緩急分步實施,而且各個項目間復雜的接口須在統一的技術標準下無縫連接。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信息一體化目標。因此,在金稅工程三期建設過程中,首先,必須規范和統一軟件、硬件的技術標準,建立統一的技術平臺和標準化的數據結構。其次,必須把要解決的問題排出次序,逐步解決。
二、要高度重視業務與技術的融合,充分整合業務需求后再開發軟件
現代軟件工程十分強調業務與技術的融合,優秀的軟件依賴于業務需求的充分準備。在信息化發展的初期,往往是重開發而輕業務需求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其直接后果是導致軟件頻繁修改,不斷升級,最后是不可避免地進入衰退期。因此,業務需求的成熟性對軟件系統的生命周期至關重要,而軟件開發應當是軟件工程最后的而不是最初或中間環節。
而從現實情況看,不少管理軟件的開發往往缺乏充分論證,一開始就只能采取“照貓畫虎”的方式,把軟件系統定位在翻版工程的基礎上。技術開發往往處于被動描畫目標系統的地位,既不可能對現存的業務程序提出重構的建議,更不能實施那些旨在優化和改善業務程序,使之更適合數字化、網絡化的基本要求,甚至都不能協調不同業務口徑、業務程序之間的數據混亂和邊界交叉。因此,如何加強業務與技術的融合,充分整合業務需求顯得極端重要。
一是不能把效率低下、分散的工作流程和業務需求信息化。有一個為田間小徑鋪路的故事,說的是美國波士頓道路改造,只是在早期修的街道上重新鋪設,結果仍是舊路。如果我們在過去的業務需求上修修補補,也就是在為田間小徑鋪路,顯然是對先進信息技術的濫用。因此,決不能按傳統的手工程序對業務需求簡單匯總,而要切實加強業務需求方案的論證和整合。在整合中尤其是要將相關同類指標進行歸并,將同一指標在不同項目中的解釋口徑統一,徹底打破傳統的田間小徑,開辟信息采集的康莊大道。二要減少辦稅前置條件,加快改造傳統手工程序。將事前審核內容借助技術手段分類處理:設置邏輯比對公式即時比對、現場審批,或設置比對參數,對不符要求的先審批后評估檢查。增值稅申報納稅“一窗式”管理模式的成功經驗就充分驗證了改造傳統管理程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其意義不僅在于整合了軟件,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納稅人,更重要的是確立了一種機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征收前的審核比對控制,有效地加強了管理,防止了稅款流失。三是應當按照數據流轉的內在規律重組業務流程。業務需求不僅要重在解決現實問題,更要把握一定的前瞻性。現行征管軟件中數據一般都是按采集→比對分析→分類利用流轉。如果將各稅種業務打破后按行為實施的啟動方式整合業務流程則可大大減少數據流轉環節。對于依納稅人申請啟動的業務事項(即納稅人找稅務局),可將各稅種的政策咨詢、受理登記、申報、減免稅等歸類辦理,解決納稅人多次跑、信息分散采集問題;對于依稅務行政職權啟動的業務事項(稅務局找納稅人),可將各類調查、評估、檢查、執行等歸類,解決多頭找納稅人、信息重復采集的問題,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數據一次采集,分享使用的目標。
三、要把數據集中管理作為信息共享和高效利用的基礎
數據集中管理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根本途徑。榮獲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克洛夫理論,即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市場中充滿了不對稱信息,由此會造成決策風險和逆向選擇。稅收工作中計劃分配難以體現各地稅源實際,征管質量考核指標可比性差等也反映了上下級間的信息不對稱。特別是長期以來征管數據分散管理造成的部門內部信息壁壘,使得管理部門習慣于向下要數而不習慣根據自身工作職責主動找數。
而信息集中處理,打破了征管數據的層級界限,上收基層征管一線的數據處理權,實現了上級稅務機關對下級稅務機關征管數據的網絡適時監控,也為原始數據轉化為管理信息的增值利用建立了較高的平臺。通過分級成立數據處理中心,分權共享信息,各級稅務機關可以根據管理需要主動取數、用數。金稅二期建設,通過增值稅專用發票數據自動清分比對、節點監控和數據集中管理,很好地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每月采集的增值稅進、銷項數據準確,共享度高,其成功經驗不僅說明了數據集中處理的巨大優勢性,而且驗證了數據高度集中處理不必建立在市、縣逐級集中的基礎上,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設置不同的管理方式一次性實現。此外,數據集中管理還為在全省甚至全國進行系統集成創造了條件,有利于統一招標采購硬件,并有計劃地按數據量統一調配硬件資源,大大減少各地不計成本的重復投資,節省信息化建設運行成本。
四、要建立完善的軟件評鑒機制,高度重視軟件生成期的維護工作
建立完善的軟件評鑒機制是不斷改進和優化軟件的需要,必須貫穿于軟件開發的全過程,不僅要包括對軟件開發過程的評估和改進,還要包括對軟件成果嚴格的經濟技術評價程序。軟件生成期一般有制定計劃、需求分析、設計、程序編碼、測試和維護等六個階段。維護對保證軟件運行十分重要,其正常工作量一般占整個生成期的70%以上。維護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類:一是改正性維護,用以修正因測試不徹底隱藏下來的開發缺陷;二是適應性維護,為適應外部環境(新的硬件、軟件工具配置)和數據環境(數據庫、數據存儲介質等)的變化而局部修正的內容;三是完善性維護,為適應用戶增強軟件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而進行的擴充性修正。
當前各地重開發、輕維護的問題比較嚴重,特別是基層對基礎性維護不重視使運行速度減慢,如歷史數據沒有備份存檔、硬盤中數據存儲次序混亂等等。對維護的重視程度不僅關系到使用期的質量,而且關系到軟件的整個生命周期。網絡安全維護也是保證軟件正常運行的重要方面。網絡安全就是網絡系統的信息安全。金稅工程是依托網絡運行的,必須通過對傳輸過程的控制、網絡環境下的身份驗證、統一網絡操作規程、嚴格安全技術措施等手段提高網絡上各節點的整體安全,為信息數據流轉和運行提供暢通安全的高速公路。
五、要把優化納稅服務作為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軟件工程把軟件作為產品,把用戶的需求擺在首要的位置。拉塞爾·林登在《無縫隙政府》中談到,現代政府運作程序已以部門、職能為導向轉為以顧客為導向,并將這一轉變喻為靜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革命的三項標志是:政府、顧客在誠信基礎上的戰略同盟關系,機構內部部門間壁壘森嚴的“柏林墻”的倒塌以及為顧客提供快速、一次到位的服務。因此,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在提高稅務機關征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的同時,還必須把優化納稅服務、降低納稅成本、提高服務水平作為其重要目標。
近幾年來,各類管理軟件的推行確實大大提高了征管效率,有效堵塞了稅款流失的漏洞。但也不可否認,不少軟件的推行給納稅人增加了很大負擔,是以犧牲納稅人利益為代價的。這與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標是背道而馳的。當代西方著名經濟學家安東尼·卡思維爾指出,未來檢驗組織優劣的六個標準是質量、效率、種類、便利、及時和用戶化。可見,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快捷的服務同樣是稅收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因此,在金稅工程建設中,軟件開發必須兼顧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不斷提高為納稅人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問題。在以納稅人為客戶端的各類申報軟件中,要盡可能簡并納稅人重復報送的申報資料,清理不必要的辦稅前置條件,盡可能簡化優化辦稅程序,減輕納稅人辦稅成本。要大力提倡稅收服務產品化、品牌化,運用信息技術實現納稅服務程序標準化和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