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05 02:15:00

導語:思想政治課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課經驗交流

“全面發展,德育為首。”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課程,是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志,其具有的導向功能、保證功能、轉化功能越來越重要。

一、思想政治課是國家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陣地,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

國家意識是特定社會集體利益的反映。處于不同利益地位的社會集團必然會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國家意識形態,象征著國家權威與統一,要求每個公民必須承認它、接受它、信奉它。歷史上任何社會、任何時代的統治階級都從未放松過對公民的國家意識形態教育。國家辦學必然和必須灌輸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并使國家意識形態,轉化為受教育者的信仰。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居于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是代表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馬列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它們是政治性與科學性高度統一的思想理論科學,其內容博大精深,這些內容對于處于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向抽象思維、創造思維的過渡時期的青少年來說不可能自覺認識,只能根據他們可塑性強的特點進行培養。如今,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市場經濟的重利性、競爭性,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極大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思想,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日趨多元化,所產生的精神危機、價值危機、信仰危機十分突出。重視思想政治課的價值,切實搞好思想政治課教學,其政治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二、思想政治課是綜合性課程,在教育改革中有重要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的基礎教育都面臨著學生生存能力不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要求的問題。教育內容擴大化、多樣性與教學時間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以及學校教育五天制與家庭社會教育兩天制的格局,不利于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充分有效地發揮各學科課程的整體作用,推進綜合課程的課程改革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我國教育過去實行的是典型的分科教育,幾十年來,雖然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素質發展不全面,適應面窄,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弊端在知識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日益凸顯。

思想政治課雖不能說就是綜合課程,但它的綜合性極強。從初中到高中思想政治課,包括了公民常識、社會發展史、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等知識,不僅涉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法學、宗教等內容,而且還涉及自然科學常識和文學、歷史、地理等社會科學基礎知識,還重點介紹了黨和政府所制定的現行路線及重大政策。思想政治課在對學生實施以國家意識形態為核心內容的文化社會科學基本知識教育,擴展學生的知識容量的同時,還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很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宗旨。它的綜合性特點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三、思想政治課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中有其獨到功能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針是理論聯系實際,這一教學方針是由思想政治課本身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從教學任務來看,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對中學生進行公民品德、馬克思主義常識和有關社會科學常識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還要培養學生具有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思想道德、政治覺悟和指導行為的目的。它既要解決學生知與不知的矛盾,又要解決各種社會意識的影響和學生情感習慣、信念等方面產生的對無產階級理論信與不信的矛盾。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學還包含教育者把一定社會要求的思想道德規范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傳授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覺地選擇,消化、吸收這些內容,將其轉化為自己自覺認識并轉化為自身行為習慣的過程。這要求思想政治課還要解決行與不行的矛盾。這給思想政治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際出發,抓住學生思想認識上的熱點問題,使學生能將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觀點和現實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并正確運用這些立場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并使學生能不斷提高分析和解釋能力,判斷和批評能力,綜合認識和評價能力,真正做到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行動,去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思想政治課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有著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注重其價值的發揮,給予它足夠的重視與支持,關系著百年樹人的大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