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醫發展交流
時間:2022-10-10 01:23:00
導語:農村中醫發展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中醫院始建于年,是一間集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為一體,中醫醫療、急救、康復、教學科研基地,首批國家二級醫療機構。改革開放后在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下,中醫院顯得步履遲滯。近幾年來,特別是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醫院制定“人才為本,科技興院”的發展方針,在“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總體構思前提下,堅持以人為本,始終不渝地抓好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精心打造人才工程、名院、名醫品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內涵建設,引進先進儀器設備,使醫院重煥生機,取得長足發展。
一、以人為本,實施人才發展戰略
我院在“以人為本,科技興院”的指導思想下,堅持“請進來,派出去”的辦法引進和培養人才,精心打造人才工程。
一是加強人才引進。醫院積極通過深挖本地人才、高薪聘請外地人才、引進高校畢業生等多種渠道引進高質量的科技人才。先后從全國各地引進了顱腦、骨科、普外等一批技術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填補了醫療項目的空白。僅20**年下半年就引進內兒科及相關技術人員10人次。醫院還積極參加人才招聘會,廣納高校人才。20**年至20**年上半年醫院招聘高校本科畢業生10名,有計劃地培養,逐步形成人才階梯式發展模式。開創了“引進一個,創辦一科,帶動一批”的人才工程。
二是建立科技獎勵制度。為了讓引進的人才安心工作,充分施展才能,醫院建立了科技人才的獎勵制度,分配向臨床第一線特別是學科帶頭人、技術骨干和高風險崗位傾斜剛參加工作的本科畢業生,一次性提供4000元生活補助。從別處調進的中級職稱的醫生,醫院給予安排住房,給家屬適當安排工作等。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一切便利條件,解除后顧之憂,這樣,業務骨干安心工作,積極性高,現全院31名骨干及學科帶頭人在醫院各科室發揮著積極的帶頭作用。
三是抓好衛技人員繼續教育。為使院員工都“人才化”,醫院認真搞好人才培訓和學術交流。不斷選派有培養前途的青年醫生到廣東醫學院、中山大學附屬醫院進修,組織有較高醫療水平、臨床經驗豐富的老師帶徒,嚴格訓練。幾年來,醫院每年投入繼續教育費用達10多萬元,參加自考、函授學習的醫技人員32人,3人獲得本科學歷,有17人獲大中專學歷,8人已成為科室骨干,4人被培養為學科帶頭人,大大提升了醫院整體醫療水平。
二、以病人為中心,解決群眾熱點難點
我院結合“醫院管理年”工作要求,積極開展“三平”服務活動,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是規范收費行為。醫療收費、藥品價格公示、住院費用出具一日清單,接受群眾監督,規范收費行為,降低醫藥費用。二是凈化醫療環境,嚴格執行衛生部及省市有關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規定,杜絕收受紅包、回扣、開單提成等不正之風,始保持清廉的醫療環境,讓群眾放心。三是藥品招標采購,讓利群眾。每年招標品種占藥品總量的95%,降低藥價,確保藥品質量,直接讓利,群眾得到實惠。四是控制藥品收入比例。主要控制好大處方,門診處方每張不超30元,住院處方不超100元,藥品收入比例控制在40%以下。五是降低醫技收費。體檢收費給予優惠,所有醫技檢查項目收費比同級醫院降低15%。六是實施便民服務措施。急診開設綠色通道,首先推出120縣內免費接送病人,七是送醫送藥下鄉。八是為病人扶貧解憂。直接為殘疾病人、傷殘軍人及困難病人減免醫藥費用,捐款資助等。
三、抓好專科建設,突出中醫特色
發揮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也是中醫醫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我院因地制宜,狠抓中醫骨傷科建設,狠抓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癥,脊椎病等項技術創新。醫院先后攻克了腰椎腫瘤摘除術,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難治性腎病綜合癥、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并發多器官功能衰竭診治等11項醫療技術難題,在本地區首次開展和推廣了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綜合癥和尿毒癥等10多項醫療新技術。我院創出了中醫骨傷、腎臟病、肝膽外科及腰腿痛等拳頭專科。院重點專科均由主任、副主任醫師為學科帶頭人,配備現代化的先進設備,增加服務項目,努力按照“院有專科、科有專病、病有專藥、人有專長”的目標,不斷提高醫療質量。
四、加強技術合作,拓寬業務發展空間
在農村中醫藥工作中的“龍頭”和帶動作用為出發點。根據“衛生支農醫療下鄉”指導意見和《關于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的意見》,在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把握機遇,以務實精神,積極創造條件,與湛江中心人民醫院為兩大“龍頭”單位,共同創建了湛江市首個“衛生醫療技術援助網”,網內醫療單位遍及全縣20個基層醫療單位。兩大“龍頭”單位定期到網內單位查房、手術、門診;每年舉辦專業技術培訓班,免費培訓醫務人員;24小時對網內單位技術援助;免費接收基層醫護人員進修等,為基層醫療技術人員的培養,學科建設,管理制度的完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條件。通過技術援助網,醫院加強對基層衛生院中醫工作的技術指導,培訓中醫人員,培養中醫技術人才,推廣中醫藥技術項目,擴大中醫藥服務領域。農村中醫藥工作在技術合作帶動下,逐步鞏固,全面發展。
五、強化管理,提高醫療質量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對院內科室設置和職能進行調整,簽訂崗位責任狀,按崗位職能制定了20多項相應的管理制度。二是加強了門、急診管理,確保醫療質量。健全了門、急診工作制度,嚴格執行首診、首問負責制,實行高級醫師或院長定時出診制,方便群眾。配備副院長分管門、急診,聘請專家坐診,完善醫療急救指揮系統,緊急應診能力。嚴格出診制度,確保10分鐘內急診出車。加強醫務人員急診技術培訓,定期考核,進一步提高急診應診能力,促使急診業務水平逐年上升。三是強化醫療質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嚴格規定醫療質量檢查標準,定期與不定期抽查結合,保證醫療質量。組織醫護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和醫療糾紛事故防范學習,提高業務水平與法律意識,加強醫療安全防范工作,近幾年我院杜絕了醫療事故的發生。
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醫療環境
針對我院以往科技含量低、診斷水平低、醫技收入少的現狀。我院重點投資醫療設備建設,充分運用現有資源,爭取多年醫療欠款全部投入設備購置,先后增添了血球計數儀、電解分析儀,腦彩超等設備,20**年在中華慈善總會的支持下購置的彩色B超機、全自動生化儀、動態心電圖等一大批先進醫療設備,基本解決了醫療設備落后問題。20**年繼續完善醫療設備配套,先后購買日產奧林巴斯電子胃鏡,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呼吸機等先進設備,醫療設備進一步完善,現代化醫療設備極大地提高了醫院綜合診療水平,醫技收入大幅度提高。針對門診病房陳舊、緊缺、布局不合理問題,多渠道籌資,投資45萬元擴充業務用地,投入500多萬元籌建6000平方米住院教學綜合樓,改進門診,美化環境,進一步改善了就醫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我院獲得了無限生機,20年醫院被授予“廣東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單位”,20**年醫院急診被評為湛江市“抗非典先進集體”,20~20**年連續3年榮獲湛江市中醫醫療質量檢查縣(區)級第一名,“湛江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單位”,20**被評為“**縣先進示范單位”,20**年門診量81263人次,比20年增長120%,住院人增長112%,業務收入增長150%,固定資產增長180%。
- 上一篇:創文明中醫院事跡材料
- 下一篇:中醫院發展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