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新組織黨建有效性思考

時間:2022-10-17 04:29:00

導語:兩新組織黨建有效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兩新組織黨建有效性思考

黨的**屆**全會通過的《決定》要求: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大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探索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方法和途徑。因此,如何增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有效性,進一步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擴大黨的影響力和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在不斷提升自身執政能力過程中必須正視并努力解決的嶄新課題。

一、新時期“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兩新”組織的大批涌現,使黨建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

1、新任務:建立“兩新”組織的黨組織網絡。改革開放以來,新經濟組織得到迅速發展,吸納了大量人員就業,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但由于時空上出現的不一致,雖然在政策上強調在“兩新”組織建立的同時建立黨組織。事實上存在著眾多現象是,先有非公經濟、社會組織,后有黨組織,而且相當多的“兩新”組織在相當長時間里沒法建立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這就需要我們努力構建覆蓋“兩新”組織的黨的組織網絡,實現黨對“兩新”組織的影響、滲透和控制。

2、新呼喚: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力量。“兩新”組織迅速發展,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力量配備同“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實際需要還不能完全適應。據統計,在資產和生產總值上,外資合資、私有民營、國有大致各占三分之一,但黨在非公經濟中的力量相當薄弱,占絕對多數的“兩新”組織存在著“黨組織空白”、“黨的工作空白”。因此,無論從組織布局還是黨員力量配置,其格局都應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

3.新領域:爭奪“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新陣地。隨著政府和企業、政府和社會功能的分離,各種社會組織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價值觀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加速了各種社會組織、中介組織的孕育和發展。社會組織的多樣化,彌補了政府功能的不足,加強了人們之間的聯系,同時在這些新社會組織和群眾自發團體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數量過多、類型復雜、缺乏引導、疏于管理的問題。實踐證明,各種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往往容易形成黨的影響的真空地帶,往往是各種政治力量爭奪群眾的重要陣地,如果我們對此喪失警惕,我們黨的群眾工作就有喪失部分陣地的危險。前些時期,瘋狂地同黨爭奪群眾、爭奪陣地,并發展到公然與黨和政府對抗的地步,除了李洪志之流的險惡用心外,我們黨對社會團體監管不嚴、疏于管理,對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對滯后,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這就要求黨的群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跟上新形勢、適應新變化,才能確保黨對各種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群眾自發性團體的影響、滲透和控制,夯實黨的群眾基礎。

二、“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使思想觀念跟不上新時期工作的需要。這里,我們必須端正兩個認識上的誤區。一是建立黨組織固然在相當程度上有利于黨的工作開展,但并不意味著沒有建立黨組織就無法開展黨的工作。如果說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都能夠把黨的工作廣泛、深入地滲透到沒有建立黨組織的領域中去,那么在中國共產黨執政50多年的今天,更沒有理由懷疑黨在新領域工作的覆蓋能力。更何況,消滅黨組織“空白點”并不是“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目的,它只是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絕不能本末倒置。二是黨的執政能力不僅體現在黨組織身上,也體現在領導干部身上,還體現在廣大黨員身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不僅要解決控制力問題,更要解決戰斗力、影響力、凝聚力問題。鑒于“兩新”組織中黨組織缺乏且一時無法消滅“空白點”的現實情況,因此當前的重要工作就是運用已有載體與渠道,創建和拓寬各種平臺,充分利用社區、工會、工商、民政、統戰等力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戰斗力,提高并體現“兩新”組織內外黨員的單兵作戰能力與先鋒模范作用,使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覆蓋到“兩新”組織中去。

2、領導方式缺乏創新,傳統的黨的工作方式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兩新”組織恢復和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起到了“助產婆”的作用。特別是第一階段成長起來的“兩新”組織,多依托政府部門、高等院校而建立,其從業人員也多為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因此“兩新”組織黨的建設工作基本上沿用了機關和事業單位黨的建設工作的一套傳統做法。隨著外資企業、私營企業、中介企業組織的大量涌現,傳統的黨建工作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新的形勢發展的需要。有的“兩新”組織中的黨組織一年到頭只有一兩次活動,不少“兩新”組織的黨支部活動形式單調,內容枯燥,要么念念文件、讀讀報紙、聽聽報告,要么干脆用研究業務工作代替黨的組織活動等。這需要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適應新時期“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新載體、新思路和新方法。

3、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同“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無論是“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還是社區黨建工作,客觀上要求黨的組織體制是開放的、網絡狀的,而非封閉的、條線狀的,要求黨的活動方式應當條塊結合、以塊為主。但現實中,黨建的組織結構基本是單向垂直,活動方式仍然偏重于以條為主、條塊分割,強調上下隸屬關系,工作領域主要局限于所屬黨支部,工作對象主要是在職黨員和離退休黨員,走的是“兩新”組織、街道社區內部的小循環。這就無法為“兩新”組織和社區的黨建工作中的多元主體提供相互聯系的工作渠道,影響區域內黨組織和黨員力量的有效聚合以及與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因而難以形成完善的黨建運行機制。

三、增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對策思考

新時期,增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有效性,必須在創新領導方式、加快組建步伐、服務企業發展和引導監督維權上下功夫。

1、著眼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在創新領導方式上下功夫。要想充分發揮“兩新”組織中黨組織的各種職能,實現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戰略目標,必須“與時俱進”,充分注意新時期工作環境的新特點,而不能簡單地襲用傳統的做法。這就是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問題。從“兩新”組織的實際情況出發創新和改進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式,就必須探索“兩新”組織中的黨組織發揮利益整合職能的新途徑。當前社會利益格局出現了新變化,這些新變化一方面使社會生活日益豐富多彩,但無疑也增加了基層黨組織進行利益整合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因此,適應不同層次、多樣化的利益需求,就要通過“兩新”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服務。探索這個問題的解決途徑,迫切需要關注以下問題:即如何建立和完善整合群眾利益的工作機制。“兩新”組織中的黨組織在整合群眾利益方面不能簡單地依靠行政命令,而需要采用加強協調、注重疏導等整合方式,從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法律手段、民主協商手段等多種方式轉變,引導群眾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關系,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系,增強黨組織的影響力、吸引力和滲透力。

2、著眼于擴大黨組織的影響力,在加快組建步伐上下功夫。加快在“兩新”組織建立黨的組織,是推進“兩新”組織黨的建設的關鍵所在。一要奠定扎實的組建基礎。要加大引導力度,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兩新”組織,摸清基本情況,做好業主的引導、說服和解釋工作。要加強調研力度,摸清“兩新”組織及黨建工作的具體情況,建立相應臺帳。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宣傳陣地,宣傳黨組織對“兩新”組織的促進、支持和保障作用,營造全社會支持黨建工作的氛圍,為有效開展黨組織組建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二要把握科學的組建步驟。要創新組建思路,按“先易后難,示范帶動”的原則,組織精干力量在黨員人數多、上規模的“兩新”組織先行開展組建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從理論的角度、用理性的思維對試點工作進行認真總結,根據“兩新”組織實際,實行同步組建、單獨組建、聯合組建和行業統建等方式建立黨的組織,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三要形成良好的組建合力。凡符合條件的都應在“兩新”組織中建立獨立黨支部或聯合黨支部,切實做到“組建一個、鞏固一個、規范一個”。對于暫時無黨員的“兩新”組織,要依托社區黨組織和工、青、婦、工商聯等群眾組織先行進入開展工作,充分整合力量,不斷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為推進“兩新”組織的黨組織建設打下基礎。

3、著眼于增強黨組織的號召力,在服務企業發展上下功夫。新形勢下,“兩新”組織黨的建設必須服務于“兩新”組織的發展才能立足。一要實現黨建思想與企業發展目標的同向。要提高各級黨組織、有關部門和企業主對在“兩新”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認識,開展“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教育,引導“兩新”組織企業主回顧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企業的發展歷程,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企業的發展最根本的是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激發他們對黨的熱愛,形成“搞好黨建工作為‘兩新’組織發展服務,‘兩新’組織要發展必須搞好黨建工作”的共識。二要實現黨的核心作用與企業的向心力的對接。黨組織要通過發揮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積極引導黨員職工轉變“臨時”觀念、“雇員”思想,為“兩新”組織發展貢獻力量,揚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組織工作之長,補“兩新”組織剛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使自己成為“兩新”組織發展的促進者、“兩新”組織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者、勞資關系的協調者。三要實現培養黨員骨干與優化企業管理層的統一。要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積極做好“兩新”組織的黨員發展工作。注重把“兩新”組織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和一線優秀員工作為重點培養對象,特別要做好吸收非黨員業主中的優秀分子的入黨工作。同時,加強對黨員、職工在黨建理論、生產技能、管理知識和企業文化方面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黨員和職工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從而不斷優化企業管理層,促進“兩新”組織健康快速發展。

4、著眼于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在引導監督維權上下功夫。在社會生活中,“兩新”組織既有文化傳播職能,也有政治載體職能。“兩新”組織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本身就具有兩面性,黨組織必須在政治上擔負起監督、引導所在“兩新”組織發展方向的職能,保證其不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和遵紀守法的軌道,同時維護好企業與職工的合法權益。一是要做好政治方向上的引導工作,就是要在“兩新”組織中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政治思想的導向作用。重視群眾工作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優良傳統,也是黨贏得群眾支持和擁護的重要法寶。黨組織參與“兩新”組織管理主要是領導“兩新”組織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并通過支持“兩新”組織及其負責人按照“兩新”組織章程開展工作,把握政治方向,確保“兩新”組織在日常活動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和突發事件中不偏離軌道。二要維護企業與職工的合法權益。在“兩新”組織中,存在多個利益主體,也存在多個利益主體的沖突問題,黨組織要正確處理和協調好多個利益主體的關系。要切合“兩新”組織的實際,把代表人民利益與保持“兩新”組織內部的穩定和諧統一起來。引導廣大員工尊重和維護出資者、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財產處置權、收益分配權、用人自主權,同時監督出資者、經營者切實保障員工的工資、福利及各項勞保措施的落實。并積極參與協調“兩新”組織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關系,及時反映出資者、經營者的要求和呼聲,促進有關部門改進作風,更好地為“兩新”組織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