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糧食物流基地交流

時間:2022-10-24 09:48:00

導語:現代糧食物流基地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糧食物流基地交流

糧食物流是指糧食從生產布局到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到銷售整個過程中的商品實體運動,以及在流通環節的一切增值活動。它包含了糧食運輸、倉儲、裝卸、包裝、配送、加工和信息應用,是一條完整環節鏈。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包括完善配套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高效合理的運作方式、科學規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就**而言,無論是自然資源條件還是目前所具備的糧油儲存、加工、轉運的產業基礎都非常有利于發展現代糧食物流。把糧食物流作為我市現代物流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以做大做強,對于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海洋經濟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以港興市”發展戰略、推動全市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現代糧食物流的必要性

發展現代糧食物流是實現時空效益、確保糧食安全的現實途徑。糧食是季節性生產、常年銷售的商品,在其生產與消費之間存在著時間的差異;糧食生產布局不平衡,其生產與消費也存在著地域差異,這在我國尤為明顯。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浙江省糧食缺口年平均約1075萬噸,已成了全國第二大糧食主銷區。**市一年糧食需求81萬噸,缺口約75萬噸,自給率不足10%。20**年以來,我國廣東等地的糧食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有專家就分析指出,糧價上漲有80%的因素為糧食物流節點脫節所致。糧食物流市場是“無形良田”,糧食物流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消除時空差異,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確保糧食安全。

發展現代糧食物流是降低流通費用挖掘第三利潤的必然選擇。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物流成本權威西澤修提出:物流成本的降低是“第三利潤源”。我市傳統的糧食流通采用包糧方式,糧食在流通過程中費用非常高,損耗非常大。據調查,國內糧食從生產區運到銷售區的流通費用,占在銷售區的糧食銷售價格的30%到35%,撒漏損失一般占3%-5%。而歐美國家最高流通費用率不超過25%,撒漏損失不超過1%。以東北的玉米外運為例,如果我國鐵路、港口等環節能真正的實現有效整合、無縫連結,在儲運過程中實現散裝、散運、散卸、散儲,那么其流通成本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至少再下降10%-20%左右。

發展現代糧食物流是糧食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及世貿保護期的結束,國外大型糧食物流企業必然進占國內市場,國內糧食企業如不加快占領糧食流通服務業市場,改變國內糧食產品成本高、服務差、競爭力弱的狀況,糧食物流這一“第三利潤源泉”必將成為他人之泉。加快發展現代糧食物流業,對于我國適應糧食經濟全球化,提高糧食企業競爭力,發展糧食經濟,服務糧食宏觀調控、確保糧食安全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從我市實際出發,依托優越的區位和岸線優勢,大力發展糧食現代物流,是推進港口物流業,落實“以港興市”戰略,振興海洋經濟的現實舉措。

二、我市發展現代糧食物流的主要優勢

在我國糧食流通中,糧食的進出口基本以海運為主。**作為海島城市,發展臨港型糧食物流具有很大的比較優勢。

一是優越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國海岸線的中部,是長江、錢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踞我國南北沿海航線與長江水道T型交匯要沖,緊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城市和長江三角洲遼闊腹地,面向浩瀚的太平洋,與釜山、高雄、香港、新加坡等西太平洋主力港口構成近乎等距離的扇形海運網絡,是江海聯運和長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門戶,適合建設國際海運樞紐和江海聯運中轉港口,是我國糧油等大宗商品理想的中轉集散地。

二是良好的深水岸線資源。**深水岸線眾多,建港資源十分豐富。在當前船舶大型化、港口深水化的趨勢下,**是建設大型糧油集散加工基地的理想選址。正在建設中的**國際糧油集散中心座落老塘山區域,航道水深在18米以上,15萬噸以下的大型船舶24小時可自由進出。港池不凍不淤,作業天數可達310天。背靠**最大的平地,陸域和碼頭腹地大。錨地內風浪小、泥沙地質,適宜錨泊。

三是有廣闊的市場腹地。**通江達海,港口集散腹地涵蓋華東沿海及整個長江流域。目前,浙江、福建、上海已是我國主要的缺糧地區,三省市糧食缺口在2250萬噸以上,這一地區所需的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品種幾乎全部需要從國內產糧區和國外輸入,這就為**建設糧食物流基地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四是快速發展的航運業。糧食運輸是大宗散貨運輸,航運業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載體之一,世界貿易運輸總量有80-85%是依靠海運完成的。近年,**海運業快速發展,船舶運力達到225.3萬載重噸,運力規模升至全省首位,這是**港物流大發展的良好背景。

五是扎實的產業基礎。**老塘山國際糧油集散中心已初步形成了與大宗糧油集散加工相適應的產業基礎。該中心已建成兩個5萬噸兼靠8萬噸散糧卸貨碼頭、兩個2.5萬噸和1個1000-5000噸裝船碼頭,并配有每小時1300噸入庫輸送線和每小時300噸的出庫裝船輸送線。已建成了8萬噸庫容的省級中轉儲備庫,可同時進行卸糧入庫、船船減載和散糧出庫裝船作業,在我省率先實現了糧食散裝、散運、散卸、散儲“四散”化。已落戶集散中心的中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年加工大豆能力達到60萬噸。集散中心的中轉集散和加工配送的平臺已經初步建成。

可以說,**依托港口優勢,發展臨港型現代糧食物流,基礎好,條件優,前景廣。

三、我市建設現代化糧食物流基地的思路和目標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資源配置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今后幾年國內、國際糧食貿易量必將逐步擴大。特別是缺糧的東南沿海省市,今后不僅要依靠國內產糧區,而且要接軌國際市場來平衡糧食需求,推進糧食產業化和規模化。這就客觀上要求我國東部主銷區有一個具備相當規模,便于吞吐集散、周轉儲存、梯度輻射的糧食物流基地。省發改委和省糧食局制訂的《浙江省糧食物流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重點在“十一五”期間,**要“建設以水水中轉為主體的國際糧油集散中心”,“一方面承接海外來糧和我國北方糧食主產區來糧,另一方面向長江沿線和東南沿海中轉輻射”。國家糧食局正在組織制訂的全國糧食物流設施建設規劃,已初步把**列入沿海和長三角的重要糧食物流節點。

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國家和省糧食物流發展規劃,我市建設現代糧食物流基地的總體思路應該是: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糧食安全總體戰略,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著眼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深水良港為依托,高起點規劃,高水平開發,建設以水水中轉為主體的國際性大型糧油集散中心,服務周邊區域,輻射長三角,延伸至華東沿海和長江沿岸地區,并最終建成我國重要的大宗糧油集散加工基地。具體目標包括:

(一)國際糧油集散中心。考慮到目前國內糧食物流布局的實際情況和現實可能性,中心的重點是減載、暫存和分裝海外來糧,包括南美大豆、美加澳小麥等,出口糧油加工成品。據統計,我國近幾年每年均有三至五千萬噸的糧食缺口需從國外調入,其中長三角地區占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據專家預測,至2010年長三角地區承接進口糧食將達到2500萬噸。適應國際散貨船大型化發展的趨勢,**承接海外來糧的優勢是國內其他港口不可比擬的,這方面我們應當大有可為。與此同時,也要主動承接我國北方糧食主產區來糧,拓展糧食物流業務。

(二)臨港糧油食品加工基地。通過市場導向和政策引導,加快產業集聚,重點發展附加值高,環境成本低的大宗糧油產品及關聯產業,形成高水平、規模化的臨港型糧油食品加工基地。

(三)糧食信息中心。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完善信息的采集與預警機制,實時公布國際國內糧油價格、供求情況及氣候、交通、檢疫等相關信息,網上競價交易信息,并與省和國家級管理部門實現信息共享,使集散中心成為東南沿海地區,甚至全國的糧食信息中心。

實現這樣的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應做好一至兩個“五年規劃”的準備,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扎扎實實地做好基礎工作。

四、我市建設現代糧食物流基地下一步應做好的工作

**國際糧食物流基地規劃選址于本島西部老塘山區域,總面積21平方公里,其中一期用地面積5.4平方公里,分為港口作業區、糧油儲備區、精深加工區、糧油交易區、配套服務區等若干功能區塊,尚有深水岸線3.5公里,可建15-20萬噸級大型碼頭。目前,市有關部門已初步制訂了**國際糧油集散中心規劃,下一步應根據國家即將出臺的《全國糧食現代物流設施建設規劃》,對該中心規劃作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為糧食物流基地建設提供藍本。

建設我市現代糧食物流基地有大量工作要做,從政府層面考慮,下一步擬應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應加強政策的銜接與協調,及時研究制定或調整完善相關的地方性扶持政策。二是要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市本級可考慮每年安排一定的糧食物流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市內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積極爭取國家糧食物流試點項目及資金,對于列入省重點的糧食物流建設項目,優先安排建設用地。

(二)有效整合資源。積極鼓勵市糧油加工企業向糧食物流基地集聚;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到**發展臨港糧油食品加工業;積極研究建立市中心儲備糧庫的可能性,改變我市目前糧食倉儲分散、效率低下的現狀。

(三)推進投資和經營主體多元化。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建立糧食物流項目投資和經營主體的多元化機制。通過市場運作,拓寬投資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吸收國內外資金,加快糧食物流設施建設。對一些信息系統、檢驗檢測系統、糧食專用碼頭等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在以政府為主的基礎上,鼓勵社會投資參與建設。

(四)加大協調溝通和服務力度。由于糧食物流涉及到多個部門、多個行業,必須堅持整體協調的發展方針,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加快糧食物流信息平臺和商務平臺建設,為糧食物流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五)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供應鏈管理能對整個糧食物流市場的升級并形成區域性中心起到推動作用。選擇第三方物流能增加更多的服務功能--從糧食的組織、運輸、倉儲、加工、報檢和租船訂艙,甚至對客戶索賠工作的處理和其它的延伸服務均可交給第三方物流來完成。因此以合理的費用委托第三方物流完成自己不熟悉的業務,是糧食物流中降低成本的必然選擇。

(六)加強糧食物流隊伍建設。我市現代物流方面的專業人才十分缺乏,應加強糧食物流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利用大專院校的力量,采取多種形式,培養一批熟練運用國際規則、具備現代物流管理和策劃技能的人員。積極引進國內外的優秀人才參與**糧食物流的建設、經營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