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改制經驗交流

時間:2022-11-18 03:39:00

導語:企業改制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改制經驗交流

學習、貫徹、落實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重在理論聯系實際,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開創國有企業改革的新局面。

一、通過“兩個置換”的方式努力解決好制約生產力發展的體制上的障礙

我市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形式是實現“兩個置換”,即:調整產權關系,由單一國有向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實現國有資產的“置換”;安置職工,解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職工的無限責任,實現國有企業職工身份的“置換”。通過“兩個置換”實現國有企業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解決體制問題一是明晰產權,理順所有制關系,使企業所有者、管理者相統一,責、權、利相一致;二是企業甩掉歷史上形成的沉重包袱,輕裝上陣;三是引進新的管理理念,改變國有企業管理混亂的局面。

今年以來,由于市委、市政府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動大舉措,強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使企業改制的完成率在今年年底將達到100%,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三三”工作目標中的國有企業改革目標也因此有了新的突破。企業改制了、體制改變了、結構調整了、包袱甩掉了,改革給企業重新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原來輕紡系統33家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企業停產、半停產,職工生計無著,改制解決了職工安置問題,同時方圓公司、高鵬公司、柳江煤礦等十余家企業改制后出現了新的面貌,今年雖受“非典”影響,但各項經濟運行指標均比改制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員穩定,職工生產情緒高漲,煥發出勃勃生機,這充分說明體制不變,企業不興,體制一變,后勁無窮。

二、在“無情調整”中“有情操作”,努力解決好職工思想觀念上的障礙

我們深刻認識到“穩定是大局”,由于企業改制直接涉及到職工的切身利益,在改制過程中職工有一些不理解是正常的,作好職工的思想工作,讓職工參與到改制中來是一個反反復復的過程。要保證社會的穩定,讓職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就要消除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職工思想上的障礙,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1、嚴格掌握政策、認真宣傳政策、具體落實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解決所有問題的依據,不僅要讓職工同意企業改制,還要讓職工明白改制。在改制過程中一定要發揮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宣傳、貫徹、執行改制政策。與此同時,我們總結改制經驗,印制了《改制政策宣傳手冊》,發放到職工手中,讓職工人手一冊;對于職工改制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我們組成改制工作組下到車間、班組為職工答疑釋惑,作到讓職工“政策明白”、“算帳清楚”,消除職工疑慮,真正作到為公負責、為民服務。

2、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作用,實施黨、政、工、團協調聯動

從制定企業改制方案到改制方案的具體實施,必須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群策群力,堅持黨政工團協調聯動,不搞孤軍奮戰,不脫離群眾。只有一心一意的依靠人民群眾,我們制訂的改制方案才能夠符合實際,才能夠具備實施的基礎,企業改制才能夠得以順利完成。

3、了解民情民意,帶著感情做工作

在改制過程中注意了解民情民意,帶著感情做好職工思想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對改制后“有托管主體”的企業,加強監管力度,以保證職工安置費用的落實;對“無托管主體”的企業,積極落實資金,保證應發放給職工的各項費用按時發放。為保證職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我們通過政府籌措資金及社會救助的方式,在安置費到位之前為職工發放生活費,對特困職工進行家訪,送米、送面進行救濟,沒有因為企業改制造成職工不能生活。真正做到讓職工“老有所養、少有所為、殘有所依、困有所解”。

三、堅持“事實求是、因企制宜、一廠一策”的思路,注重有效資產重組,努力解決好職工就業、再就業問題

國有企業改革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過程,所改變的是落后于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通過改革轉換經營機制,激活企業發展的潛力,國有企業改革不是把企業改黃,不是把工人改跑,而是要通過改革使企業出現新的亮點、新的增長點,給職工提供更多的就業、再就業機會。

在“兩個置換”中的國有資產置換方面,首先要充分考慮職工就業和再就業問題。為保證職工安置資金,我們積極與債權金融機構協商,爭得債權銀行同意,通過訴訟核銷的方式,有效盤活國有資產。目前為止,輕紡系統已核銷銀行債務近7億元,解除金融機構抵押查封的所屬企業資產賬面值近10億元,通過變現有效的補充了改制資金。同時,在資產變現方面我們始終堅持“陽光操作”,按照政府的要求對要處置的資產經產權交易中心進行公開出售。其中我們對所屬上海景福針織內衣總廠秦皇島分廠有形資產的公開出售,競買人已輻射到了全國,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

為實現職工就業、再就業,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國有資產處置方面,我們始終堅持:一是能重組則重組。對于有主導產品、有市場、有發展潛力的企業,要實現其有效資產重組,要讓它“輕裝上陣”、“煥發生機”。輕紡系統已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3600余人就業。二是不能重組則出售。對于資產重組無望的企業,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則,對其資產進行公開出售,公開出售的目的是吸引外來資金為我所用。

另外,社會各界必須充分認識到就業、再就業問題在當前的艱巨性。黨中央、國務院、省、市對職工就業、再就業問題都有明確要求,我們輕紡系統雖然安排了部分人員就業,但是仍然需要千方百計的廣開就業門路,拓寬就業渠道,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就業、再就業問題的相關政策,最大限度的實現職工就業,維護改制成果,提高改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