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創新交流
時間:2022-11-25 09:44:00
導語:三農創新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同志堅持和發展我們黨歷來重視農民問題、重視農業發展的思想,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整體來謀劃,提出了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戰略思想。**同志指出:“我國人民的吃飯問題,不能靠任何別的國家來解決”。農業的基礎作用是多方面的,“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就不可能有我國的自立;沒有農業的積累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國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他一再強調,農村工作是大頭,“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抓住農村這個大頭,就有了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主動權”;“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什么時候我們黨把農民問題解決得好……革命、建設、改革就順利進行、蓬勃發展。”因此,“各級黨委必須把農業放在各項經濟工作的首位。”在上世紀90年代初,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放松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傾向,他及時指出:“全黨上下一定要記取忽視農業必然帶來嚴重后果的歷史教訓,千萬不能好了瘡疤忘了痛。”
穩定、完善農村基本政策和基本經營制度。在一個時期,曾有一些人認為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有些地方的農民也擔心黨的農村政策會變。對此,**同志指出:“必須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這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他還對家庭承包經營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刻論述:“從實踐看,家庭承包經營再加上社會化服務,能夠容納不同水平的農業生產力,既適應傳統農業,也適應現代農業,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不存在生產力水平提高以后就要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問題。”這就為長期堅持家庭承包經營提供了理論支持,給農民吃了長效“定心丸”。與此同時,**同志提出要逐步推動經營體制創新,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規模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帶有戰略意義的舉措,應該大力支持。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同志始終高度重視發展農村生產力,強調“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始終把加快發展生產力作為農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強農村經濟活力。”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重點是建設現代農業。為此,一是要推進科教興農。**同志提出,“要進行一次新的農業科技革命”,“要切實抓好農業科研攻關、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和農民科技培訓,使農業增長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二是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同志針對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投入不足、農業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明確提出“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生產條件。”三是要發展鄉鎮企業。**同志認為,“發展鄉鎮企業是一個重大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根本方針。各級領導同志對此一定要有戰略眼光”,努力推動鄉鎮企業的體制創新和經營方式轉變。四是要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同志指出:“結構調整不僅對于增加農民特別是主產區農民的收入意義重大,而且是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臨的挑戰的關鍵措施,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保護農民權益,增加農民收入。**同志始終心系農民,提出解決“三農”問題,根本是要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切實保護好農民的各項權益。**同志指出:“增加農民收入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不僅直接關系到農村實現小康,還直接關系到開拓農村市場、擴大國內需求、帶動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增長,從長遠看還可能影響農產品的供給。”他非常重視農村扶貧開發,強調搞好農村扶貧開發,不僅直接關乎農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而且關乎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關乎黨的宗旨的實現,關乎我國人權事業的進展。他特別關注減輕農民負擔,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的政策規定,任何單位都不得以任何名義增加農民負擔。”
堅持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通過改革,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是我們黨在推動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長期實踐中得出的一條重要經驗。進入20世紀90年代,針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遇到的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同志深刻指出,要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總的目標是建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為支撐,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
解決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問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步解決我國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問題,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同志指出:“我國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的問題,要在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中逐步加以解決。”打破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加強農業的立法和執法,支持和保護農業,建立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體系。他還明確指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三農”工作
當前,“三農”工作既面臨難得機遇,又面臨繁重任務和嚴峻挑戰。我們要緊密聯系“三農”工作實際深入學習《文選》,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三農”工作,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科學發展觀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持和發展,是我們做好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改革創新,把激發農村活力作為加快發展的基本途徑;堅持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把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把“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落到實處,努力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不斷增強我國農業的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優化農業生產區域布局,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加快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努力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突出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
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立足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強化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嚴格保護耕地,大力提高單產,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優化糧食發展布局,不斷提高國家糧食安全水平。同時,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城鎮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優化農產品品種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從數量和質量上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
穩定增加農民收入,切實維護農民權益。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優勢農產品,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強扶貧開發工作,加強和改善對農民的各項服務。
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創新農村經營體制。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特別是土地承包關系,維護農民土地權益,堅決防止濫占耕地和基本農田、濫占農民宅基地等問題;逐步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在有條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積極引導和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推進農技推廣體系和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增強促進農業發展的公共服務能力。
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社會和諧。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加快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著力解決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 上一篇:機制創新矛盾化解交流
- 下一篇:黨內和諧思想和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