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型社會四大轉變交流
時間:2022-11-26 11:39:00
導語:節約型社會四大轉變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資源儲量的底子薄,如果不在“節用”上下功夫,不顧自然、不計代價、不問未來,竭澤而漁、竭礦而采,不僅會很快耗盡國內資源,也會加大全球資源供給的壓力。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先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努力解決資源不足的矛盾,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們十分緊迫的任務。中國的現狀是:一方面,經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仍主要依賴資源的高投入來實現,能源、淡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資源產出效率較低,節約潛力很大。目前,鋼鐵、有色、電力、化工等8個高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4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25個百分點,礦產資源總回收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
早在20**多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就提出:“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中國資源儲量的“本”并不強,如果不在“節用”上下功夫,不顧自然、不計代價、不問未來,竭澤而漁、竭礦而采,不僅會很快耗盡國內資源,也會加大全球資源供給的壓力。降低資源消耗,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我們的必然選擇。而建設節約型社會,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著力構建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構建節約型的增長方式。構建節約型的增長方式要實現四個轉變:需求結構要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增長向消費和投資、內需和外需共同拉動增長轉變;產業結構要實現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增長向工業、服務業和農業共同帶動增長轉變;要素資源投入要實現由主要依靠資金和自然資源支撐增長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支撐轉變;資源利用方式要實現由“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過程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轉變。
構建節約型的產業結構。在鞏固農業、壯大工業的同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特別是要加快發展并做大做強信息產業,加速信息化進程。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大力發展集約化農業。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優質能源比重。根據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力,確定不同區域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優化區域產業布局。
構建節約型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發展必須充分考慮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能力,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資源。要嚴格建設用地規劃管理,改進建筑結構,充分利用可使用空間,把城市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與改善城市環境相結合,合理配置綠化用地。規劃和建設節約型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交通運輸系統效率。大力推進城市節水,充分利用各種可利用水資源。
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理念,用節約資源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逐步形成文明、節約的行為模式。特別是在服務領域及日常生活消費中,大力倡導節約風尚,使節能、節水、節材、節糧、垃圾分類回收、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逐步形成與國情相適應的節約型消費模式。
- 上一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 下一篇:博物館與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精品范文
10節約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