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業工作交流
時間:2022-11-28 09:47:00
導語:非公企業工作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公有制企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已經逐步成為地方經濟組織的基本形式。順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充分認識和正確把握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在特定的經濟組織環境下所處的地位、肩負的職責以及發揮作用的基本途徑,積極開展黨建工作,從多層次、多方面維護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基層黨委和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所面臨的一個新的實踐探索的課題。為此,我們經貿局黨委對下屬的非公有制企業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調查研究,通過座談、會議、談心等多種形式,初步摸清了現階段局屬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我局黨委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現狀
我局黨委下屬非公制企業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企業平均資產近200萬元,年平均銷售產值僅2**萬元,職工人數在**0人以上的僅2家;二是企業黨支部組織健全,企業的支部書記都由企業主擔任,但沒有專職的黨務工作者;三是企業支部書記的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及其以下的占75%以上;四是要求入黨的職工人數逐年減少,在2001年至2002年新增的入黨積極分子甚至出現空白。
二、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我局的局屬非公有制企業是由集體企業轉制而來,且早在98年就開始實施轉制,企業轉制后,各方面情況都發生了深刻地變化,企業黨建工作也面臨著大量開創性的、前人沒有涉足的問題。雖然,轉制過程中部分解決了企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但其所帶來的勞動用工制度的變化,多種分配方式的存在,員工們對物質利益要求的差異,企業法人治理機構的建立,領導體制和活動方式的改變,改革中遺留的問題以及思想觀念滯后于發展等一系列問題,必然影響企業的黨建工作。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新形勢下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模糊認識:一是主張“黨員管理社區化”,認為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可退出企業,黨員歸屬所在社區管理。二是主張“黨員活動業余化”,以不能影響企業生產為由,認為黨員活動只能在星期天或晚上進行。三是主張“組織生活簡單化”,認為黨員組織生活就是集中起來學習學習或做做好事。四是片面強調“非公企業特殊化”,認為非公有制企業以獲得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能賺錢的企業就是好企業,只要他們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就可以了,黨建工作做得好壞無所謂;甚至認為開展黨建工作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五是片面理解“黨建工作常規化”,認為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只是對下收收黨費,對上繳繳黨費,再就是發展幾個黨員,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結合不緊密。
2、部分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弱化,在企業中地位不高,作用難以發揮。個別企業黨組織跟不上新形勢的發展,黨建工作無所適從,僅局限于上情下達,做一些具體的思想政治工作、職工教育和企業文化建設等,政治核心作用弱化,企業黨組織的角色和位置日趨被動,出現邊緣化、附屬化、虛設化的傾向。特別是在如何圍繞經濟建設中心開展黨建工作,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發展方面缺乏好的辦法,成效也不明顯,職工群眾的評價不高,黨組織作用發揮的公認度不高,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摸范作用在逐步弱化。
3、企業黨組織建設滑坡,教育管理黨員手段弱化,作用難以發揮。企業改制后,黨建工作出現明顯的滑坡,有些企業黨組織雖然健全,但工作卻難以展開,由此帶來黨建工作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對上應付多,對下實抓少;年初計劃內容多,年度實施內容少;形式化的活動多,注重實效的活動少。同時以往經常運用的組織黨員開展集中學習教育和各種寓教于樂的活動變得較為困難,黨員教育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載體。在黨性觀念不強,又不愿及時把組織關系轉到所在社區黨組織的自謀職業黨員中,甚至存在著長期不與黨組織聯系,不能接時足額交納黨費等現象。
4、黨的活動內容缺乏有效性,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存在“兩張皮”現象。分析原因,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和實際操作上的缺少借鑒性,是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不能有效開展的主要因素。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各方面都很重視,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到底應該抓到什么程度,在黨建理論的研究上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人們對此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著千差萬別的情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構筑起的法人治理結構,打破了原有的領導體制及傳統的黨政管理格局,《公司法》、《企業法》、《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條例》等規范性文件中也沒有具體規范企業黨組織職能,分割企業黨政領導權力界限的條款。按《公司法》規定,企業黨組織也不在法人治理結構之內,也沒有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的規定,而只能通過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以董事身份參與決策,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黨組織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三、對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幾點建議和思考
面對新形勢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問題,結合我局局屬非公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實踐情況,對有效發揮黨的政治核心作用,促進企業經濟發展,提出以下建議和思考:
1、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來認識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性。
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處在一個個人擁有終極產權的多樣化的新型經濟組織之中,且這類經濟組織在黨的現行經濟政策的條件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工作將成為黨的基層組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處于執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的基層組織,理所當然的應當成為黨在非公有制企業實踐“三個代表”的政治力量,成為非公有制企業職工的政治核心,成為維護和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的政治基礎。這既表明了現階段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同時又集中體現了“三個代表”對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特定要求。
2、要緊緊圍繞生產經營開展黨建工作,把促進企業經濟發展作為企業黨組織的中心工作。
一要堅持發揮黨的政治核心作用。現階段,雖然企業實行了經營體制的轉換,但從根本上說,企業黨組織處于政治核心地位、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原則未變。對黨員干部在黨建與經濟工作中的一些困惑,企業黨組織要及時澄清,幫助黨員弄的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使大家明白,堅持發揮黨的作用不能“空對空”。在企業中,正確處理“中心”與“核心”作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黨組織要緊緊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工作,謀求企業經濟發展,不斷提高職工的各種待遇,讓職工切實感受到黨的作用。
二要把參與企業決策作為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關鍵環節抓實、抓好。要有效參與企業決策,企業黨組織必須堅持:①抓方向。即從維護廣大職工的利益出發,主動參與對企業發展具有方向性、長遠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以及職工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如發展規劃,管理人員的任免,工資、獎金、職工福利待遇等,發揮黨組織的監督作用,保證企業的正確發展方向。②抓獻策。即在參與決策中,企業黨組織要自覺把自己置身于決策者的角度,出主意、想辦法,為企業排憂解難。③抓服務。即在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過程中,企業黨組織不僅要帶頭執行,而且要積極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保證企業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既要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也要把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與黨組織緊密結合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作用與地位,推動企業的發展。
三要完善企業黨建工作考核的標準。在新的形勢下,對企業黨組織的考核不能再以黨支部自身建設的好壞作為唯一標準來考核,而是應把能否帶領職工完成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指標;能否保證和促進企業改革和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企業資產保值增值;能否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作為檢驗企業黨支部工作的客觀尺度,使黨支部書記的工作跳出“黨只管黨”的狹小圈子,克服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兩張皮”互不搭界的傾向。
3、要加強基層支部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在經濟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一要圍繞經濟工作改變黨建活動的方式、方法。企業黨組織的活動方式、方法,要適應新的變化,緊緊圍繞經濟工作,做到“三結合”,增加實效。一是形式緊密結合實際。支部開展活動時做到:沒有效果的活動不搞;影響生產工作的活動取消;無的放矢、空洞無物的說教杜絕。二是內容緊密結合經濟工作。在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注意搞好業務培訓,提高職工的素質。三是要將黨建活動目的賦予經濟意義。要讓全體黨員充分認識到活動的開展是由于企業的經濟發展,從而自覺把行動統一到經濟工作上。
二要充分發揮黨員在經濟發展中的模范作用。黨的核心作用必須落實到每個黨員身上,這就要求每個黨員必須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一線黨員工作、生活在群眾中,其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周圍的職工。在抓典型時,要讓典型與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
三要積極轉變作風,實施民心工程,構筑新型的黨群關系。要拓寬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渠道,不僅要保留和堅持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賦予其實質性的權力,同時還要隨著改革的深入,完善和充實職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有效形式和內容,保證職工在董事會、監事會中的作用。凡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都要向職工公開;凡涉及企業資本運營的改革,要向職工公開決策運行結果。黨員干部要接受民主評議,使職工的民主管理和監督進入企業各個層次、各個環節的權力位置,特別是人、財、物的權力位置,使其管理、監督主體到位。
四要讓職工參與企業經營成果的分享。搞好企業,不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不行;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不讓職工平等地享受經營成果也不行。要完善和調整分配機制,不斷提高和改善職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滿足職工更高層次的需求,尤其是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比如創造生動活潑的政治環境,滿足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需要;創造崗位成才的用人環境,滿足職工渴望成才的需要;創造豐富的生活環境,滿足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五要用廉潔公正的人格力量凝聚人心。加強黨內監督,使廣大黨員干部,克盡職守,廉潔奉公,對凝聚職工人心,搞好黨群關系十分重要。這就要求企業黨組織必須加強作風建設,加強對黨員干部進行優良傳統作風教育,尤其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教育,堅決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