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先進交流

時間:2022-11-29 09:41:00

導語:農村黨員先進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員先進交流

黨的先進性是黨的建設的核心問題,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黨只有始終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保持黨的先進性,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領導和帶領中國人民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影響農村黨員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因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它要求在每一位黨員的身上具體體現出來。作為實踐“三個代表”的個體,每位黨員都應具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和無私無畏的高尚品質。但目前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很難發揮出來,原因在于:

1.農村實行家庭承包制后,家庭分散生產經營,客觀上不利于農村黨員先進性的發揮。由于生產勞動和經濟利益相對獨立,集體活動大大減少,客觀上給農村黨員保持先進性造成一定難度。

2.文化水平低,不具備一技之長,使農村黨員的先進性難以體現。革命戰爭年代和解放初期發展的老黨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這些老黨員文化程度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多年來很少補充新知識,無法保持黨的先進性,有些甚至淪為貧困戶,更說不上帶領群眾致富。

3.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不利于黨的先進性。農村黨員中有2/3在50歲以上,黨員隊伍老齡化嚴重。由于體力、腦力日漸不支,相當一部分黨員在家庭中由原來主導地位變為從屬地位,在很多事情上力不從心。

4.黨員貧困戶偏多,社會風氣不正,打擊了農村黨員群眾的積極性。一些基層黨組織對有困難的黨員關心不夠,影響了一部分青年農民加入黨組織的積極性。一般農民群眾認為入黨不入黨都一樣,該困難照樣困難,沒有人關心。

二、保持黨的先進性,讓群眾感到“三個代表”就在身邊

戰斗在基層的廣大黨員能否保持先進性,以及他們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如何,不僅是黨風的直接體現,關系到黨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系著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廣大黨員必須始終代表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農村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農民的最根本利益,必須按照“三個代表”要求扎實開展工作并取得顯著成效,讓人民群眾受益,使他們切實感到“三個代表”就在身邊。

1.以執政興村為第一要務,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使群眾切實得到物質利益。只有經濟發展了,基層黨員干部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可,黨的先進性才能真正體現出來。第一,黨員要帶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黨組織不僅要著力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為農民服務的思想覺悟,而且更要著眼于解決好農村黨員干部“會不會富”和“能不能帶領群眾同富”這兩個問題。要促使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努力做到在科技興農上先學一步,在農村結構調整上先走一步,在發展二、三產業上先干一步。在鼓勵他們帶頭致富的同時,要組織引導黨員干部全力幫助廣大群眾共同致富,要求廣大黨員做農村政策的宣傳員,向農民群眾及時、準確地提供各種政策信息、科技信息等,幫助農民解決“市場需要什么,種什么賺錢”的問題;做發展經濟的服務員,向農民群眾提供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和各種農用生產資料,以保證其生產經營活動不至于因缺乏資金、物資而受阻;做傳授技術的指導員,向農民群眾提供先進實用的新技術,并在技術操作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指導、示范和培訓;做開拓農副產品市場的銷售員,著力解決長期存在的農副產品賣難的問題,使農民從產品的銷售中獲得收益。組織發動黨員干部為農民群眾增收搭臺子、指路子、出點子,努力走出一條先富幫后富、齊幫困難戶、共走致富路的農村發展的新路子。第二,黨員干部要切實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辦實事。發展的目的是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發展農村先進生產力,應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基本出發點,讓農民生活水平隨生產力的發展而提高。

2.發展農村先進文化,開展教育活動,使群眾對精神生活得到滿意。在發展先進生產力,改善村民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必須發展農村的先進文化,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堅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結合,使農村社會經濟文化得以全面發展,在精神領域中保持基層組織的先進性。第一,黨員干部要時刻強化群眾意識。深入群眾,到群眾中去是黨對黨員干部的一貫要求,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一項重要舉措。群眾意識說到底就是一個如何對待廣大人民群眾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立場、根本態度問題。農村黨員干部處在黨的工作的最基層,工作生活在農民群眾之中,其群眾意識如何是黨風的最直接體現。只有牢固樹立群眾意識,才能牢記黨的宗旨,增強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做“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第二,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中國現代化能否實現,關鍵是看中國農村現代化能否實現,而農村現代化的實現必須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因此,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必須注意發展農村的先進文化,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3.堅持黨的宗旨,推行政務公開,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十六大中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農村基層組織必須在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時,把建設農村政治文明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讓群眾參政、議政,增加政策的透明度。第一,推行政務公開。近年推行的村務公開、政務公開、事務公開、財務公開以及黨務公開工作,取得了“給群眾一個明白,還黨員干部一個清白”的明顯效果。要努力將黨務、政務、事務等農村社會熱點問題全部納入公開的范圍,做到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標準、辦事結果、整改措施全部公開。第二,多辦好事實事。黨員必須心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切實解決好群眾的實際困難。思群眾之所思,急群眾之所急,真正為群眾辦實事。黨員干部要特別關心那些生活上遇到困難的群眾。通過為農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使村民看到黨組織心里裝著群眾,是真正代表廣大農民利益的,是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

三、建立保持農村黨員先進性的機制

要使農村黨員始終保持先進性,既要繼承和發揚過去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又要不斷有所創新,結合農村黨員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形成一套有效機制。

1.強化教育功能。堅持開展保持黨的先進性教育和民主評議黨員活動。在實際操作中,要立足“群眾幫,自己找,組織點”,嚴格按照“自評一互評一民主表決”的程序給黨員定格,通過學習教育和群眾評議活動,增強農村黨員的黨員意識、宗旨意識。

2.改進培訓方式。要充分發揮基層黨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開展農村黨員實用技術培訓,使45歲以下的農村黨員真正掌握1—2門實用技術,全面提高他們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力求達到“確定一批項目、培訓一批黨員、形成支柱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3.激發組織活力。發展年輕有為、實干精神強和文化程度高的積極分子入黨,尤其要培養高中畢業生、復員軍人、農業科學技術骨干、致富能手入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眼光要寬一些,不僅培養在村務農的青年積極分子,也要培養外出經商、打工的青年積極分子。對班子軟弱渙散,無力發展黨員的支部采取先整頓、后發展的辦法,以改變落后面貌。經過努力,使農村黨員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得到優化,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從而不斷增強黨在農村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4.明確崗位職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既要繼續提倡農村黨員講奉獻、盡義務,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又要結合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客觀要求,以及農村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批準農村黨員尤其是農村無職黨員踐行“三個代表”的切入點,使每個黨員都能保持黨的先進性,為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