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建設理論創新交流
時間:2022-11-29 06:20:00
導語:學風建設理論創新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這一論述充分表明了理論創新的重要性。但是,要實現理論創新,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即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發揚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顯而易見,學風建設對于理論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搞好學風建設是進行理論創新的重要條件。理論創新就是要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使黨的思想理論引導和鼓舞全黨、全國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因此,是否具備優良的學風,能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既關系到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同時也關系到理論創新的實質內容與最終成果。歷史和現實都表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我們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都是堅持優良學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光輝典范。馬克思恩格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吸取人類歷史以往的一切文明成果,批判和超越了亞當·斯密、李嘉圖、黑格爾、費爾巴哈等人的學說,總結概括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使馬克思主義成為普遍的客觀真理。以后,馬克思恩格斯又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止一次地對他們原有的具體觀點和結論進行修改補充甚至摒棄。列寧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的經濟、政治及其基本矛盾進行了具體分析,揭示了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在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首先獲得勝利,并成功領導了十月革命,創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我國,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指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恢復和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樣一個根本問題,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事實說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之所以能夠取得理論創新的歷史性成果,除了政治敏銳、智慧博學、積極實踐、依靠群眾等原因以外,也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分不開。可以這樣講,優良學風必然有力地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不良學風則會嚴重損害以至窒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命力。一切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問題和癥結,就是把理論與實際割裂和對立起來,把發展的科學理論,變成孤立、靜止、僵化不變的教條,抽掉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這一活的靈魂。歷史上,凡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不良學風盛行或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不僅阻礙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而且革命和建設也要付出慘重代價。因此,學風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問題,而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根本態度、根本方法問題,它關乎馬克思主義的生機和活力,關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和發展,也關乎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
理論創新不僅是在學風端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展開,而且本身就是對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的反撥和克服,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的弘揚和光大。理論創新與學風建設本質上是一致的。理論上的創新和發展既為科學理論增添了新的內容,開辟了新的境界,又為弘揚優良學風創造了新的條件,提供了新的起點,必將進一步提高學風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每一次的理論創新,都會引發和興起學習理論創新成果的新高潮,使全黨思想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統一,理論素質進一步提高,學風建設進一步發展,形成空前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生動局面,從而贏得黨的事業的巨大進步。歷史上的時期就是如此。作為理論創新成果的思想,經過全黨的大學習,實現了思想認識的空前統一和優良學風的大力弘揚,由此推動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很快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并建立了新中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情況也是如此。作為理論創新成果的鄧小平理論,經過全黨的大學習,同樣實現了思想認識的空前統一和優良學風的大力弘揚,由此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飛速發展并取得輝煌成就。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后,作為理論創新成果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經過全黨的大學習,同樣實現了思想認識的空前統一和優良學風的大力弘揚,由此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所有這些都有力地說明,理論創新不僅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而且也積極地促進了學風建設,對于贏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新勝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
理論創新指的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理論飛躍,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形成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只有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緊跟實踐的發展,理論創新才有可能展開,也才有可能取得創新的理論成果。離開實踐,脫離實際,理論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既然理論創新起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檢驗于實踐,那么,學風建設就必須緊緊圍繞實踐第一、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根本問題來展開,從而服務理論創新、推動理論創新。如果說,我們黨的每一次理論創新都是堅持實踐第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結果,那么學風建設也必須把實踐作為首要的和基本的問題。關于實踐在認識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鄧小平、三代中央領導核心都有大量精辟的論述,從《實踐論》、《改造我們的學習》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再到“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等著作和論述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
為什么在加強學風建設、推動理論創新的過程中,要突出強調實踐第一的觀點,這里有三點要說明:一是認識和理論歸根結底來源于實踐,即從實踐中來。任何理論,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科學理論更是如此。馬克思主義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而是在以往人類一切實踐成果基礎上產生的,是以往人類一切實踐成果的科學結晶。所以,實踐和理論相比不能不占首位;理論創新必須以實踐為基礎。二是認識和理論的目的,是為了實踐,即到實踐中去。任何科學的理論,都要回到社會實踐中去,實現理論對社會發展的指導與促進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不但能夠正確地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夠改造世界。所以,理論創新的目的和意義不是囿于思想王國之中,而是要指導和推動實踐的發展。三是實踐是理論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檢驗的標準。只有實踐才能推動創新理論的不斷深化,才能檢驗創新理論的科學性。所以,理論創新最終要靠實踐來推動和檢驗。正是由于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源泉、目的、發展動力、檢驗標準,因此,在抓好學風建設、推動理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強調實踐第一的觀點。
聯系今天的實際,強調學風建設、推動理論創新,需要注意把握兩點:一是要堅持“用實踐去發展本本,不能用本本去框實踐”。我們所進行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馬克思主義書本中找不到現成答案,現實生活中也沒有可以直接拿來的成功經驗。我們面臨的形勢和情況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根據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根據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研究新情況,找到新答案,解決新問題。二是“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需要,也是馬克思主義學風建設的需要。
三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重大理論創新。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全面深刻地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思想內涵、精神實質和貫徹落實的根本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融立黨、執政、興國于一體,貫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是我們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是我們贏得未來發展、振興中華民族、創造新的輝煌的制勝法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的需要,同時也和我們黨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分不開,從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我們黨加強學風建設、推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樣要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也就是說,在學習貫徹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過程中,必須抓好學風建設,用好的學風推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貫徹和落實。
只有堅持和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才能深刻認識和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掌握其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如果從“本本”出發,教條、僵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孤立、靜止地看問題,看不到《共產黨宣言》發表一個半世紀以來的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看不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看不到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意義,特別是對涉及一些重大實際問題的理論創新,一些新觀點、新思想、新論斷,如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社會主義勞動和勞動價值論、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等問題就更不容易理解,甚至還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模糊認識。顯而易見,只有堅持和弘揚黨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學懂弄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從而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信念,經得起任何風險風浪的考驗,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各項任務。
只有堅持和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才能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源于實踐,也必然回到實踐,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理論與實踐脫節,搞一些形式主義的花拳繡腿,不僅是學風上的大忌,而且會嚴重損害和干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貫徹落實。我們必須有一個良好學風,理論聯系實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緊密聯系各地區、各單位、各部門的實際,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立場、根本觀點、根本方法來研究具體情況,提出具體思路,解決具體問題。只有這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發揮統領和指導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應該說,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即關鍵在于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于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于堅持執政為民,都是和黨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聯系在一起的,都要靠黨的優良學風來推動。從一定意義上講,不抓學風建設,沒有良好的學風,就不可能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到實處。總之,對于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無論是學習領會還是貫徹落實,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學風,都必須靠加強學風建設來提供堅實的保障,對這一點務必要有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