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意見交流

時間:2022-12-01 09:24:00

導語:批評意見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批評意見交流

建立科學民主決策機制,認真傾聽各方面的意見,特別要聽取不同意見。從某種意義上說,批評意見對作出正確決策的作用最大,因為批評意見可以使我們頭腦更清醒,更加重視那些容易忽視的問題,以利于把方案做得更加周全,避免決策失誤。

我想,那些反對批評意見的同志,聽不進批評意見的同志,對批評意見有成見、有顧慮的同志,都可以從上面這段重要講話中獲得有益的啟發。從歷史上來看,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的一個傳家寶,但一段時期以來,這樣一個好傳統在一些同志那里被丟得差不多了。

有的同志由于在附和、贊成的聲音中浸淫日久,耳朵的功能已開始退化,一旦聽到批評意見,便不免引起生理上的反感,甚至覺得批評者有些“另類”。因此,批評得對與不對、批評得有沒有道理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牢記批評意見發生的場合,分析批評意見背后“見不得人”的“動機”,揣摩批評者是不是存心跟自己“過不去”,并以此為基礎,決定自己對批評者的態度。“涵養”好一點的,是從“誠心接受”批評之日起,念念不忘事后給批評者“穿小鞋”;“涵養”差一點的,則免不了當場發作,怒發沖冠,與批評者針尖對麥芒。久而久之,批評者就變得“世故”起來,批評的聲音便式微下去,在一些地方或部門,批評與自我批評便不復存在,甚至異化成表揚與自我表揚。聽不見批評的聲音,在接受批評的一方,或以為自己從此可以耳根清凈,卻不知一個日益變得耳不聰目不明的人,即使身處險境也難以自知。

惟我獨尊的家長作風,個人專斷的長官意志,上智下愚的封建殘余,無疑都是排斥批評意見的要因。但客觀地說,沒有充分認識到批評意見的價值,同樣是聽不進批評意見的一個重要原因。“忠言逆耳利于行”之類的古訓,我們不是沒有,但總使人感到過于籠統,不足以從時代的高度全面揭示批評意見的價值。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同志關于批評意見的意見,是對批評意見價值的再發現,豐富并拓展了批評意見的價值內涵。

批評意見的存在,可以使智者免千慮一失之憂,使明者更能察己于秋毫,使勝者力戒驕縱之弊。認識到批評意見的價值之后,還需要尋求有效的實現形式,方能使批評意見的價值從觀念形態轉化為現實形態,使批評意見真正成為促進和改進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現象,使人們感到批評意見的存在,其象征意義往往大于實際意義。一些貪大求洋的項目上馬之前,專家并非沒有提出“不可行”的批評意見,可惜這些批評意見卻沒能成為扭轉事態、免遭失敗命運的重要力量。今年“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對不少景區墮入“建樓炸樓”惡性循環的現象提出了嚴肅批評。但在事實上,不少景區內的違章建筑在建設之初,就遭到當地群眾的強烈反對,可惜的是,這些批評和反對的意見同樣沒能成為遏制“建”與“炸”惡性循環的重要力量。

壓制批評必然會消減批評者的積極性,這是顯而易見的;而批評者雖可以暢所欲言,但如果提意見到頭來成了“提了也白提”,同樣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這兩種現象在表現上雖然不同,但在結果上都可能導致對批評意見的取消。黨的十六大報告已就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提出了總體要求,當務之急是“破題”,進一步把這些原則具體化,使之在實踐中更有可操作性,實際效果更明顯。鑒于“批評意見對作出正確決策的作用最大”這樣一個特點,當前尤其需要積極探索體現和實現批評意見價值的有效形式。

之所以要特別強調實現形式的有效性,乃是因為現實中存在一些獲取、接受、吸納批評的形式徒有其表,比如那些幾成擺設的“意見箱”,比如那些流于走過場的價格聽證會。而這些實現形式的低效或失效,又與所建立的機制不夠健全、相互間照應不夠緊密有關。只有找到并完善有效的實現形式,批評意見才能真正發揮使我們頭腦更清醒、更加重視那些容易忽視的問題的作用,從而把方案做得更加周全,避免決策失誤。這當然要繼續做大量開拓性的工作,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倘若不聽批評意見摔了跟頭、造成了損失,最后都由國家來當“冤大頭”,當事人卻可以不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那么,批評意見即使存在,其象征意義就還將大于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