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帶鄉交流
時間:2022-12-06 08:48:00
導語:以城帶鄉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方針。結合實際,筆者認為構建“以城帶鄉”的黨建工作新模式對推動新農村建設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構建選派、包聯模式,推動組織優勢向農村流動。實行城市組織要素向農村流動是黨建工作“以城帶鄉”的直接途徑。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跳出農村的圈子抓農村黨的建設,從外部施力,整頓后進村黨組織,優化中等村黨建工作,提高先進村黨建水平。主要包括選派干部到村任職,實行黨建工作部門聯村、縣(市)領導干部聯村。選派干部到村任職即從縣(市)工作部門、特別是黨務工作部門選擇一批經驗豐富、公道正派的優秀黨務干部到后進村任黨支部書記,其主要職責是化解矛盾、整頓班子、培養干部、帶好隊伍。從近幾年的實踐來看,由于選派干部綜合素質高,加之選派干部到村工作能排除農村人際關系圈、利益關系圈的影響,絕大多數選派干部能公平公正地開展工作,任職的后進村都實現了轉化提高。黨建工作部門聯村即縣(市)工作部門黨組織不僅要抓好本單位的黨建工作,而且要包聯一個村的黨建工作,定期到包聯村進行幫扶,解決農村黨組織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指派一名優秀干部經常性在包聯村了解情況,開展工作。其優勢在于實現了城市黨組織和農村黨組織的優勢互補,促進了良性互動。縣(市)領導干部聯村即縣(市)領導干部在黨建工作中包聯一個村,不定期到村開展調研,通過解剖“麻雀”,發現農村黨建工作中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制定對策,促進地區性黨建工作上新臺階。
構建掛職、外訓模式,促進城市理念向農村延伸。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用城市化的理念來對農村進行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掛職、外訓模式通過組織入黨積極分子、黨員、村干部到城市工作、學習,獲取先進的城市管理知識,并將其運用于農村建設中,促進農村城鎮化、集鎮化建設,優化人居環境,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掛職,即借鑒行政干部掛職鍛煉的方式,組織農村干部到城市社區掛職工作一定時間,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村干部與社區干部的共同工作,使村干部對城市管理、社區工作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牢固樹立服務的理念,從而達到改進村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風的效果。外訓,即組織農村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到沿海等大中城市培訓。這種模式能改變本地培訓視野不開闊、知識更新不快、吸引力不強的缺點,用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武裝頭腦,用活生生的事例來教育積極分子和黨員,加快他們的知識更新速度,為建設新農村奠定思想基礎。
構建農民工“培、選”模式,實現工業化思想在農村傳承。農民工是協調城鄉發展的生力軍。在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中,有一部分農民和農村黨員通過勤奮工作、刻苦學習,成為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中高層管理人員,有的甚至成為了企業主。及時將條件成熟的優秀農民工培養成黨員,將農民工中的優秀黨員推選為村黨組織成員,并積極引導他們返鄉創業,有利于用工業理念武裝農村黨員干部的思想,促進農村工業企業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優化日常經營管理。受空間距離遠的影響,將優秀農民工培養成黨員,存在培養難的問題。可在外出農村黨員較多的地區建立臨時黨組織,負責對農民工中的積極分子進行培養。農村黨組織要充分利用網絡、通訊、郵件等手段,建立外出務工積極分子檔案庫,及時寄(郵)發學習資料,了解積極分子思想動態。將外出務工人員中的優秀黨員推選為村黨組織成員,要完善選舉辦法,鼓勵農民工中的優秀黨員回村參加村黨組織選舉;要從政治上關心、生活上幫助、待遇上保障農村干部。通過從農民工中的優秀黨員中選舉產生一批村黨組織成員,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造就一批工業型的農村干部隊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