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實驗工作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0 09:44:00

導語:農村社區實驗工作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社區實驗工作經驗交流

*縣在農村社區實驗工作中,組織得力,工作扎實,效果明顯,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形成共識,加強領導

針對本縣建制村多年來沒有大的調整,人口密集、居住集中,有強烈的地緣性、地域性和認同感這個特點,以村為單位,采用“一村一社區”模式。為切實推進此項工作,縣領導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縣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領導組”,縣委書記親自任組長,副組長由縣委政府的主要領導擔任,組織、宣傳、國土、交通、文化、衛生、公安、民政、農業、財政、勞動等十幾個部門的一把手為領導組成員,由縣委、縣政府及時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社區實驗縣建設的實施方案》,各鄉鎮都成立了指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

二、資源整合,對口共建

《實施方案》把強化部門責任列入農村社區建設的保障措施中,建立了由有關部門參加的農村社區建設聯席會議和定期匯報督查制度,國家和省市的支農項目和支農經費,由縣里統一規劃,捆綁使用,向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傾斜,構建了一個整合農村基層資源的橫向網絡系統。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在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中找準各自的結合點和切入點,深入開展“對口結對共建”和“部門服務進社區”活動,實現了社區內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社會資源的優化組合,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建的良好局面。縣委組織部結合農村黨支部的“三建兩提”,抓社區黨建工作;縣委宣傳部結合精神文明創建,抓社區鄉風文明建設;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結合城鄉統籌就業工作,抓農村勞動力培訓和勞務中介服務;縣交通局抓試驗村的道路硬化;縣農業局抓實用技術推廣和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縣國土局抓社區建設基建項目的規劃審批;縣文化、體育中心抓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和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縣衛生、計生局抓社區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縣公安局抓社區平安創建綜合治理。據統計,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全縣各相關職能部門共無償投入各類建設資金達60萬元,整合、修繕和利用閑置資產折合人民幣達100萬元

三、搭建平臺,完善服務

圍繞農村社區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總體要求,在40個農村實驗社區,初步實現了“八有”陣地建設和“六大”服務網絡建設。在配套社區基礎設施方面,實現了“八有”,即:有社區服務中的辦公用房,村務公開欄,村民學校文化活動場所,社區警務室、社區衛生室、和計生活動室、社區超市、社區五保供養點。在完善社區公共服務方面,建立了“六大服務網絡”;一是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40個實驗社區全部建立了衛生醫務室,開展新農合醫療保險的參合率達100%;同時有254個村成立計劃生育協會,并完善了同縣綜合性醫院的轉診機制。二是環境美化服務網絡。實驗社區全部實現了“三清五改”和社區主干道硬化。三是社會救助和保障服務網絡。通過開展對低保戶、五保戶等弱勢群體的救助服務和勞動就業培訓活動,加大了農村最低生活的保障力度。四是治安維穩服務網絡。實驗社區村村成立了聯防隊,建有警務室,加強了法制宣傳教育,形成了以法治社區和創建平安社區的社會氣氛。五是建立了文化、體育、教育服務網絡。實驗社區文化廣場,老年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體育中心、健身一條街等種類繁多的文體活動場所比比皆是,大大活躍了社區農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農民群眾的生活品味。六是建立了商業中介服務網絡。為提供社區農民的生產服務,社區超市和商店建有200多個,覆蓋率達100%。同時,培育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30個,大大推動農村社區的經濟發展。

四、有序發展,效應明顯

一是在村級組織功能上,農村社區引入了像城市社區的衛生、文化、娛樂、助老和便民服務,體現了管理與服務的統一,擴充和強化了村委會的服務功能。二是在社區服務的機制上,“六大”服務網絡的建立,上承政府部門,下聯社區群眾,把政府的公共服務具體化了,暢通了政府公共服務的渠道,體現了政府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的統一。三是在農村社區的建設上,發展了農村和諧穩定的局面。農村社區建在村上,不變更村的區劃,不影響村里的工作,淡化了城鄉二元結構的色彩,體現了穩定農村社區和建設農村社區的統一。四是在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上,搭建農村社區這個平臺,引導和促進各種社會資源流向農村,為新農村建設找到了切入點和鞏固落腳點,同時也為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找到了抓手和推動力,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社區建設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