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栽培工作經驗交流

時間:2022-07-07 09:49:00

導語:地膜栽培工作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膜栽培工作經驗交流

地膜覆蓋栽培是提高作物產量和增加經濟效益的一項實用技術。樂昌市去冬今春的田間試驗表明:馬鈴薯地膜覆蓋比一般露地栽培畝增產25%,大中薯比例大,商品薯提高20%,畝純收入增加130元。

原因分析

1、蓋膜能明顯提高土溫,據試驗,蓋膜比不蓋膜的地表溫度提高3℃,10厘米土溫平均提高2.4℃。

2、促進植株生長發育,由于土溫提高,出苗和成熟提早,生育期縮短15天左右,可提早收獲,上市早、價格高。

3、蓋地膜后能減少水分蒸發和雨水淋失,使土壤疏松,達到保水、保肥、保疏松的效果。

栽培技術

一、選用優良品種,推廣脫毒種薯

目前,生產上適用的品種有:荷蘭15號、粵引85-38、金冠等。采取北方調種和高寒山區繁種等辦法可防止馬鈴薯退化,大力推廣脫毒種薯。

二、選地整地,施足基肥

選擇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質壤土進行種植,不宜與茄子、辣椒、煙草等茄科作物連作。馬鈴薯塊莖的膨大需要疏松的土壤環境,土團細碎利于覆蓋地膜,因此,要精細整地。整地時土壤如果太干要灌水使之濕潤,按包溝1.4米起畦,畦面寬1米,溝寬40厘米,深30厘米,改平畦為深溝高畦,改寬畦為窄畦。

馬鈴薯屬高產作物,對肥料的要求量較高。據試驗,每生產500公斤塊莖,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2.5-3公斤,磷素0.5-1.5公斤,鉀素6-6.5公斤。鉀的吸收是三要素中比例最大的一種,鉀肥促進植株體內蛋白質、淀粉、纖維素及糖類的合成,可使莖稈粗壯增強抗寒力。由于地膜覆蓋栽培生長期間不便施肥,因此要一次性施足肥料,按畝產薯塊1000公斤計算,一般應畝施腐熟家欄肥1000-1500公斤,三元復合肥40-50公斤,鉀肥10公斤。

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馬鈴薯喜歡冷涼氣候,既怕嚴霜冷凍,更忌高溫炎熱,生長期間的日平均溫度以17-21℃為宜。播種期的安排要以苗期盡量避開霜凍、后期盡量避開高溫高濕為原則,由于蓋膜出苗較早,故應比露地栽培遲播7天左右,粵北山區以12月中下旬播種為宜。每畝用種量100公斤左右,選用健壯整薯栽種,有防病害感染、發揮頂端優勢、保證苗全苗壯的良好效果,每畦種雙行,畦邊稍多留地,小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畝植3000株左右,種植后覆土要均勻,覆土厚度10-13厘米,并清理畦溝,開好環田溝,確保后期不積水。

四、噴藥蓋膜、加強管理

1、噴施除草劑。蓋種后選用72%都爾、50%丁草胺或乙草胺等除草劑,畝用150毫升兌水60公斤均勻噴灑畦面,如土壤干燥,要先淋濕畦面再噴除草劑,這樣有利于形成較厚的藥膜層,除草效果更佳。

2、認真蓋膜。噴施除草劑后鋪上寬1.6米、厚0.005毫米的地膜,畝用量4公斤。蓋膜的質量要求:一是蓋膜時土要細碎,土壤水分要充足,一般表層5厘米土壤含水量在15%;二是膜要擺平、拉直、拉緊、貼緊畦面,畦邊鋪到溝邊,然后用泥土把四周壓緊壓實,防止空氣透入;三是要與風向平行的南北畦較適宜。

3、適時放苗。播種蓋膜后一般35天左右出苗,此時要注意觀察,選擇晴天及時割膜放苗,割的孔徑要盡可能小,扶出苗后要用泥土封口。整個生育期要經常檢查,發現地膜裂口后,應立即用土封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