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局評估工作經驗交流

時間:2022-04-09 04:53:00

導語:地稅局評估工作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稅局評估工作經驗交流

近年來,市地稅局在加強稅源管理的過程中,把建“模”作為加強稅源管理的重要抓手,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業為突破口,構建了陶瓷貨運兩個行業的評估模型,在積極探索以模控稅,實現行業稅收專業化管理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局建筑陶瓷行業評估模型被評為全省優秀評估模型,并選送上報到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報》也對我局納稅評估工作進行了介紹。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組織,合理調度,構建實用科學的行業評估模型

為確保評估模型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市地稅局精心制作建模方案,成立編寫團隊,在借鑒總局、省局及兄弟省市的做法和評估方法的基礎上,確定陶瓷生產企業和貨運企業的預警指標。

一是深入調查研究。組織人員下企業進車間,與企業相關人員坐談,了解掌握陶瓷生產的工藝和流程,測算出不同規格的陶瓷各種長度的生產線一天的關鍵物耗、關鍵能耗和各種產品的日產量。二是確保數據真實。對稅收管理人員提出紀律要求,對評估模型指標系數嚴格保密,同時結合納稅申報表和其他信息,認真核實企業提供的有關數據,杜絕人為修改。三是認真開展評估。在大量調查摸底、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合法、合理和合情的方法,對企業最低產量、最低銷售額、最低稅收負擔率進行了科學測算,對評估模型的預警信息認真組織開展納稅評估,逐條逐項進行疑點排查,逐步構建并完善出了一套陶瓷行業、貨運行業的納稅評估數據模型。模型歸集整理出行業內普遍存在的涉稅風險,涉及到行業稅負遵從評估指標、主營業務收入稅負率、分稅種評估指標等,為行業納稅評估及稅源監控提供了較為準確的切入點。

(二)反復校驗,不斷修正,加速評估模型在稅收征管實踐中運用

行業評估數據模型為企業稅源管理提供了簡單便捷的參考樣本,為稅源管理的后續管理和長效管理贏得了更多的時間,有利于提升行業稅收管理水平。我局借助評估模型在稅收征管工作中的輻射效應,采取以下措施,實行良性互動,加速了成果轉化:一是更新稅源監控模式,有效破解了稅源監控的瓶頸。稅收管理員有參照的稅源監控臺帳和巡查日志,避免了重復勞動,從而可以有重點地放在對企業實施跟蹤管理,切實掌握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做到以點帶面有的放矢;稅源管理部門可以對企業納稅指標進行實時監控,實行動態管理。二是建立納稅評估與微觀稅收分析相結合的制度。由于行業評估模型揭示了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和主要數據指標之間的配比關系,為稅收微觀分析提供更精確的參考,可以對企業虛假申報進行初步判斷和及時攔截,確保稅收分析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建立納稅評估與稽查核動機制。納稅評估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到稽查部門,提高稅收稽查的針對性,稽查工作反過來修正行業納稅評估相關指標,促進納稅評估指標強維護完善。

(三)明晰思路,管評互動,完善行業稅收征管辦法

目前,在對我市建陶和貨運兩大支柱產業稅源管理過程中,我局強化日常管理以求獲取基礎涉稅信息,強化評估模型運用以求提高評估分析能力。評估中重點分析生產能力、主要成本的耗用、獲利能力等,判斷企業的申報數據的真實性,進而有針對性地對有疑點的納稅人和重點問題進行評估,不斷探索行業評估的規律。為增強稅源管理合力,我局實行管評結合,以管補評、以評促管,做到了管評互動。同時注重分析行業運作特點、經營方式和市場規則,發掘行業涉稅共性問題,切實抓好了行業稅收的后續規范管理。近兩年來,我局先后修訂完善了《市地稅局陶瓷行業稅收管理辦法》和《市地稅局貨物運輸行業稅收管理辦法》。

(四)完善機制,強化監控,提升行業稅收管理水平

針對行業稅收管理的薄弱環節,我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全面提升行業稅收管理水平。一是通過政府搭橋,建立信息交換平臺。積極拓展第三方信息源,不斷加強對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根據需要進行分類、加工,從而形成標準化的稅源管理信息,并充分利用這些信息作為納稅評估等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確保獲取的信息有效服務于稅收征管工作。二是成立評估機構,指導全局的評估工作。對評估指標超出預警值的企業,及時確認為評估對象,通過評估軟件,下發至屬地分局,有效防范了稅收風險,到達了行業稅收管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抓住征管難點分析,找準管理突破口。針對陶瓷和貨運行業,隱瞞銷售收入現象普遍、盤點庫存困難、財務核算不健全等實際情況,找準精細化管理實施的關鍵,確立“以稅收分析查問題,以基礎管理強監控,以納稅評估查缺失促落實”的行業稅收管理模式。積極開業行業稅負分析,確定了“統一管理、促進規范、抓好落實”的工作方向,促進陶瓷行業、貨運行業稅負逐漸趨于合理化。

二、主要成效

該局建陶和貨運行業納稅評估模型的建立,為稅收管理員評價和確定企業應納稅額提供了有力武器,很好地解決了長期困擾評估質量提高的關鍵問題,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一是行業納稅評估模型應用的引領作用得到了較好的發揮。我局建陶和貨運行業納稅評估模型運行以來,指導納稅人修正涉稅偏差和評估疑點130多個,涉稅金額近500萬元,評估入庫稅款384萬元,陶瓷行業稅負率由1.45%增至1.65%,貨運產業的稅負率由4.95%增至5.54%,企業申報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二是稅收執法與服務相統一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彰顯。行業納稅評估模型的推廣應用,既適應了稅收專業化管理的要求,有效增加了稅收收入,又為建陶和貨運企業提供了有價值的深層服務,減少了納稅人的涉稅風險,搭建了分析測算各稅種涉稅指標和稅基的良好平臺。同時也整頓了行業稅收秩序,為地區間稅收的平衡發展創造了公平競爭的執法環境。

三是稅收管理員業務能力得到了錘煉。通過行業評估,稅收管理員業務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不僅熟悉了稅收工作本身,還了解了行業生產經營情況;不但掌握了計算機運用水平,而且掌握了案頭分析、約談、核查多項技能。

四是行業稅收監管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通過對納稅人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核實,及時發現了疑點,提供了預警幫助,把問題有效解決在萌芽狀態和起始階段,征管基礎得到了進一步夯實。

三、幾點體會

1、轉變思維認識是樹立新型稅源管理模式的先導。目前,稅源管理主要是以片或區域管理為主的方式進行管理,其弊端顯而易見,如果能按照行業管稅、模型控稅的稅源管理模式,用評估模型指標進行行業稅源監控,必將極大地提高稅源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規范指標設定是推廣評估模型征管運用的基礎。在稅收征管實踐中,納稅評估模型指標的設定還缺乏規范性,隨意性較大。如果對模型指標的設置作出相應規范,既有利于模型建立和推廣應用,提高評估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也有利于實現模型的信息化,加快新型稅源管理模式的轉變,

3、提高能力水平是確保評估模型質量建立的關鍵。實現以模控稅的稅源管理模式,客觀上要求建立的評估模型能真實反映行業的本質特征和稅收經濟規律。只有不斷提高稅收管理員的能力和水平,學習了解行業的相關知識,熟練掌握調查建模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全面提高評估模型的質量。